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4597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属于爆炸与毁伤技术领域。通过主靶板观测射流的侵彻与扩孔能力,通过闪光X射线照相系统观测靶后剩余射流的形态以及破片云的形态,通过后效靶板观测剩余射流的空域杀伤范围,进一步还可通过可燃物观测射流的引燃引爆能力,实现了满足“足穿深+强后效”新型聚能破甲弹的综合毁伤威力观测,且避免了主靶板破片等干扰因素的混淆风险,能够系统性、多维度评价聚能射流毁伤威力,而且该方法工况简单,操作便捷,数据便于提取分析,为新型战斗部设计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属于爆炸与毁伤。


技术介绍

1、聚能破甲弹通过炸药爆轰压垮药型罩形成的聚能射流来攻击目标,其毁伤能力不受发射平台和发射能力的限制,因此聚能破甲弹是目前针对坦克等装甲车辆应用最广泛的武器。现役聚能破甲弹大多是以高穿深为主要目的所设计的,所针对的目标主要是以重型坦克为代表的厚装甲军事载具。然而随着现代战争形式的变化,具备薄装甲的轻型装甲车辆因满足快速部署、特殊地形作战等需求,在战场上的地位愈加重要,数量也愈发庞大。因此,针对轻型装甲车辆的聚能破甲弹毁伤威力需求从极致的穿深变为足够的穿深+高毁伤后效,大量的研究工作开始致力于研发具有高毁伤后效的聚能破甲弹。

2、试验是研究聚能破甲弹毁伤威力最有效的方式,目前针对聚能破甲弹的毁伤威力测试试验,主要以测试其对主装甲的穿深和扩孔能力为主。面向聚能破甲弹“足穿深+强后效”的毁伤需求,除了测试对主装甲的毁伤能力外,对靶后毁伤后效的观测也至关重要,包括靶后射流破片云毁伤范围、剩余射流引燃引爆能力等,目前阶段尚未有能够综合观测聚能射流对主靶板的侵彻能力和毁伤后效的有效方法。

3、中国专利申请cn115289920a公开了一种活性复合药型罩聚能装药毁伤效应测试装置及方法,该方法中将间隔靶设置在测试罐内部,试验环境要求严苛,难以模拟实际目标状况,且无法区分靶板碎片和射流的毁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所述方法可全流程综合观测聚能射流对主靶板的毁伤能力以及毁伤后效,能够针对“足穿深+强后效”的新需求模拟对轻型装甲车辆装甲的侵彻以及对车内目标的杀伤能力,为实验研究和研发新型聚能战斗部提供有力支撑。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方法步骤包括:

4、(1)在试验场地内,固定放置主靶板,用于模拟目标装甲;

5、(2)在主靶板前方朝向主靶板处放置药型罩;

6、(3)在侧面朝向主靶板处放置闪光x射线照相设备;

7、(4)引爆炸药压垮药型罩形成聚能射流,通过闪光x射线照相设备获取主靶靶后破片云x光照片,计算主靶破片和剩余射流粒子的飞散角;

8、(5)在主靶板和药型罩位置处重新放置新的主靶板和药型罩,并在主靶板后方固定放置后效靶板,后效靶板的尺寸基于主靶破片和剩余射流粒子的飞散角确定,后效靶板的承接角度小于主靶破片飞散角;

9、(6)再次引爆炸药压垮药型罩形成聚能射流,毁伤试验完毕后,测量主靶板的穿孔尺寸,测量后效靶板中心主孔尺寸,统计后效靶板表面小孔数量和分布范围;

10、(7)读取闪光x射线照相设备数据,获取靶后剩余射流形态x光照片以及剩余射流粒子云x光照片,获取射流形态参数以及毁伤范围参数;

11、(8)从后效靶板表面未穿透位置处收集靶后射流粒子残渣,分析其成分,确定靶后毁伤元成分及释能反应类型。

12、进一步的,步骤(1)中,根据目标装甲结构特征设置主靶板结构。使主靶板结构与实际目标一致(如设为单层靶或多层靶,直立靶或倾斜靶)。

13、进一步的,步骤(1)中,根据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后的穿深衰减量,确定主靶板的材质和厚度,使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和主靶板之后的穿深衰减量相同,保证主靶板与实际目标装甲强度一致。

14、进一步的,步骤(2)中,依据战斗部设计要求设置炸高为1~5倍药型罩口径。避免炸高过低射流无法成型,或炸高过高射流已经拉断。

15、进一步的,步骤(5)中,后效靶板的承接角度比主靶破片飞散角小2°~4°。

16、进一步的,步骤(5)中,根据目标装甲内部结构设置后效靶板与主靶板的距离。

17、进一步的,步骤(5)中,依据传统铜药型罩靶后破片穿过实际目标后的穿深衰减量,确定试验所用后效靶的材质和厚度,使破片穿过实际目标和后效靶之后的穿深衰减量相同,保证后效靶与实际目标强度一致。

18、进一步的,步骤(8)中,分析射流粒子的金属成分及无机杂质元素配比。

19、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9):在后效靶板的后方放置可燃物,用于模拟目标装甲内部的易燃易爆物品,并记录可燃物引燃引爆情况。

20、进一步的,根据目标装甲内部易燃易爆物品与防护装备之间的距离设置可燃物与后效靶板之间距离。

21、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通过主靶板观测射流的侵彻与扩孔能力,通过闪光x射线照相系统观测靶后剩余射流的形态以及破片云的形态,通过后效靶板观测剩余射流的空域杀伤范围,进一步还可通过可燃物观测射流的引燃引爆能力,实现了满足“足穿深+强后效”新型聚能破甲弹的综合毁伤威力观测,且避免了主靶板破片等干扰因素的混淆风险,能够系统性、多维度评价聚能射流毁伤威力,而且该方法工况简单,操作便捷,数据便于提取分析,为新型战斗部设计研发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目标装甲结构特征设置主靶板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后的穿深衰减量,确定主靶板的材质和厚度,使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和主靶板之后的穿深衰减量相同,保证主靶板与实际目标装甲强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依据战斗部设计要求设置炸高为1~5倍药型罩口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后效靶板的承接角度比主靶破片飞散角小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根据目标装甲内部结构设置后效靶板与主靶板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依据传统铜药型罩靶后破片穿过实际目标后的穿深衰减量,确定试验所用后效靶的材质和厚度,使破片穿过实际目标和后效靶之后的穿深衰减量相同,保证后效靶与实际目标强度一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分析射流粒子的金属成分及无机杂质元素配比。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9):在后效靶板的后方放置可燃物,用于模拟目标装甲内部的易燃易爆物品,并记录可燃物引燃引爆情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装甲内部易燃易爆物品与防护装备之间的距离设置可燃物与后效靶板之间距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目标装甲结构特征设置主靶板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根据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后的穿深衰减量,确定主靶板的材质和厚度,使铜射流穿过实际目标装甲和主靶板之后的穿深衰减量相同,保证主靶板与实际目标装甲强度一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依据战斗部设计要求设置炸高为1~5倍药型罩口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后效靶板的承接角度比主靶破片飞散角小2°~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能射流综合毁伤威力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柯刘旭东王本鹏薛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