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4978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包括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设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围,用于实现自然通风冷却塔与冷却三角单元热交换;相邻冷却三角连接形成圆形固定框架结构;冷却三角单元包括冷却三角、顶部散热部、底部支撑部及前端换热部;冷却三角,用于实现冷却三角单元与NDC空冷塔热交换;前端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三角的前端面,用于使自然风进入冷却三角单元实现热交换;顶部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三角顶部,用于实现冷却三角单元顶部热交换;本技术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在满足整体框架刚度、强度要求的同时,使结构尽可能的简化,方便拆装,减少组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火电机组末端冷却领域,尤其是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火电机组循环水的主要冷却装置采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

2、由于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具有零蒸发水耗和零风机电耗的优良节水节能特性,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由散热器和塔筒组成,其中散热器为翅片式散热管束。翅片式散热管束可在塔筒下方沿间冷塔竖置布置周向组合成冷却三角单元,也可在塔筒下方水平布置组合成a形框架冷却单元。

3、现有技术中,名称为一种间冷塔用冷却结构,专利号cn107478074b,通过第一新型冷却柱和第二新型冷却柱非相交侧张开端与百叶窗连接,组成冷却三角单元,实现间冷塔冷却;然而第一新型冷却柱和第二新型冷却柱均由2-4个该带楔形间隙的柱式冷却管束串联组成,使得管路和结构连接件比较多,冷却三角单元搭建好以后,百叶窗上的叶片需要一片片焊接,导致整体框架组装比较费时费力。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改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

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包括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设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外围,用于实现自然通风冷却塔与冷却三角单元热交换;相邻冷却三角连接形成圆形固定框架结构;

3、所述冷却三角单元包括冷却三角、顶部散热部、底部支撑部及前端换热部;

4、所述冷却三角,用于冷却三角单元与自然通风冷却塔热交换;

5、所述前端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三角的前端面,用于使自然风进入冷却三角单元实现热交换;

6、所述顶部散热部,设置于所述冷却三角顶部,用于实现冷却三角单元顶部热交换,所述顶部散热部的前端与所述前端换热部通过天沟连接,用于实现冷却三角单元前端进行排水;

7、所述底部支撑部,设置于冷却三角的底部,用于支撑冷却三角单元;

8、所述冷却三角包括两个一端相交、呈一定夹角α布置的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组成,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的夹角α为40°-120°;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非相交侧张开形成冷却三角单元的主要进风口,所述主要进风口端连接所述前端换热部;

9、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连接顶部散热部,所述第一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与所述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连接所述底部支撑部顶部;

10、进一步,所述前端换热部包括:架体和百叶窗,

11、所述架体位于所述冷却三角的主要进风口端,所述架体平行所述冷却三角的主要进风口端;所述百叶窗包括若干连接的百叶窗片,百叶窗片的调节角度为0-90°,用于实现与外界空气热交换,所述百叶窗安装在所述架体上形成所述前端换热部;

12、进一步,所述顶部散热部包括顶部三角框架和支撑梁,

13、所述顶部三角框架安装在支撑梁的顶部,所述顶部三角框架整体一端与所述冷却三角顶部连接,所述顶部三角框架整体另一端与所述架体通过天沟连接,用于实现冷却三角单元前端进行排水;

14、进一步,所述底部支撑部包括底部三角框架,所述冷却三角的底部安装在底部三角框架顶部,所述冷却三角的顶部安装在顶部三角框架底部;

15、进一步,所述冷却三角包括上层冷却三角和下层冷却三角;

16、所述上层冷却三角包括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所述下层冷却三角包括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

17、所述顶部三角框架底部与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通过第一连接件卡接;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与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通过卡接件连接;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与所述底部三角框架通过第二连接件卡接;

18、所述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均与所述顶部三角框架3-1底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均与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均与底部三角框架顶部可拆卸连接;

19、进一步,所述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弧形连接板、顶压弧形板、顶压弹簧,

20、所述顶压弧形板包括第一顶压弧形板和第二顶压弧形板;

21、所述第一顶压弧形板的弧形与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的管道外壁相适应;所述第二顶压弧形板的弧形与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的管道外壁相适应;

22、所述弧形连接板与顶压弧形板同轴设置,所述顶压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弧形连接板和顶压弧形板之间,所述顶压弹簧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径向伸缩;

23、所述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的管道与所述第一顶压弧形板远离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的管道与所述第二顶压弧形板远离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侧连接;

24、所述第一连接件中的弧形连接板一端连接有第一矩形块,第一矩形块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顶部三角框架底部连接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二连接件中的弧形连接板一端连接有第二矩形块,第二矩形块上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底部三角框架顶部开设有第二卡槽;

25、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包括套筒和插柱,所述套筒与插柱同轴设置,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弧形连接板上,所述插柱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压弧形板上,所述插柱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套筒内;

26、进一步,所述套筒与插柱的数量分别与所述顶压弹簧适配,所述套筒和插柱分别插装在所述顶压弹簧内;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28、本技术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通过冷却三角、顶部散热部、底部支撑部及前端换热部组合而成,冷却三角中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均与顶部散热部的顶部三角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上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均与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顶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和第二下翅片式散热管束底部均与底部支撑部的底部三角框架可拆卸连接;在满足整体框架刚度、强度要求的同时,使结构尽可能的简化,方便拆装,减少组装时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设在自然通风冷却塔(1)外围,用于实现自然通风冷却塔与冷却三角单元热交换;相邻冷却三角连接形成圆形固定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若干冷却三角单元设在自然通风冷却塔(1)外围,用于实现自然通风冷却塔与冷却三角单元热交换;相邻冷却三角连接形成圆形固定框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换热管束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鹏李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杨伙盘煤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