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尤其涉及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
技术介绍
1、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热流道模具是将流道经过的融化的塑料粒子加热,保持融化的塑料粒子温度。
2、现有的热流道基本是在流道的上下端套接加热环,通过加热环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流道进行加热,但是在流道上下端之间的区域依靠热量的自然传递来加热,这样的加热效率不高。
3、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以解决当前在流道上下端之间的区域依靠热量的自然传递来加热导致加热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包括套环a、套管、套环b和螺旋线圈;
3、套环a套接在融化的塑料粒子流通道底部;
4、套管底部与所述套环a螺纹连接;
5、其中,所述套管底部外圈壁设有管螺纹,所述套环a内圈壁设有螺纹槽,管螺纹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6、套环b固设于所述套管顶端;
7、螺旋线圈布置于所述套管内腔;
8、其中,所述螺旋线圈顶部固设有加热环a,所述螺旋线圈底部固设有加热环b。
9、优选地,所述加热环b顶侧设有的两极柱分别穿设于所述套环b上的两穿孔。
10、优选地,所述套环b内孔直径与所述套环a底端开孔直径相一
11、其中,所述加热环a、加热环b和螺旋线圈横截面直径均大于所述套环b内孔直径。
12、优选地,所述套管内腔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加热环a外圈壁对称固设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13、优选地,所述加热环b底侧布置有定位结构;
14、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连接环和抵接弹片;
15、连接环固设于所述加热环b底侧;
16、三个抵接弹片呈环形阵列布置于所述连接环外圈;
17、其中,三个所述抵接弹片与两个所述滑槽错开;
18、其中,所述抵接弹片与所述套管内腔壁抵接配合。
19、优选地,所述抵接弹片采用弧形结构设计。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技术通过设置螺旋线圈、加热环a和加热环b,具有对通过流道上下端进行加热的同时,螺旋线圈套设在流道上下端之间,对流道上下端之间进行均匀加热的优点,解决了在流道上下端之间的区域依靠热量的自然传递来加热导致加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22、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具有在加热环a插入套管内腔时,通过滑块和滑槽的滑动配合对插入的加热环a限位,使得加热环b顶侧设有的两极柱准确对应套环b上的两穿孔并穿过的优点。
23、3.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环和抵接弹片,具有对插入套管内腔的加热环b进行抵接定位,在套管底部与套环a螺纹连接时保持套管内的螺旋线圈稳定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环B(6)顶侧设有的两极柱分别穿设于所述套环B(3)上的两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B(3)内孔直径与所述套环A(1)底端开孔直径相一致,所述套管(2)内腔直径大于所述套环B(3)内孔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内腔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201),所述加热环A(5)外圈壁对称固设有两个滑块(501),所述滑块(501)与所述滑槽(201)滑动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环B(6)底侧布置有定位结构(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弹片(702)采用弧形结构设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环b(6)顶侧设有的两极柱分别穿设于所述套环b(3)上的两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注塑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b(3)内孔直径与所述套环a(1)底端开孔直径相一致,所述套管(2)内腔直径大于所述套环b(3)内孔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昆霖,杨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群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