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4422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该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包括粘贴层和设于粘贴层上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微针,微针中装载有药物水凝胶;其中,微针包括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药物水凝胶包括温敏性材料、高分子凝胶材料和药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制备的微针具有足够的硬度,可以轻松无痛地穿透角质层;并且微针中装载的药物水凝胶能持续和受控的释放,还能延长表皮药物控释的有效性,达到治疗的效果;另外,粘贴层可以牢牢黏附在皮肤上,防止运动过程中脱落,因此,该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在透皮给药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给药方式有口服给药和注射给药。其中在口服给药过程中,治疗药物易受胃酸、消化酶降解及肝首过效应的影响,导致药物利用率降低,影响药物的疗效;注射给药过程存在给药复杂、患者耐受性差以及产生大量注射医疗废弃物等问题,对于需要长期给药的疾病(如糖尿病等),为维持血糖稳定,患者需频繁地注射给药,不仅极大地增加患者被细菌感染的风险,并且患者还需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

2、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方法。药物通过被动扩散的形式进入皮肤,经皮肤的毛细血管吸收后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并达到血药浓度,产生治疗效果,从而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最终目的。

3、微针(microneedle,mn)阵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透皮给药方式,具有精确、无痛、高效、便利等诸多优势,是替代传统透皮给药系统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它能在角质层产生数微米级的微孔洞,从而形成能使微粒到达活性表皮层的药物通道,药物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吸收到全身循环中。其优点主要为微针尺寸微小,不触及或较少触及痛觉神经,可实现无痛给药,从而增加了给药方面的优势。同时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作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能避免注射给药存在细菌感染的风险和减轻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其中不论是大分子药物或小分子化合物均可以作为微针的负载物。

4、目前主要的微针给药的方式可分为:固体微针(穿刺后涂布)、涂布微针(涂布后穿刺)、中空微针及可溶性微针。固体微针操作比较复杂并且载药量有限;涂布微针虽然操作相对简单但是抗感染能力较低,药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影响药性;中空微针制作复杂;可溶性微针是当前较热门的研究方向。

5、但现有的可溶性微针还存在硬度低、载药后药物释放较快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解决现有的可溶性微针还存在硬度低、载药后药物释放较快等问题。

2、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包括粘贴层和设于粘贴层上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微针,微针中装载有药物水凝胶;其中,微针包括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药物水凝胶包括温敏性材料、高分子凝胶材料和药物。

3、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采用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制备的微针具有足够的硬度,可以轻松无痛地穿透角质层;并且微针中装载的药物水凝胶在外部刺激下,将储存的药物释放被真皮层毛细血管吸收,水凝胶不仅可以保护体内不稳定的药物,并实现持续和受控的药物释放,还能延长药物的有效性,达到治疗的效果;另外,粘贴层可以牢牢黏附在皮肤上,防止运动过程中脱落。

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粘贴层包括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响应性材料。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响应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5~20):(1~2):(1~1.5),例如可以为15:1:1、15:1.5:1.2、15:2:1.5、17:1:1、17:1.5:1.2、17:2:1.5、20:1:1、20:1.5:1.2、20:2:1.5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比值;其中,高分子聚合物选自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和聚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高分子凝胶材料选自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响应性材料选自聚多巴胺、单宁酸和原儿茶醛中的至少一种。

6、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粘贴层中添加响应性材料,其在近红外光照下具有热响应性,提供热刺激。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微针中,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的质量比为(5~15):(20~30),例如可以为5:20、5:25、5:30、10:20、10:25、10:30、15:20、15:25、15:30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比值;并且可溶性多糖选自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中的至少一种。

8、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药物水凝胶中,温敏性材料、高分子凝胶材料和药物的质量比为(7.5~10):(1.5~2):(0.5~3),例如可以为7.5:1.5:0.5、7.5:1.7:2、7.5:2:3、9:1.5:0.5、9:1.7:2、9:2:3、10:1.5:0.5、10:1.7:2、10:2:3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比值;其中,温敏性材料包括n-异丙基丙烯酰胺;高分子凝胶材料选自海藻酸钠、透明质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至少一种;药物选自双氯芬酸钠、胰岛素、米诺地尔、维生素c衍生物和玻尿酸中的至少一种。

9、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在药物水凝胶中添加n-异丙基丙烯酰胺,其是一种温敏性材料,当粘贴层提供热刺激后,温度升高,药物水凝胶体积收缩挤压快速释放药物。

1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微针中,微针间距为500~1000μm,例如可以为500μm、600μm、700μm、800μm、900μm、1000μm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微针针长为800~1500μm,例如可以为800μm、900μm、1000μm、1100μm、1200μm、1300μm、1400μm、1500μm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微针针底尺寸为210μm×210μm,粘贴层的面积为1~2cm2,例如可以为1cm2、1.2cm2、1.4cm2、1.6cm2、1.8cm2、2cm2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

11、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任一项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分别制备药物水凝胶混合液和粘贴层混合液;s2、将药物水凝胶混合液注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中的针头凹槽中,经离心、静置后,继续将粘贴层混合液注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中的基底凹槽中,经静置后,脱模,得到具有微针阵列的粘贴层;s3、制备微针混合液,然后将微针混合液注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中的针头凹槽中,经离心后,继续将具有微针阵列的粘贴层插入到针头凹槽中,经静置后,脱模,得到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

12、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步骤s1中,药物水凝胶混合液是将高分子凝胶材料、温敏性材料和药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后得到,其中,高分子凝胶材料的浓度为1.5~2wt%,例如可以为1.5wt%、1.6wt%、1.7wt%、1.8wt%、1.9wt%、2wt%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交联剂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钠,并且交联剂的浓度为0.01~0.1wt%,例如可以为0.01wt%、0.03%、0.05wt%、0.07wt%、0.09wt%、0.1wt%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引发剂的浓度为0.1~0.3wt%,例如可以为0.1wt%、0.2wt%、0.3wt%或该范围内的其他数值;粘贴层混合液是将高分子凝胶材料、高分子聚合物和响应性材料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后得到,其中,高分子凝胶材料的浓度为1~2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层和设于所述粘贴层上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微针,所述微针中装载有药物水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包括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响应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所述响应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5~20):(1~2):(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中,所述聚乙二醇和所述可溶性多糖的质量比为(5~15):(20~30);并且所述可溶性多糖选自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药物水凝胶中,温敏性材料、高分子凝胶材料和所述药物的质量比为(7.5~10):(1.5~2):(0.5~3);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药物水凝胶混合液是将高分子凝胶材料、温敏性材料和药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后得到,其中,高分子凝胶材料的浓度为1.5~2wt%,交联剂包括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引发剂包括过硫酸钠,并且交联剂的浓度为0.01~0.1wt%,引发剂的浓度为0.1~0.3wt%;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在将所述药物水凝胶混合液注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具中的针头凹槽中后,离心包括:在转速为3500~4500rpm的条件下,离心5~15min,静置包括:在温度为15~25℃下,静置1~3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微针混合液是将聚乙二醇和可溶性多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后得到,其中,所述可溶性多糖的浓度为20~30wt%;离心包括:在转速为3500~4500rpm的条件下,离心5~15min,静置包括:在温度为15~25℃下,静置10~14h。

10.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在透皮给药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层和设于所述粘贴层上呈阵列排布的若干微针,所述微针中装载有药物水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层包括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响应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凝胶材料和所述响应性材料的质量比为(15~20):(1~2):(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针中,所述聚乙二醇和所述可溶性多糖的质量比为(5~15):(20~30);并且所述可溶性多糖选自蔗糖、麦芽糖和海藻糖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药物水凝胶中,温敏性材料、高分子凝胶材料和所述药物的质量比为(7.5~10):(1.5~2):(0.5~3);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响应温敏载药微针贴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虎范红豆罗昭辉周雄舒茂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亚洲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