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54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21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便携式调节把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向内凹陷;齿轮及弹簧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内部空腔中;齿轮近邻所述第一壳体进行设置,弹簧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齿槽;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二环形齿槽。上述便携式调节把手通过设置齿轮及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齿槽及第二环形齿槽,以实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多角度调整,并使齿轮分别卡合于第一环形齿槽及第二环形齿槽,使把手应用中能承受更高作用力,可调节把手倾斜并施加下压力避免前倾,提高把手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调节组件的,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1、轮椅、婴儿车、轮式运输车等轮式移动装置通常会安装把手以方便用户推动,然而现有的把手通常是在不使用时将把手旋转至折叠位置,在使用时再将把手旋转至水平位置,也即把手仅能够旋转至上述两个特定角度,而无法对把手向进行旋转以使把手向车体一侧进行倾斜。在把手水平时通过水平作用力作用于把手并推动轮式移动装置进行移动,然而当轮式移动装置在下坡路段或轮式移动装置上的承载物前倾时,由于把手无法向车体一侧进行倾斜,因此通过把手施加的水平作用力不足以平衡受力,极易导致轮式移动装置向前倾斜而导致人员受伤。因此,现有技术方法中把手存在因旋转角度不够灵活导致的使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把手所存在的因旋转角度不够灵活导致的使用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3、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均向内凹陷;齿轮及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内部空腔中;所述齿轮近邻所述第一壳体进行设置,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4、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齿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齿轮相适配的第二环形齿槽;

5、按压块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设置的按压通孔并与所述齿轮的一侧面相抵接;

6、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边进行固定连接;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进行旋转以对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所述第一把手相对于所述第二把手进行旋转的角度为0-315°。

7、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壳体通孔,所述齿轮中央设有齿轮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螺孔,螺栓依次贯穿所述壳体通孔及所述齿轮通孔并拧入所述螺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紧密连接。

8、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第一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凸齿,所述第二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凹槽;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合连接时,所述凸齿嵌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重合。

9、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凸齿顶端的外侧棱线设置为圆弧面。

10、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央朝向所述内部空腔一侧进行凹陷形成;所述螺孔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中央;

11、所述螺孔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按压通孔,两个所述按压块分别贯穿一个所述按压通孔,按压连接板分别与各所述按压块远离所述齿轮的一端进行固定连接。

12、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按压块呈月牙形;月牙形按压块两侧边形成的弧面均朝向所述螺孔弯曲;

13、两个所述按压块以所述螺孔为圆心呈中心对称设置。

14、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第一环形齿槽的深度小于齿轮的厚度;所述第二环形齿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齿轮的厚度;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环形齿槽的凸出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15、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央设有弹簧固定凸起,所述弹簧固定凸起的中央设置所述壳体通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弹簧固定凸起的外围。

16、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中,所述齿轮包括外侧设置的齿轮环以及设置于所述齿轮环内侧的环形固定槽;

17、所述环形固定槽的剖面为l形;所述弹簧的端部嵌入所述环形固定槽内;所述齿轮通孔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槽的中央;

18、所述环形固定槽的外侧壁与所述齿轮环的内侧壁之间设有连接筋。

1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其中,所述轮式移动装置包括两个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移动装置本体及滑轮;

20、一个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的第一把手通过连接杆与另一个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的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固定连接;

21、一个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中未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的第二把手,以及另一个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中未与所述连接杆相连接的第二把手或第一把手均与移动装置本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滑轮装配于所述移动装置本体的底部。

22、通过以上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及应用该把手的轮式移动装置,便携式调节把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均向内凹陷;齿轮及弹簧设置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后形成的内部空腔中;齿轮近邻所述第一壳体进行设置,弹簧设置于所述齿轮与第二壳体之间;第一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齿槽;第二壳体的内侧壁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二环形齿槽。上述便携式调节把手通过设置齿轮及与齿轮相适配的第一环形齿槽及第二环形齿槽,以实现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多角度调整,并使齿轮分别卡合于第一环形齿槽及第二环形齿槽,以使把手在应用过程中能承受更高作用力,可调节把手倾斜并施加下压力避免前倾,提高把手的使用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壳体通孔,所述齿轮中央设有齿轮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螺孔,螺栓依次贯穿所述壳体通孔及所述齿轮通孔并拧入所述螺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凸齿,所述第二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凹槽;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合连接时,所述凸齿嵌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顶端的外侧棱线设置为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央朝向所述内部空腔一侧进行凹陷形成;所述螺孔设置于所述凸台的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块呈月牙形;月牙形按压块两侧边形成的弧面均朝向所述螺孔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齿槽的深度小于齿轮的厚度;所述第二环形齿槽的深度不小于所述齿轮的厚度;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环形齿槽的凸出部之间设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央设有弹簧固定凸起,所述弹簧固定凸起的中央设置所述壳体通孔,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弹簧固定凸起的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外侧设置的齿轮环以及设置于所述齿轮环内侧的环形固定槽;

10.一种轮式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移动装置包括两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便携式调节把手、移动装置本体及滑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壳体通孔,所述齿轮中央设有齿轮通孔,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处设有螺孔,螺栓依次贯穿所述壳体通孔及所述齿轮通孔并拧入所述螺孔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凸齿,所述第二环形齿槽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凹槽;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组合连接时,所述凸齿嵌入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心轴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顶端的外侧棱线设置为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调节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中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由所述第一壳体的中央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昆金腾海康护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