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冷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电动车辆的品质和性能,而温度又是影响动力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保证行车里程和安全,需要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的,电动汽车都配备有专门的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在当前的电池热管理方式中,液冷技术因具备高效率、低成本、无噪音以及冷却功率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的冷却。
2、为了满足电池在轻量化方面的要求,液冷板一般采用挤出形成板。然而,挤出型材板内的冷却液流道结构设计比较单一,冷却液流道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流量不均匀的情况,对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挤出型材板制成的液冷板流道结构设计比较单一,冷却液流道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各冷却液流道的冷却液流量不均匀的情况,对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液冷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2、一种液冷板,包括:
3、板本体,具有多条第一冷却流道、作为所述板本体一端端面的第一端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多个第一输入口,各个所述第一输入口与多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
4、第一封堵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且具有第一汇流腔及与所述第一汇流腔连通的第一冷却液进口;及
5、第一隔水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堵条与所述第一端面之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具有多条第二冷却流道,所述板本体还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多个第二输入口,各个所述第二输入口分别与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
7、所述第一封堵条具有第二汇流腔和与所述第二汇流腔连通的第二冷却液进口,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堵条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第二隔水片;所述第二隔水片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汇流腔和各个所述第二输入口的多个第二通水孔;在各个所述第二通水孔中,靠近所述第二冷却液进口的所述第二通水孔的径向尺寸小于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液进口的所述第二通水孔的径向尺寸。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具有多条第三冷却流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多个输出口,多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与多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和多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连通,各个所述输出口与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
9、所述第一封堵条具有第三汇流腔和与所述第三汇流腔连通的冷却液出口,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封堵条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第三隔水片;所述第三隔水片上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汇流腔和对应的所述输出口的多个第三通水孔。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各个所述第三通水孔中,靠近所述冷却液出口的所述第三通水孔的径向尺寸小于远离所述冷却液出口的所述第三通水孔的径向尺寸。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还具有作为所述板本体另一端端面的第二端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的多个第一连通口、多个第二连通口和多个第三连通口;多个所述第一连通口与各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所述第二连通口与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一一对应地连通,多个所述第三连通口与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
12、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的第二封堵条,所述第二封堵条具有与各个所述第一连通口、各个所述第二连通口和各个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的第四汇流腔。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封堵条之间的第四隔水片,所述第四隔水片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与各个所述第一连通口的多个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区域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与各个所述第二连通口的多个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区域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与各个所述第三连通口的多个第三分流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的各个所述第一分流孔的径向尺寸相等;和/或
15、所述第二区域的各个所述第二分流孔的径向尺寸相等。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17、在由所述第三区域的中部向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上,各个所述第三分流孔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18、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模组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19、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
20、上述液冷板、电池及用电设备,在实际使用时,冷却液从第一封堵条的第一冷却液进口进入到第一汇流腔内。进入到第一封堵条的第一汇流腔内的冷却液流经第一隔水片上的各个第一通水孔,并由各个第一输入口分别进入到各条第一冷却流道。流经第一冷却流道的冷却液带走电池模组的热量,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进行降温。由于靠近第一冷却液进口的第一通水孔的径向尺寸小于远离第一冷却液进口的第一通水孔的径向尺寸,从而使得第一隔水片距离第一冷却液进口较近区域的冷却液流量减小,第一隔水片距离第一冷却液进口较远区域的冷却液流量增大,进而确保第一隔膜片各个区域的冷却液流量较为均匀,即分别由各个第一通水孔流入各个第一冷却流道的冷却液流量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多条第二冷却流道(14)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的多个第二输入口(141),各个所述第二输入口(141)与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4)一一对应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多条第三冷却流道(15)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的多个输出口(151),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15)与各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和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4)连通,各个所述输出口(151)与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15)一一对应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冷却液出口(23)的所述第三通水孔(51)的径向尺寸小于远离所述冷却液出口(23)的所述第三通水孔(51)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作为所述板本体(10)另一端端面的第二端面(1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面(12)上的多个第一连通口(132)、多个第二连通口(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板本体(10)与所述第二封堵条(60)之间的第四隔水片(70),所述第四隔水片(70)具有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和第三区域(a3),所述第一区域(a1)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61)与各个所述第一连通口(132)的多个第一分流孔(71),所述第二区域(a2)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61)与各个所述第二连通口(142)的多个第二分流孔(72),所述第三区域(a3)开设有连通所述第四汇流腔(61)与各个所述第三连通口(152)的多个第三分流孔(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a1)的各个所述第一分流孔(71)的径向尺寸相等;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a3)位于所述第一区域(a1)与所述第二区域(a2)之间;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用于对所述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多条第二冷却流道(14)以及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的多个第二输入口(141),各个所述第二输入口(141)与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4)一一对应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多条第三冷却流道(15)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1)上的多个输出口(151),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15)与各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和各条所述第二冷却流道(14)连通,各个所述输出口(151)与各条所述第三冷却流道(15)一一对应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冷却液出口(23)的所述第三通水孔(51)的径向尺寸小于远离所述冷却液出口(23)的所述第三通水孔(51)的径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10)还具有作为所述板本体(10)另一端端面的第二端面(1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端面(12)上的多个第一连通口(132)、多个第二连通口(142)和多个第三连通口(152);各个所述第一连通口(132)与各条所述第一冷却流道(13)一一对应地连通,各个所述第二连通口(14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劼成,
申请(专利权)人: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