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弯组合梁,尤其涉及一种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钢混组合梁因其性能优越、承载能力强而广泛应用于中小跨径桥梁;常见的组合梁施工方法有:先梁后板方法、一次成型架设方法等。先梁后板的施工方法主要为,组合梁初期荷载全部由钢梁承担,组合梁承担二期恒载及活载,一期恒载由钢梁承受,此时钢梁承受荷载作用峰值应力较大,而混凝土并未发挥自身的抗压性能,此时需要钢梁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构造上造成了材料的浪费;而一次成型架设方法则完全是以组合梁形式受力,即钢梁和混凝土作为共同体承担自身荷载,钢梁和混凝土桥面板各自发挥着自身的材料优势,受力形式较好;但组合梁一次成桥架设时重量较大,常规架桥设备难以一次提吊架设,且需要良好的场地条件,对于跨路、跨线、跨河海等桥梁而言施工难度较大。针对钢混组合梁存在的上述问题,预弯组合梁的发展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预弯组合梁采用提拉-叠合施工方法,即先架设钢梁,进行钢梁提拉反弯,组合桥面板后再释放提拉力,此时,钢梁恢复变形,由钢梁承受的荷载转由组合梁共同承受,混凝土桥面板也提前参与受力,极大的改善了钢梁的受力情况。
2、预弯组合梁常用的施工方式为架桥机临时提吊法,即在架桥机完成钢梁架设后,在架桥机上布置临时拉吊索进行钢梁临时提吊,再铺设混凝土桥面板,二次提拉锁定后浇筑桥面板湿接缝混凝土,完成组合梁叠合,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释放预弯力,此时组合梁下挠受力,混凝土由于钢梁回弹率先受力,原本单一的钢梁受力转变为组合梁共同受力,极大的缓解了钢梁的应力状态。为了保证预弯组合梁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更多个缺陷。
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基于架桥机提吊钢梁完成钢梁架设;
4、获取所述钢梁和组合梁的力学参数;
5、基于所述钢梁的力学参数分别确定先梁后板施工方式下的所述钢梁的第一钢梁上缘应力和第一钢梁下缘应力,基于所述钢梁的力学参数和所述组合梁的力学参数分别确定一次成桥架设施工方式下的所述钢梁的第二钢梁上缘应力和第二钢梁下缘应力,基于所述钢梁的力学参数和所述组合梁的力学参数分别确定提拉叠合施工作用下的第三钢梁上缘应力、第三钢梁下缘应力与预弯弯矩的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基于所述钢梁的力学参数确定所述钢梁自重作用下的第四钢梁上缘应力,确定所述第三钢梁上缘应力与所述第一钢梁上缘应力、第二钢梁上缘应力、第四钢梁上缘应力之间的第三关系,确定所述第三钢梁下缘应力与所述第一钢梁下缘应力、第二钢梁下缘应力之间的第四关系,基于所述第一关系、第二关系、第三关系和第四关系确定预弯弯矩;
6、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弯矩通过架桥机对所述钢梁进行提拉以及桥面板安装,在所述钢梁的预弯度达到预设预弯度时,浇筑桥面板湿接缝。
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弯矩通过架桥机对所述钢梁进行提拉以及桥面板安装,包括:
8、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弯矩确定预弯力;
9、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力对所述钢梁进行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
10、为首次提拉后的所述桥梁进行桥面板安装。
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力对所述钢梁进行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包括:
12、基于所述预弯力分别确定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对应的首次提拉预弯力和二次提拉预弯力;
13、确定提拉点的数量和位置;
14、基于确定的所述提拉点的数量计算首次点提拉力和二次点提拉力;
15、基于所述首次点提拉力、二次点提拉力以及提拉点的位置通过所述架桥机对所述钢梁进行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
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关系为: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上缘应力和第四钢梁上缘应力,且所述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上缘应力,所述第四关系为:第三钢梁下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下缘应力且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下缘应力。
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
18、所述第一钢梁上缘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19、所述第一钢梁下缘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20、所述第二钢梁上缘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21、所述第二钢梁下缘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22、所述第四钢梁上缘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23、其中,ms表示钢梁自重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z表示桥面板自重作用下的跨中弯矩,is表示钢梁截面惯性矩,iz表示组合梁截面惯性矩,ys表示钢梁中性轴距钢梁上缘的距离,yx表示钢梁中性轴距钢梁下缘的距离,zs表示组合梁中性轴距钢梁上翼缘的距离,zx表示组合梁中性轴距钢梁下翼缘的距离。
2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系为:
25、所述第二关系为:
26、其中,ms表示钢梁自重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z表示桥面板自重作用下的跨中弯矩,is表示钢梁截面惯性矩,iz表示组合梁截面惯性矩,ys表示钢梁中性轴距钢梁上缘的距离,yx表示钢梁中性轴距钢梁下缘的距离,zs表示组合梁中性轴距钢梁上翼缘的距离,zx表示组合梁中性轴距钢梁下翼缘的距离,hc表示混凝土桥面板板厚,表示第三钢梁上缘应力,表示第三钢梁下缘应力,mt表示预弯弯矩。
2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关系、第二关系、第三关系和第四关系确定预弯弯矩,包括:
28、基于所述第一关系、第二关系、第三关系和第四关系确定预弯弯矩的取值区间;
29、基于所述预弯弯矩的取值区间确定预弯弯矩。
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弯弯矩的取值区间为:其中,表示第二钢梁下缘应力,mt表示预弯弯矩。
3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点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各提拉点的点提拉力为:
32、n取1,3,5…,x1,x2,…,表示依次相邻的两个提拉点之间的间距。
3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拉点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各提拉点的点提拉力为:
34、n取2,4,6…,x1,x2,…,表示依次相邻的两个提拉点之间的间距。
35、本专利技术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在确定预弯弯矩时,不仅考虑到了钢梁的自身材料参数,还考虑到了先梁后板施工方式下的钢梁上缘应力和钢梁上缘应力,也考虑到了一次成桥架设施工方式下的钢梁上缘应力和钢梁下缘应力,即确定提拉叠合施工方式下的钢梁上缘应力与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弯矩通过架桥机对所述钢梁进行提拉以及桥面板安装,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力对所述钢梁进行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为: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上缘应力和第四钢梁上缘应力,且所述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上缘应力,所述第四关系为:第三钢梁下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下缘应力且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下缘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关系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关系、第二关系、第三关系和第四关系确定预弯弯矩,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点的数量为奇数个,且各提拉点的点提拉力为: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点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各提拉点的点提拉力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弯矩通过架桥机对所述钢梁进行提拉以及桥面板安装,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预弯力对所述钢梁进行首次提拉和二次提拉,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组合梁的预弯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关系为: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上缘应力和第四钢梁上缘应力,且所述第三钢梁上缘应力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上缘应力,所述第四关系为:第三钢梁下缘应力小于所述第一钢梁下缘应力且大于所述第二钢梁下缘应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军,霰建平,杨文斌,王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