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面膜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弹面膜膜布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传统的面膜是双面浸泡流动精华液体,没有防水性,不可以单向渗透,难以应用于乳霜状的产品,且使用的时候难以根据自己的脸型调节大小。
2、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膜难以形成单向渗透、难以涂抹乳霜状产品且不便于根据脸型调节面膜大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具有可形成单向渗透、可涂抹乳霜状产品且便于根据使用者脸型调节面膜大小的效果。
2、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包括相互分离的上膜片和下膜片,所述上膜片用于贴合唇部上方的面部区域,所述上膜片与眼部对应处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上膜片与鼻翼对应处设有两个开口;
4、所述下膜片用于贴合鼻部下方的面部区域,所述下膜片与嘴巴对应处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膜片上间隔地设有两个第一凸部,两所述第一凸部与上膜片具有重叠,两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的结构与鼻部适配;
5、所述上膜片的内、外层相互粘结且依次分别为植物纤维膜布、聚氨酯层,所述下膜片的内、外层相互粘结且依次分别为植物纤维膜布、聚氨酯层,所述上膜片的内层、所述下膜片的内层均用于涂布乳霜产品。
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膜片靠近耳朵的两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二凸部,两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上膜片具有重叠,两所述第一凸部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凸部
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附加膜片,所述附加膜片包括结构呈椭圆形或月牙形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与所述下膜片的左侧并与用于补充左侧面颊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二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与所述下膜片的右侧并与用于补充右侧面颊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内外层结构与所述上膜片的内外层结构相同。
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附加膜片还包括结构呈椭圆形或月牙形的第三膜片,所述第三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的上方并用于补充所述上膜片与额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三膜片的内外层结构与所述上膜片的内外层结构相同。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0、上膜片和下膜片的内层都是植物纤维膜布,可以把乳霜涂抹在内层植物纤维膜布上,外层是透气不透水的聚氨酯,防止乳霜蒸发,这种双层膜布结构与皮肤屏障相互形成的动能微压泵,有助于皮肤更好地接触植物纤维膜布上涂布的乳霜,从而使得皮肤更好的吸收乳霜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另外,面膜上下脸分区式设计,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脸型改变上膜片与下膜片的重叠面积而调节面膜实际贴合面积的大小。这种上下分离的设计使得上膜片可以更好地贴近皮肤。使用下膜片的时候可以轻微地向上提拉,可以让使用者感到下颌线的提拉作用,使用体验较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分离的上膜片和下膜片,所述上膜片用于贴合唇部上方的面部区域,所述上膜片与眼部对应处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上膜片与鼻翼对应处设有两个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片靠近耳朵的两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二凸部,两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上膜片具有重叠,两所述第一凸部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膜片,所述附加膜片包括结构呈椭圆形或月牙形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一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与所述下膜片的左侧并与用于补充左侧面颊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二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与所述下膜片的右侧并与用于补充右侧面颊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的内外层结构与所述上膜片的内外层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膜片还包括结构呈椭圆形或月牙形的第三膜片,所述第三膜片位于所述上膜片的上方并用于补充所述上膜片与额部的贴合面积,所述第三膜片的内外层结构与所述上膜片的内外层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分离的上膜片和下膜片,所述上膜片用于贴合唇部上方的面部区域,所述上膜片与眼部对应处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所述上膜片与鼻翼对应处设有两个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膜片靠近耳朵的两端均向上凸设有第二凸部,两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上膜片具有重叠,两所述第一凸部均位于两所述第二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弹面膜膜布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膜片,所述附加膜片包括结构呈椭圆形或月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国梅,卢燕清,李玲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品域美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