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地下车站排风排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1、地铁地下车站通常利用车站轨行区顶部富余空间设置轨顶风道,风道间隔设置排风口,并在风道端部设置排热兼排烟风机,实现车站轨行区平时排热、火灾情况下排烟的功能。列车正常运行时,在车站轨行区停靠站台上下客,轨顶风道排风口就近将热空气排除,避免列车停站时车载空调冷凝器周边温度超标,保证车载空调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当列车发生火灾停靠车站轨行区时,通过轨顶风道的横向排烟方式实现火灾烟气的及时、高效排除。
2、然而,由于轨顶风道悬挂于车站中板和结构侧墙的交接处,所处位置特殊,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筑。通常是在中板浇筑完成后再搭设满堂脚手架施工,需要1至2个月才能完成施工并拆除架体。因此,目前在轨行区设置土建轨顶风道的方式带来了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高等问题。此外,这种方式还导致了工程投资较高,增加了项目的总体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该系统取消了车站轨行区的土建轨顶风道,将站厅层和站台层公共区排烟系统、以及轨行区排风排烟系统整合为一套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可以满足轨行区正常运营情况下的排热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车站轨行区、站台层和站厅层公共区火灾情况下的排烟功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包括设置在车站两端的排热风机、站厅层公共区排
3、优选地,所述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电动风阀,所述排烟口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为常闭状态,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
4、优选地,所述站台层公共区排烟支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电动风阀,所述排烟口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为常闭状态,当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
5、优选地,所述左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电动风阀,所述排烟口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为常开状态,作为正常运营时左线轨行区的排热风口和左线轨行区火灾时的排烟口,所述电动风阀在其他区域火灾时关闭。
6、优选地,所述右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上设置排烟防火阀、排烟口和电动风阀,所述排烟口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为常开状态,作为正常运营时右线轨行区的排热风口和右线轨行区火灾时的排烟口,所述电动风阀在其他区域火灾时关闭。
7、优选地,所述站台层公共区的单端或双端设置空调系统集中回排风管和排风口。
8、优选地,所述站台层公共区的空调送风管采用双端送风方式,在有效站台中部附近设置分散式空调器。
9、优选地,两侧站台门上方设置电动风阀,所述电动风阀为常闭状态,在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辅助排烟,所述电动风阀一侧设置3个,其中1个位于站台层公共区中部,另外2个靠近站台层公共区两端设置。
10、优选地,所述排热风机设置在排热风道内,所述排热风机风量按所承担的站厅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和车站轨行区中最大的排烟量、风管和排烟口的漏风量之和计算。
11、优选地,所述排热风机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消声器,所述排热风机的出口端均与排风亭连通,所述排热风机的出口端设置有电动风阀。
12、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专利技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在车站轨行区设置的土建轨顶风道,通过将排风排烟系统整合为一体式系统,减少了土建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14、(2)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轨行区的排热排烟,还能满足站台和站厅层公共区火灾时的排烟需求。通过整合排烟系统,取消了站台和站厅层公共区的独立排烟风机,减少了风机的配置数量,从而简化了系统设计,降低了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
15、(3)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无需增加车站层高,不会对站台和站厅层公共区的综合管线布局和装修造成影响,使其适用于各类地下车站,尤其是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具优势。
16、(4)在站台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电动风阀位于站台门顶部,辅助排烟,避免了由于开启站台门导致的人员安全问题。这一设计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排除烟气,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17、(5)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运行可靠,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运行,同时易于实施和维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站两端的排热风机(4)、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站台层排烟风管(7),所述排热风机(4)与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站台层排烟风管(7)连接,所述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负担站厅层公共区火灾时排烟,所述站台层排烟风管(7)设置在站台层公共区(10),站台层排烟风管(7)上设置站台层公共区排烟支管(8)、左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3)和右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4),所述站台层排烟风管(7)负担站台层公共区(10)的排烟、左线轨行区(11)及右线轨行区(12)的排热及火灾时排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闭状态,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公共区排烟支管(8)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3)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开状态,作为正常运营时左线轨行区的排热风口和左线轨行区火灾时的排烟口,所述电动风阀(2)在其他区域火灾时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4)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开状态,作为正常运营时右线轨行区的排热风口和右线轨行区火灾时的排烟口,所述电动风阀(2)在其他区域火灾时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公共区(10)的单端或双端设置空调系统集中回排风管(18)和排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公共区(10)的空调送风管采用双端送风方式,在有效站台中部附近设置分散式空调器(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站台门(15)上方设置电动风阀(2),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闭状态,在站台层公共区(10)发生火灾时开启辅助排烟,所述电动风阀(2)一侧设置3个,其中1个位于站台层公共区(10)中部,另外2个靠近站台层公共区(10)两端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风机(4)设置在排热风道内,所述排热风机(4)风量按所承担的站厅层公共区、站台层公共区(10)和车站轨行区中最大的排烟量、风管和排烟口的漏风量之和计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热风机(4)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置消声器(3),所述排热风机(4)的出口端均与排风亭(1)连通,所述排热风机(4)的出口端设置有电动风阀(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站两端的排热风机(4)、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站台层排烟风管(7),所述排热风机(4)与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站台层排烟风管(7)连接,所述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负担站厅层公共区火灾时排烟,所述站台层排烟风管(7)设置在站台层公共区(10),站台层排烟风管(7)上设置站台层公共区排烟支管(8)、左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3)和右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4),所述站台层排烟风管(7)负担站台层公共区(10)的排烟、左线轨行区(11)及右线轨行区(12)的排热及火灾时排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厅层公共区排烟风管(6)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闭状态,当站厅层公共区发生火灾时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层公共区排烟支管(8)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闭状态,当站台层公共区(10)发生火灾时开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车站免轨顶风道的一体式排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线轨行区排烟兼排热风管支管(13)上设置排烟防火阀(5)、排烟口(9)和电动风阀(2),所述排烟口(9)间距不大于60m,所述电动风阀(2)为常开状态,作为正常运营时左线轨行区的排热风口和左线轨行区火灾时的排烟口,所述电动风阀(2)在其他区域火灾时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维纲,杨周周,刘健,冯腾,潘华阳,陈玉远,李国栋,杨礼桢,李旷怡,王鑫,蔡亚桥,甘甜,梅方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