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8626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型腔内的触头机构和磁力机构,磁力机构包括第一磁轭、第二磁轭、第一永磁体、衔铁、脱扣线圈和复位线圈,第一磁轭设置在外壳型腔的底部,具有第一侧臂和第二侧臂,第二磁轭位于第一磁轭的第一侧臂与第二侧臂之间,第一永磁体放置在第一磁轭的底部且上端面与第二磁轭相贴触,衔铁安装在第二磁轭的顶部且能够左右摆动,脱扣线圈套设在第一磁轭的第一侧臂上,复位线圈套设在第一磁轭的第二侧臂上。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复位所需能量小,动作可靠性和灵敏度高,保护精度高,功耗低;同时,通过手动操作机构,能够实现在手动状态下的过载继电器的脱扣和复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属于低压电器

技术介绍
过载继电器作为一种电气保护元件,常用于电动机或其他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的 过载保护。通常情况下,过载继电器与接触器线圈的控制开关串联,当过载继电器检测到主 回路过载时,过载继电器的触点就会断开,从而使接触器的线圈断电,接触器的触点打开, 使受接触器控制的电气设备与电源断开,从而防止电气设备受到损坏。 已有技术中的过载继电器,主要以双金属片热继电器为主,它是通过热继电器元 件中的电流增大使双金属片温度升得更高,弯曲程度加大,推动人字形拨杆,人字形拨杆推 动常闭触头,使触头断开而得到保护。这种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的特性,容易受外部环境 的影响,存在着保护精度差、功耗高等缺陷,已无法满足要求越来越高的客户所需。近几年 来随着电子电路的发展,双金属片热继电器已慢慢被电子过载继电器所替代,但现有的电 子过载继电器的跳闸机构零件繁多,结构复杂,制造成本大,复位需要能量大,同时只存在 自动状态下的过载继电器的脱扣和复位,而且还暴露出可靠性差、灵敏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任务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复位需要能量小,动 作可靠性和灵敏度高,保护精度高,功耗低的电子过载继电器。 本技术的另一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在手动状态下能够实现过载继电器的脱扣 和复位的电子过载继电器。 为完成首要任务,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包括外 壳8以及设置在外壳8型腔内的触头机构3和磁力机构2,其特点是所述的磁力机构2包 括第一磁轭25、第二磁轭21、第一永磁体24、衔铁22、脱扣线圈23和复位线圈26,所述的第 一磁轭25设置在外壳8型腔的底部,具有第一侧臂251和第二侧臂252,所述的第二磁轭 21位于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与第二侧臂252之间,所述的第一永磁体24放置在第 一磁轭25的底部且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磁轭25相贴触,所述的衔铁22安装在第二磁轭21 的顶部且以第二磁轭21为支点能够左右摆动,所述的脱扣线圈23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 一侧臂251上,所述的复位线圈26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二侧臂252上。 为完成另一任务,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外壳8的型腔内还设 置有手动操作机构l,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1包括按钮11、按钮弹簧12、复位杆13和第二 永磁体14,所述的按钮11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壳体8顶部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的按钮弹簧12 的一端安装在按钮11的底部,按钮弹簧12的另一端与壳体8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的复位杆 13安装在按钮11底部的一侧并与衔铁22相插配,所述的第二永磁体14固定在复位杆13 上且位于衔铁22的下方。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触头机构3包括一对第一静触头31、一对第二静触头32、动触头支架33、第一动触头凸柱34、第二动触头凸柱35、第一弹簧 36、第二弹簧37、一对第一动触头38和一对第二动触头39,所述的一对第一静触头31安装 在外壳8的内壁的左侧,所述的一对第二静触头32安装在外壳8的内壁的右侧,所述的动 触头支架33固定在衔铁22上,所述的第一动触头凸柱34凸设在动触头支架33长度方向 的左侧,所述的第二动触头凸柱35凸设在动触头支架33长度方向的右侧,所述的第一弹簧 36套设在第一动触头凸柱34上,所述的第二弹簧37套设在第二动触头凸柱35上,所述的 一对第一动触头38安装在第一动触头凸柱34上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一静触头31,所述 的一对第二动触头39安装在第二动触头凸柱35上且对应于所述的一对第二静触头32,同 时由一对第一静触头31和一对第一动触头38构成为一对常开触点,而由一对第二静触头 32和一对第二动触头39构成为一对常闭触点。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触头支架33在长度方向的中 间还凸设有一支撑331,在支撑331上安装有一指示件83。 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8上还设有与一对常闭触点 相配合的测试按钮84和第三弹簧85,所述的测试按钮84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壳体8顶部另 一侧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三弹簧85的一端安装在测试按钮84的底部,第三弹簧85的另一 端与所述壳体8的内壁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磁轭21的底部形成有一用于与所述的第一永磁体24的上端面相贴触的折弯211,所述的第二磁轭21的顶部中间开设有一用于安装衔铁22的凹口 212,凹口 2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台213。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衔铁22在长度方向的近中部两侧各开设有一与第二磁轭21顶部的凸台213相配合的凹槽221,所述的衔铁22的一端形成有一用于与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的顶部端面相贴触的斜面222,所述的衔铁22的另一端开设有一用于供所述的复位杆13插配的叉口 223。 在本技术的更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磁轭25的截面形状为U 形,在第一磁轭25的底部形成有一放置面253,在放置面253的两侧向上延伸而构成有第一 侧臂251和第二侧臂252,第一侧臂251、第二侧臂252的顶部端面分别形成有第一磁极面 2511和第二磁极面2521。 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复位所需 能量小,动作可靠性与灵敏度高,保护精度高,功耗低;同时,通过手动操作机构,能够实现 在手动状态下的过载继电器的脱扣和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自动复位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在自动复位脱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在手动复位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在手动复位脱扣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磁轭2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衔铁2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磁轭25的结构示意图。5 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脱扣线圈23得电时的磁回路原理图。 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复位线圈26得电时的磁回路原理图。 图中l.手动操作机构、11.按钮、111.第一凸台、12.按钮弹簧、13.复位杆、 14.第二永磁体;2.磁力机构、21.第二磁轭、211.折弯、212.凹口、213.凸台、22.衔铁、 221.凹槽、222.斜面、223.叉口、23.脱扣线圈、24.第一永磁体、25.第一磁轭、251.第一侧 臂、2511.第一磁极面、252.第二侧臂、2521.第二磁极面、253.放置面、26.复位线圈;3.触 头机构、31.第一静触头、32.第二静触头、33.动触头支架、331.支撑、34.第一动触头凸柱、 35.第二动触头凸柱、36.第一弹簧、37.第二弹簧、38.第一动触头、39.第二动触头;8.外 壳、81.第一凸起、82.第二凸起、83.指示件、84.测试按钮、841.第二凸台、85.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通过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理解本技术,并且使本技术 的积极效果更加体现,但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所限制。 请参阅图1,一种过载继电器,包括外壳8以及设置在外壳8型腔内的磁力机构2、 触头机构3和一手动操作机构l,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包括外壳(8)以及设置在外壳(8)型腔内的触头机构(3)和磁力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机构(2)包括第一磁轭(25)、第二磁轭(21)、第一永磁体(24)、衔铁(22)、脱扣线圈(23)和复位线圈(26),所述的第一磁轭(25)设置在外壳(8)型腔的底部,具有第一侧臂(251)和第二侧臂(252),所述的第二磁轭(21)位于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与第二侧臂(252)之间,所述的第一永磁体(24)放置在第一磁轭(25)的底部且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磁轭(25)相贴触,所述的衔铁(22)安装在第二磁轭(21)的顶部且以第二磁轭(21)为支点能够左右摆动,所述的脱扣线圈(23)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上,所述的复位线圈(26)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二侧臂(25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包括外壳(8)以及设置在外壳(8)型腔内的触头机构(3)和磁力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力机构(2)包括第一磁轭(25)、第二磁轭(21)、第一永磁体(24)、衔铁(22)、脱扣线圈(23)和复位线圈(26),所述的第一磁轭(25)设置在外壳(8)型腔的底部,具有第一侧臂(251)和第二侧臂(252),所述的第二磁轭(21)位于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与第二侧臂(252)之间,所述的第一永磁体(24)放置在第一磁轭(25)的底部且上端面与所述的第二磁轭(25)相贴触,所述的衔铁(22)安装在第二磁轭(21)的顶部且以第二磁轭(21)为支点能够左右摆动,所述的脱扣线圈(23)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一侧臂(251)上,所述的复位线圈(26)套设在第一磁轭(25)的第二侧臂(252)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8)的型腔内 还设置有手动操作机构(l),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1)包括按钮(11)、按钮弹簧(12)、复位 杆(13)和第二永磁体(14),所述的按钮(11)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壳体(8)顶部一侧的内壁 上,所述的按钮弹簧(12)的一端安装在按钮(11)的底部,按钮弹簧(12)的另一端与壳体 (8)的内壁相配合,所述的复位杆(13)安装在按钮(11)底部的一侧并与衔铁(22)相插配, 所述的第二永磁体(14)固定在复位杆(13)上且位于衔铁(22)的下方。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电子过载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机构(3)包括 一对第一静触头(31)、一对第二静触头(32)、动触头支架(33)、第一动触头凸柱(34)、第 二动触头凸柱(35)、第一弹簧(36)、第二弹簧(37)、一对第一动触头(38)和一对第二动触 头(39),所述的一对第一静触头(31)安装在外壳(8)的内壁的左侧,所述的一对第二静触 头(32)安装在外壳(8)的内壁的右侧,所述的动触头支架(33)固定在衔铁(22)上,所述 的第一动触头凸柱(34)凸设在动触头支架(33)长度方向的左侧,所述的第二动触头凸柱 (35)凸设在动触头支架(33)长度方向的右侧,所述的第一弹簧(36)套设在第一动触头凸 柱(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惠新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