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尾式携车架,包括可连接固定于汽车尾部的连接装置、其上设有与自行车配合的固定座的托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上设有将该支撑架锁定于直立状态的第一锁定装置和将该支撑架限制于倾斜状态的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可以将携车架倾斜,从而在打开后备箱时无需将自行车和携车架从车尾连接座上卸下。当车主不需携带自行车时,该携车架可以折叠至同一平面上,从而达到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和运输、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合在汽车尾部的携车架,用于在驾车时方便地携带自行车。 近年来各种户外休闲风气盛行,许多人喜爱携带自行车同行,享受在大自然中骑 乘的乐趣,而一般休旅车、越野车常可看到后车厢或尾部设有一连接座,该连接座除可配合 拖车篮进行行李拖运外,另外还可配合安装自行车携行架,以便在驾车时携带自行车。目前 常见的车尾式携车架一般由连接装置、托架和用于支撑该托架的支撑架这几大部分构成, 其中,连接装置可以将携车架连接固定于汽车尾部的连接座,托架上通常设置有可与自行 车配合的固定座,支撑架的下端固定在连接装置上。这种结构的携车架由于其支撑架固定 连接于连接装置,因此该支撑架只能保持直立这一种状态而不能使之倾斜,当车主在驾车 中途需要打开后备箱时,需要现将携车架及其上的自行车整体卸下,方能将后备箱的箱门 打开,使用非常不便。另外,这种携车架无法折叠,占据较大空间,存放和运输都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车尾式携车架,该携车架无需从 车尾连接座上卸下即可打开后备箱。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据空间小、便于收纳的可折叠的车尾式携 车架。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尾式携车架,包括可连接固定于汽车尾部的连接装置;托架,其上设有与自行车配合的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支撑架;其中,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上设有将该支撑架锁定于直立状态的第一锁定装置和将该支撑架限制于倾斜状态的限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主立架、副立架和连接架,主立架、副立架、连接架与所述托架构成一个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连接装置上设有将所述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主立架的下部设有与所述连接装置转动配合的转轴和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的锁定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卡槽、将所述锁定杆锁定于该第一卡槽内的第一锁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锁舌的踏板以及使所述第一锁舌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第二卡槽、将所述连接架上的锁定部锁定于该第二卡槽内的第二锁舌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锁舌的拉环以及使所述第二锁舌复位的复位弹簧。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通过第一枢轴枢接于所述主立架并通过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 副立架,所述托架通过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主立架上部并通过第四枢轴枢接于所述副立架 上部;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和第四枢轴的轴线相互平行但均不重合;所述第 一枢轴与第二枢轴的轴间距等于所述第三枢轴与第四枢轴的轴间距。技术背景 优选地,所述主立架、副立架、连接架和托架均为U形杆。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在所述托架的两侧各分布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主立架位于副立架的内侧,主立架的U形开口朝下,副立架的U形开 口朝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可以为一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的有益效果 1、使用方便,可以将携车架倾斜,从而在打开后备箱时无需将自行车和携车架从 车尾连接座上卸下。 2、当车主不需携带自行车时,该携车架可以折叠至同一平面上,从而达到减少占 用空间、便于存放和运输、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车尾式携车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携车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携车架的零件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携车架的倾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携车架的折叠状态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携车架的折叠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携车架当中的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车尾式携车架包括连接装置1、支撑架2和托 架3。支撑架2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装置1,该连接装置1上设有将该支撑架2锁定于如图 1和图2所示的直立状态的第一锁定装置11和将该支撑架2限制于如图4所示倾斜状态的 限位挡块12。 再参见图3至图8,支撑架2用于支撑所述托架3,该支撑架2包括主立架21、副 立架22和连接架23,主立架21、副立架22、连接架23与托架3构成一个具有展开状态和 折叠状态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参见图3,具体来说,连接架23通过第一枢轴231枢接 于主立架21并通过第二枢轴221枢接于副立架22,托架3通过第三枢轴31枢接于主立架 21的上部并通过第四枢轴222枢接于副立架22的上部,第一枢轴231、第二枢轴221、第三 枢轴31和第四枢轴222的轴线相互平行但均不重合,第一枢轴231与第二枢轴221的轴间 距等于第三枢轴31与第四枢轴222的轴间距。 主立架21的下部设有与安装在连接装置1上的轴承13转动配合的转轴211和与 第一锁定装置11配合的锁定杆212。在本实施例中,主立架21、副立架22、连接架23和托 架3均为U形杆,主立架21位于副立架22的内侧,即主立架21比副立架22更靠近汽车一 侧。在图l所示的使用状态下,主立架21的U形开口朝下,副立架22的U形开口朝上,托 架3的U形开口朝外。4 所述连接装置1可通过一方管15插入并固定连接于汽车尾部的连接座(未示 出)。该连接装置1上的第一锁定装置11包括了第一卡槽111、将主立架21下部的锁定杆 212锁定于该第一卡槽111内的第一锁舌112、用于控制第一锁舌112的踏板113以及使第 一锁舌112复位的复位弹簧114。此外,该连接装置1上还设有将支撑架2和托架3构成的 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14,该第二锁定装置14包括第二卡 槽141、将连接架23上的锁定部232锁定于该第二卡槽141内的第二锁舌142以及用于控 制第二锁舌142的拉环143以及使第二锁舌142复位的复位弹簧144。连接装置1的外侧 下部。限位挡块12为一胶垫,设置在连接装置1的外侧下部,其上具有与副立架22的底部 横杆223配合的弧形凹面121。 托架3两侧的侧杆上间隔地分布有多个与自行车配合的固定座4,固定座4套置在 托架3的侧杆上,每个固定座4上分别设置有束带41以将自行车束紧固定。 当车主因中途需从汽车后备箱拿东西,又不想卸下自行车和携车架,这时只需用 手握住主立架21,脚踩踏板113,使支撑架2向外倾斜一定角度,托架3则在支撑架2的带 动下水平地向外移动,当副立架22的底部横杆223接触到限位挡块12时即可固定在倾斜 的状态,此时可不受阻碍地打开和关闭后备箱车门。 当车主不需携带自行车时,可以通过拉环143带动第二锁舌142,使副立架22解除 锁定并带动其它杆件旋转一定角度,使主立架21、副立架22、连接架23和托架3基本折叠 至同一平面上,从而达到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和运输、消除安全隐患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尾式携车架,包括:可连接固定于汽车尾部的连接装置;托架,其上设有与自行车配合的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上设有将该支撑架锁定于直立状态的第一锁定装置和将该支撑架限制于倾斜状态的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车尾式携车架,包括可连接固定于汽车尾部的连接装置;托架,其上设有与自行车配合的固定座;用于支撑所述托架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上设有将该支撑架锁定于直立状态的第一锁定装置和将该支撑架限制于倾斜状态的限位装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式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主立架、副立架和连接架,主立架、副立架、连接架与所述托架构成一 个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所述连接装置上设有将所述平行四边 形连杆机构锁定于展开状态的第二锁定装置;所述主立架的下部设有与所述连接装置转动 配合的转轴和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配合的锁定杆。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式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第一卡槽、将所述锁定杆锁定于该第一卡槽内的第一锁舌、用 于控制所述第一锁舌的踏板以及使所述第一锁舌复位的复位弹簧。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式携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第二卡槽、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马永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