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频的图像盲复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910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中频的图像盲复原方法,它包含了图像的中频域的概念以及根据其特性进行几何定位的方法,利用中频域可以对图像的降质PSF进行快速准确的估计,进而用基于中频域的Wiener滤波进行图像的快速复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适合大量成像系统的G类PSF,利用该技术和单参数导数拟合法实现了一种“基于中频估计G类PSF的图像盲复原算法”,并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平滑及其快速算法来提高可靠性和速度。该算法具有极速、稳定、参数少、用途广的特点,能对实时图像进行反降质、噪声抑制、细节增强等盲处理,可广泛用于天文、军事、医学、遥感、电视等各个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图像盲复原
,具体涉及实时图像处理、反卷积技术、图像细节 增强、模糊图像清晰化、噪声抑制等的理论和算法等多个技术邻域。
技术介绍
图像复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天文、军事、医学、遥感、电视 等领域。它的目的是从降质的观测图像中恢复出原来的清晰场景。数学上降质模型可以描 述为原始图像与点扩展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 PSF)在有加性噪声的情况下的卷 积,如下式g(x, y) = f(x, y) h(x, y) + n{x, y)(1)其中x,y是平面的二维坐标,g(x,y)是降质图像的灰度,f (x,y)原始清晰图像的 灰度,h(x,y)是降质PSF的灰度,n(x,y)是加性噪声,(g)代表卷积运算。通过傅立叶变换, 该模型可在频域表示为G(u, v) = F(u, v) H(u, v) +N(u, v) (2)其中u,v 表示离散频率,G(u,v)、F(u,v)、H(u,v)和 N(u,v)分别是 g(x,y)、f(x, y)、h(x,y)和n(x,y)的傅立叶变换。图像复原也就是从g(x,y)中把f (x,y)恢复出来。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h(x,y)和n(x,y)往往是未知的,以致恢复f (x,y)非常困难,这种情 况即被称为图像盲复原。至今,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图像盲复原技术,比如零页面分离法、迭代盲反卷积 法、模拟退火法、约束递归逆滤波法、ARMA参数估计法、总体最小二乘法、总体变分法、各项 异性扩散方程法、最小熵反卷积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中大多使用迭代或递归步骤,致使 结果可能不收敛,速度十分缓慢,甚至可能使图像质量越来越差。因此,它们几乎无法应用 到需要实时处理图像的工程中。为了实现实时图像盲复原,Carasso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 (fastFourier transform, FFT)的方法,称为APEX法。APEX法可以在数十秒内完成一幅 512*512图像的复原,并有良好的效果。近几年还出现了一些该方法的改进和应用,也取得 了一定的成功。APEX法提高速度重要原因在于它将PSF设定为一种非常广见的函数,称为 G类函数,其傅立叶变换有如下的形式仔(w,v)=J^MXjiOexp 卜/2 龙(;o/+v_y)]由办W/=exp[-c( 2+v2/] ,c>0,0</3<\其中,日与成像环境有关,决定了模糊的种类,c与成像过程有关,决定了模糊的 程度。非常有意义的是,该函数出现在大量的物理过程中,它不仅包含了常见的Gaussian 过程⑶=1)和Lorentzian过程⑶=1/2),还可以刻画许多成像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 如0 = 1/2还对应放射检查中的X射线散射成像,0 = 5/6对应大气湍流长曝光成像,3 =3/4近似对应理想透镜有限衍射的光学传递函数,1/2 < 0 可刻画多种光电设备,并且几乎所有的照相胶片都有0 < 0 < 1的特性,等等。APEX法正是通过估计G类PSF的参 数c和0来达到图像盲复原的目的。然而,APEX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APEX法有过多的人为输入参数,而这些 重要的参数却只能靠经验来选择,有时需要反复交互式的尝试才能得到合适的值(并且 不一定总能找到),甚至可能使问题变得愈加困难。其次,APEX法在估计参数时将未知的 ln|F(u, v) |直接用一个常数来代替,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estimation, LSE)来求c和3。但由于ln|F(u,v) |和ln|G(u,v) | 一般都是全局单减的凹曲线,所以 得到的0总是小于0.5的,这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虽然用得到的c和0也可能实现 一定程度的复原,但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再次,非线性LSE中有递归过程,这将 降低复原的速度。最后,APEX法使用连续边界慢演进(slow evolution of continuation boundary, SECB)技术来进行反卷积重构图像,该技术须尝试一系列的时间值来选择最佳结 果,而每次尝试都需要一秒左右,浪费了许多时间。虽然后来人们有所改进,却未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反而更加耗时。因此,在实时性较强的应用中,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图像盲复原除了 h(x,y)和n(x,y)未知的难点外,还有一个困难在于它是一个反 卷积的逆问题,即噪声轻微的扰动都可能造成复原图像极大的畸变。所以人们也提出了许 多反卷积的技术来克服这点,比如上面提到的SECB技术。但SECB技术是专门针对G类函 数无限可分的特点而提出的,因此有一定局限性。另外有一种经典的反卷积技术称为“最 小均方误差滤波(Wiener滤波)”,是通过最小化原始图像和复原图像之间的均方误差导出 的,其复原图像用下式计算 其中F(w,v)和泠分别是复原图像和PSF的傅立叶变换估计,炉0,力是应 的复共轭,n (u,v) = |N(u,v) |2/|F(u,v) I2是噪声和理想图像功率谱的比值。当n (u,v) 未知时,可以用一个常数r来替换,即上式近似为 其中r是噪声对信号的频谱密度之比,当噪声的统计性质未知的时候,r值的确 定就成为决定复原效果优劣的关键。人们对此已经提出了一些方法来确定r的最佳值,也 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已有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运算量较大,需要用图像的统计 信息或者递归运算来计算r值,因此反而降低了 Wiener滤波的效率,这也是该技术有待改 进之处。然而,虽然Wiener滤波是否最优尚无定论,但它简单快速的优点使之比起其他技 术来,仍更适合于实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图像盲复原技术速度过慢、应用范围过窄的不 足,提供一种,该方法使图像盲复原的实时应用成为可能,在快 速复原图像的同时还有消除图像噪声以及增强图像中点目标等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步骤如下(1)对图像频谱中含有PSF信息的中频域进行定位,所述的中频域定位方法为(1. 1)计算模糊图像的FFT并标准化;(1. 2)计算FFT的一些过原点线的中频域分界点,从而确定中频域的范围;(2)利用中频域来估计G类PSF,方法为(2. 1)根据环境选择G类函数中模型指数0的值;(2. 2)对相同的过原点线的中频域进行平滑,并用单参数线性LSE估计中频域中 PSF的导数;(2. 3)用PSF的导数计算G类函数中模糊程度参数c的估计值6,得到G类PSF的 估计式;(3)利用中频域来优化Wiener滤波中信噪频谱密度比r的值,并用Wiener滤波 复原图像。所述步骤(1. 2)计算FFT的一些过原点线的中频域分界点的实现如下(1. 2. 1)对过原点线的对数进行“移动右平均”平滑,即把每个点的值替换为其右 边若干个相邻点的平均值,然后用直线连接端点并计算到该直线最大距离的点,即得到中 频域和高频域之间的分界点;(1. 2. 2)对过原点线的中低频域进行“移动左平均”平滑,即把每个点的值替换为 其左边若干个相邻点的平均值,然后用直线连接端点并计算到该直线最大距离的点,即得 到低频域和中频域之间的分界点;(1. 2. 3)以上步骤计算出的两个分界点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中频的图像盲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1)对图像频谱中含有PSF信息的中频域进行定位,所述的中频域定位方法为:(1.1)计算模糊图像的FFT并标准化;(1.2)计算FFT的一些过原点线的中频域分界点,从而确定中频域的范围;(2)利用中频域来估计G类PSF,方法为:(2.1)根据环境选择G类函数中模型指数β的值;(2.2)对相同的过原点线的中频域进行平滑,并用单参数线性LSE估计中频域中PSF的导数;(2.3)用PSF的导数计算G类函数中模糊程度参数c的估计值*,得到G类PSF的估计式;(3)利用中频域来优化Wiener滤波中信噪频谱密度比Γ的值,并用Wiener滤波复原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基于中频的图像盲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步骤如下(1)对图像频谱中含有PSF信息的中频域进行定位,所述的中频域定位方法为(1.1)计算模糊图像的FFT并标准化;(1.2)计算FFT的一些过原点线的中频域分界点,从而确定中频域的范围;(2)利用中频域来估计G类PSF,方法为(2.1)根据环境选择G类函数中模型指数β的值;(2.2)对相同的过原点线的中频域进行平滑,并用单参数线性LSE估计中频域中PSF的导数;(2.3)用PSF的导数计算G类函数中模糊程度参数c的估计值得到G类PSF的估计式;(3)利用中频域来优化Wiener滤波中信噪频谱密度比Γ的值,并用Wiener滤波复原图像。F2009102359465C0000011.ti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中频的图像盲复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 计算FFT的过原点线的中频域分界点的实现如下(1.2. 1)对过原点线的对数进行“移动右平均”平滑,即把每个点的值替换为其右边若 干个相邻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一涵付承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