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4428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0
本技术涉及换热站技术领域,提出了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调节阀控制电路,调节阀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5和调节阀线圈L1,开关管Q1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主控单元,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3的控制端,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调节阀线圈L1的第一端;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开关管Q5的控制端,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调节阀线圈L1的第一端,调节阀线圈L1的第二端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站,具体的,涉及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换热站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集中供热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换热站自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和进步,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管理和操作的热力系统管理模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将热能按需分配,减少能源浪费。通过自动控制换热站的调节阀可改变供热管网中水的流量,从而实现供热温度的控制,但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换热站调节阀的控制系统不够完善,即调节阀长期处于大电流状态,导致调节阀的线圈在工作过程中发热严重,长期下去影响调节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换热站调节阀的控制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单元和调节阀控制电路,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5、电阻r22、电阻r21和调节阀线圈l1,

4、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所述开关管q3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所述开关管q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调节阀线圈l1的第一端;

5、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所述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第一端,所述开关管q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阻r21接地,所述电阻r2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5的控制端,所述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36v电源,所述开关管q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调节阀线圈l1的第一端,所述调节阀线圈l1的第二端接地。

6、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还包括定时器u1、非门u9、定时器u2、非门u8、变阻器rp2和变阻器rp3,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电源端连接5v电源,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接地端接地,

7、所述定时器u1的复位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定时器u2的复位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定时器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u9的输入端,所述非门u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所述定时器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非门u8的输入端,所述非门u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端,

8、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节阀线圈l1的第二端,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时器u1的高触发端,所述变阻器rp2的滑动端连接所述定时器u1的低触发端,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二端接地;

9、所述变阻器rp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调节阀线圈l1的第二端,所述变阻器rp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定时器u2的高触发端,所述变阻器rp3的滑动端连接所述定时器u2的低触发端,所述变阻器rp3的第二端接地。

10、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运放u3、电阻r8、光耦u7和电阻r9,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压,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3.3v电源,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11、进一步,本技术中还包括流量检测电路,所述流量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j1、电阻r10、电阻r11、运放u4、电阻r13和电阻r12,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12v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二供电端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12、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流量检测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9、电阻r18、运放u6和电容c6,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j1第二供电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2参考电压,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9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12v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j1第一供电端。

13、进一步,本技术中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还设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5、电容c4、运放u5、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4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6接地,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7连接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1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5、本技术中,调节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调节阀的开度,改变供热管网中水的流量,从而调整供热温度。

16、调节阀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当调节阀需要打开时,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pwm控制信号,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开关管q2导通,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开关管q5截止。当第一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管q1截止,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高电平,开关管q3导通,开关管q3工作在开关状态,开关管q3的第一端和开关管q3的第二端的管压降近似为0,这时,36v电源经过开关管q3后加至调节阀线圈l1,调节阀开始打开;当第一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开关管q1导通,开关管q3的控制端变为低电平,开关管q3截止,调节阀线圈l1上的电源消失,以此形成循环。

17、当调节阀完全打开或调节阀的开度达到设定值时,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输出pwm控制信号,这时开关管q1维持导通状态,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开关管q3截止。当第二pwm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开关管q2导通,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为低电平,开关管q5截止;当第二pwm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开关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和调节阀控制电路,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5、电阻R22、电阻R21和调节阀线圈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还包括定时器U1、非门U9、定时器U2、非门U8、变阻器RP2和变阻器RP3,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电源端连接5V电源,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接地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运放U3、电阻R8、光耦U7和电阻R9,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压,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3.3V电源,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检测电路,所述流量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J1、电阻R10、电阻R11、运放U4、电阻R13和电阻R12,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12V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二供电端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2连接所述运放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检测电路还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9、电阻R18、运放U6和电容C6,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J1第二供电端,所述电阻R18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同相输入端连接Vref2参考电压,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6连接所述运放U6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6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9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12V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J1第一供电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之间还设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容C5、电容C4、运放U5、电阻R16和电阻R17,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运放U4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4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放U5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电阻R16接地,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7连接所述运放U5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容C5连接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所述运放U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二输入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和调节阀控制电路,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开关管q5、电阻r22、电阻r21和调节阀线圈l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控制电路还包括定时器u1、非门u9、定时器u2、非门u8、变阻器rp2和变阻器rp3,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电源端连接5v电源,所述定时器u1和所述定时器u2的接地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检测电路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借助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与监控终端通讯连接,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运放u3、电阻r8、光耦u7和电阻r9,所述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阻器rp2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所述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vref1参考电压,所述运放u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8连接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入端接地,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3.3v电源,所述光耦u7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u7的第二输出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站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检测电路,所述流量检测电路包括压力传感器j1、电阻r10、电阻r11、运放u4、电阻r13和电阻r12,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供电端连接12v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二供电端接地,所述压力传感器j1的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10连接所述运放u4的同相输入端,所述压力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仙峰武若虚尹志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诺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