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4381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47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柱、固定槽、夹持柱、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块、夹持机构、第二夹持块以及定位机构,固定柱固定设置在固定座上,固定槽开设在固定柱上,夹持柱固定设置在固定槽的槽底,第一夹持槽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夹持槽均布在夹持柱上,第一夹持块设置在第一夹持槽内,夹持机构设置在第一夹持块与夹持柱之间,用于控制第一夹持块对轴承套圈内壁进行夹持,第二夹持块与第一夹持块相对应的滑动设置在固定槽的槽底,定位机构设置在固定柱内,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轴承套圈在夹持固定状态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轴承套圈加工,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轴承已经慢慢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车削设备对其进行车削。

2、通常车削加工是在普通车床或专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在径向方向上夹紧被加工工件,当轴承套圈强度足够时,其车床夹具的三爪在径向夹紧时,被加工工件不会产生变形,其车削加工质量能够满足加工工艺要求。

3、但是现有的三爪卡盘多依靠人工进行操控,由于夹紧力不可控,当车床上的三爪卡盘过分夹紧被加工工件时,其工件会在径向夹点上受力而产生弹性变形,且端面翘曲造成装夹定位不准,待该表面加工完毕后,松开车床三爪夹具时,三爪受力消失,被加工工件在无受力的自然状态下,弹性变形恢复,而造成被加工工件的尺寸超差、圆度超差、锥度超差和垂直度超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出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轴承套圈在夹持固定状态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固定柱、固定槽、夹持柱、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块、夹持机构、第二夹持块以及定位机构;

3、所述固定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4、所述固定槽开设在所述固定柱上;

5、所述夹持柱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槽的槽底;

6、所述第一夹持槽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夹持槽均布在所述夹持柱上;

7、所述第一夹持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

8、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夹持柱之间;用于控制第一夹持块对轴承套圈内壁进行夹持;

9、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夹持块相对应的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槽的槽底;

10、所述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内,用于配合第一夹持块对轴承套圈进行不同点位的夹持。

11、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12、定位空腔,所述定位空腔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对应的开设在所述固定柱内;

13、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开设在所述定位空腔侧壁上;

14、定位座,所述定位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定位空腔内;

15、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定位座之间;

16、定位螺纹杆,所述定位螺纹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空腔内,所述定位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贯穿所述定位座;

17、同步转动机构,所述同步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内,用于控制所述定位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

18、进一步的,所述同步转动机构包括:

19、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开设在所述固定柱内,所述第一空腔位于所述定位空腔之间;

20、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开设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设置有定位口;

21、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定位口内;

22、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上;

23、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侧壁上,所述定位螺纹杆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

24、其中,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25、动力输入机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用于控制定位环进行转动。

26、再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

27、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上;

28、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环形齿条相啮合;

29、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30、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31、夹持空腔,所述夹持空腔开设在所述夹持柱内;

32、夹持通孔,所述夹持通孔开设在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底;

33、夹持环,每个所述夹持通孔内转动设置有两个夹持环;

34、夹持螺纹杆,所述夹持螺纹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夹持空腔内,所述夹持螺纹杆上螺装有螺纹管;

35、夹持杆,所述夹持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夹持环内,所述夹持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块以及螺纹管铰接;

36、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所述夹持螺纹杆连接。

3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侧壁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设置有橡胶垫。

3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39、1、本技术中,通过夹持机构以及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分别带动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进行移动,从而便于通过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分别对轴承套圈同一点位的内壁以及外壁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避免了对轴承套圈整体进行夹持带来的变形问题;

40、2、本技术中,通过夹持机构的设置,第二电机的工作可以带动夹持螺纹杆进行转动,进而通过夹持螺纹杆与螺纹管的螺纹配合带动螺纹管进行移动,从而便于通过螺纹管的移动夹持杆进行位置以及角度的调节,进而便于带动第一夹持块实现对轴承套圈内壁的夹持固定;

41、3、本技术中,通过定位机构的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同步转动机构控制定位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进而通过定位螺纹杆与定位座之间的螺纹配合带动定位座进行移动,从而便于通过定位块带动第二夹持块对轴承套圈的外壁进行夹持固定;

42、4、本技术中,通过同步转动机构的设置,操作人员控制第一电机工作,从而便于通过第一齿轮与环形齿条的啮合带动定位环以及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啮合带动定位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

43、5、本技术中,包括固定座、固定柱、固定槽、夹持柱、第一夹持槽、第一夹持块、夹持机构、第二夹持块以及定位机构的设置,便于通过第一夹持块以及第二夹持块分别对轴承套圈同一点位的内壁以及外壁进行夹持固定,从而避免了对轴承套圈整体进行夹持带来的变形问题,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轴承套圈在夹持固定状态下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转动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机构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块(5)以及第二夹持块(6)侧壁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夹持块(5)以及第二夹持块(6)设置有橡胶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转动机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套圈车削固定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彬李永生谷玲玲王入国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永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