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2483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包括人体模型、肺模型、胸膜腔和气管,在每个肺模型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的区域为密封的胸膜腔,脏胸膜与人体模型内壁固定在一起;在脏胸膜的外侧设置有双平行轨道,双平行轨道的槽内套装有膜带;同时安装有上带轮和下带轮,膜带的一端缠绕在下带轮上,从下带轮输出穿过轨道后连接缠绕在上带轮,在上带轮的转轴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不断更换的膜带,确保每次穿刺都面对新的膜带,避免学员依靠前次穿刺位置进行参考,从而防止作弊。这一设计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进行穿刺训练,有效评估学员的穿刺位置准确度、力度把控和方向掌控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胸穿刺排气操作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


技术介绍

1、气胸穿刺是一种医疗操作,用于诊断和治疗气胸,即胸膜腔内存在异常气体积聚的情况。气胸穿刺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插入胸膜腔,以排出积聚的气体,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这一操作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以确保穿刺位置、深度和力度的准确,避免对肺、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的损伤。气胸穿刺模型是一种用于医学教学和训练的仿真装置,模拟人体胸部的结构和气胸状况。该模型通常包括肺、胸膜腔、气管等组件,能够模拟气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提供真实的操作环境,以练习和提高他们的穿刺技术。

2、现有的气胸穿刺训练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方法: 动物实验:利用动物模型进行气胸穿刺操作训练。这种方法能提供较为真实的生理反应,但存在伦理问题,且操作费用高昂。尸体练习:在人体尸体上进行操作练习。这种方法能够提供最真实的操作感觉,但尸体资源稀缺,且维护成本高。基础仿真模型:使用简单的人体仿真模型进行穿刺训练。这些模型通常由硅胶等材料制成,结构简单,主要用于模拟皮肤和软组织的穿刺过程。

3、现有的气胸穿刺训练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操作环境有限:动物实验和尸体练习由于伦理和资源限制,难以大规模应用于日常训练。仿真模型简单:基础仿真模型通常结构简单,无法准确模拟人体内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气胸的真实情况,难以全面提升操作技能。 重复使用问题:现有的仿真模型在多次使用后,穿刺部位会留下明显的穿刺痕迹,导致后续操作失去随机性和挑战性,降低训练效果。缺乏实时监控和反馈:现有技术中缺乏对操作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反馈,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错误,影响训练质量。

4、为了提高气胸穿刺训练的效果,改进现有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个能连续使用、具备良好密封性和实时监控功能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以提高医学训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方案是:采用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包括人体模型、肺模型、胸膜腔和气管,在人体模型内侧固定安装有左右肺模型,在每个肺模型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脏胸膜和壁胸膜,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的区域为密封的胸膜腔,脏胸膜与人体模型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固定在一起;在脏胸膜的外侧,靠近肋骨的地方设置有双平行轨道,双平行轨道分别为槽型结构,在双平行轨道的槽内套装有膜带;同时,在人体模型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安装有上带轮和下带轮,膜带的一端缠绕在下带轮上,从下带轮输出穿过轨道后连接缠绕在上带轮,在上带轮的转轴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带轮转动,从而驱动膜带移动;膜带与脏胸膜之间的重叠区域为穿刺区,在每次穿刺后形成穿孔时,步进电机驱动带轮转动,使膜带更换位置,从而使新输出的膜带覆盖原穿刺孔位置,避免胸膜腔内的气体排出,保持胸膜腔内的标准模拟气压。

3、优选地,在左右肺模型之间的下方安装有心包腔,心包腔与左右肺模型侧壁相连。

4、优选地,还包括模拟呼吸机构和胸膜腔增压机构,两个肺模型的上部连接有气管,气管与模拟呼吸机构连接,胸膜腔侧壁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胸膜腔增压机构。

5、优选地,还包括肺排气阀和胸膜腔排气阀,肺内腔与胸膜腔之间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有排气阀,称为肺排气阀;胸膜腔侧壁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排气阀,称为胸膜腔排气阀;各排气阀由控制器控制。

6、优选地,还包括肺气压传感器、胸膜腔气压传感器和心包气压传感器;在左右肺模型内分别安装有肺气压传感器,在左右胸膜腔内分别安装有胸膜腔气压传感器,在心包腔内安装有心包气压传感器;所有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键盘,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器和报警器。

7、优选地,在脏胸膜的穿刺区域周边分布有轨道内密封管,轨道内密封管为矩形结构,其上下管体复合在脏胸膜的外侧壁,轨道内密封管与旋转联动抽气机构的抽气管连接。

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上设计,提供了一个连续性好、密封性强、数据监控准确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大大提高了医学训练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9、1.连续提供穿刺训练:本方案通过使用不断更换的膜带,确保每次穿刺都面对新的膜带,避免学员依靠前次穿刺位置进行参考,从而防止作弊。这一设计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独立进行穿刺训练,有效评估学员的穿刺位置准确度、力度把控和方向掌控能力。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能进行原孔穿刺的弊端,该方案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和提高学员的穿刺技能。

10、2.轨道密封和松弛设计:在膜带移动过程中,利用密封管实现轨道松弛,确保膜带能够顺利传输;在穿刺时,通过密封管实现轨道密封,确保穿刺过程中膜带与轨道之间的密封性。这个设计保证了膜带在穿刺过程中的支撑性和密封性,从而防止漏气问题,提高了模拟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在轨道内设置密封管,结合旋转联动抽气机构和缓释机构,使得轨道能够提供膜带较强的支撑性和密封性,确保膜带的传输和穿刺操作顺畅无阻。

11、3. 次穿刺后的孔径控制:通过膜带的不断更换,每次穿刺都面对新的膜带,从而避免多次穿刺导致孔径变大而影响密封性的情况。即使在脏胸膜被多次穿刺后,利用新的膜带覆盖原穿刺孔位置,也能确保每次穿刺后形成的穿孔不会累积影响下一次穿刺操作。这种设计有效保持了胸膜腔内的标准模拟气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训练环境。

12、4.传感器系统的实时监控:模型中集成的肺气压传感器、胸膜腔气压传感器和心包气压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通过键盘输入和显示器输出,实现对各部位气压的实时监控和反馈。这些传感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得学员和操作者能够实时了解模型内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操作,提高训练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包括人体模型(1)、肺模型(2)、胸膜腔(4)和气管(7),在人体模型(1)的胸腔内侧固定安装有左右肺模型(2),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肺模型(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脏胸膜(5)和壁胸膜(6),脏胸膜(5)和壁胸膜(6)之间的区域为密封的胸膜腔(4),脏胸膜(5)与人体模型(1)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固定在一起;在脏胸膜(5)的外侧,靠近肋骨的地方设置有双平行轨道(13),双平行轨道(13)分别为槽型结构,在双平行轨道(13)的槽内套装有膜带(16);同时,在人体模型(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安装有上带轮(14)和下带轮(15),膜带(16)的一端缠绕在下带轮(15)上,从下带轮(15)输出穿过轨道(13)后连接缠绕在上带轮(14),在上带轮(14)的转轴上安装有步进电机(17),步进电机(17)驱动带轮转动,从而驱动膜带(16)移动;膜带(16)与脏胸膜(5)之间的重叠区域为穿刺区,在每次穿刺后形成穿孔时,步进电机(17)驱动带轮转动,使膜带(16)更换位置,从而使新输出的膜带(16)覆盖原穿刺孔位置,避免胸膜腔(4)内的气体排出,保持胸膜腔(4)内的标准模拟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左右肺模型(2)之间的下方安装有心包腔(3),心包腔(3)与左右肺模型(2)侧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呼吸机构(8)和胸膜腔增压机构(9),两个肺模型(2)的上部连接有气管(7),气管(7)与模拟呼吸机构(8)连接,胸膜腔(4)侧壁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胸膜腔增压机构(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肺排气阀(10)和胸膜腔排气阀(11),肺内腔与胸膜腔(4)之间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有排气阀,称为肺排气阀(10);胸膜腔(4)侧壁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排气阀,称为胸膜腔排气阀(11);各排气阀由控制器(12)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肺气压传感器(21)、胸膜腔气压传感器(22)和心包气压传感器(23);在左右肺模型(2)内分别安装有肺气压传感器(21),在左右胸膜腔(4)内分别安装有胸膜腔气压传感器(22),在心包腔(3)内安装有心包气压传感器(23);所有气压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2)连接,控制器(12)的输入端连接有键盘,输出端连接有显示器和报警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在脏胸膜(5)的穿刺区域周边分布有轨道内密封管(24),轨道内密封管(24)为矩形结构,其上下管体复合在脏胸膜(5)的外侧壁,轨道内密封管(24)与旋转联动抽气机构(25)的抽气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胸膜腔增压机构(9),其包括高压罐(44)和稳压管(45),两者通过管路连接且安装有手动释放阀或电控释放阀。在稳压管的输出端连接两个叉管,每个叉管上分别安装有胸膜腔进气阀(46),被控制器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在人体模型上部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带轮安装槽(34),其底部设置有带轮轴座(35),其周边设置有多个旋转固定扣(36),上带轮(14)安装于上带轮支架(37)内,上带轮支架(37)匹配套装于带轮安装槽(34)内,通过多个旋转固定扣(36)覆盖在上带轮支架(37)的表面对其进行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补充机构(20),液体补充机构(20)的水箱(40)处于高位,引水管(41)通过阀体和三通接头连接两个支管(42),每个支管上分别安装有胸膜腔进水电磁阀(39),各支管(42)连通于相应的胸膜腔内,同时在胸膜腔内安装有液位计(4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包括人体模型(1)、肺模型(2)、胸膜腔(4)和气管(7),在人体模型(1)的胸腔内侧固定安装有左右肺模型(2),其特征在于,在每个肺模型(2)的外侧分别设置有脏胸膜(5)和壁胸膜(6),脏胸膜(5)和壁胸膜(6)之间的区域为密封的胸膜腔(4),脏胸膜(5)与人体模型(1)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固定在一起;在脏胸膜(5)的外侧,靠近肋骨的地方设置有双平行轨道(13),双平行轨道(13)分别为槽型结构,在双平行轨道(13)的槽内套装有膜带(16);同时,在人体模型(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安装有上带轮(14)和下带轮(15),膜带(16)的一端缠绕在下带轮(15)上,从下带轮(15)输出穿过轨道(13)后连接缠绕在上带轮(14),在上带轮(14)的转轴上安装有步进电机(17),步进电机(17)驱动带轮转动,从而驱动膜带(16)移动;膜带(16)与脏胸膜(5)之间的重叠区域为穿刺区,在每次穿刺后形成穿孔时,步进电机(17)驱动带轮转动,使膜带(16)更换位置,从而使新输出的膜带(16)覆盖原穿刺孔位置,避免胸膜腔(4)内的气体排出,保持胸膜腔(4)内的标准模拟气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在左右肺模型(2)之间的下方安装有心包腔(3),心包腔(3)与左右肺模型(2)侧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拟呼吸机构(8)和胸膜腔增压机构(9),两个肺模型(2)的上部连接有气管(7),气管(7)与模拟呼吸机构(8)连接,胸膜腔(4)侧壁设置有连接孔,连接胸膜腔增压机构(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胸穿刺排气操作模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肺排气阀(10)和胸膜腔排气阀(11),肺内腔与胸膜腔(4)之间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有排气阀,称为肺排气阀(10);胸膜腔(4)侧壁设置有排气孔并安装排气阀,称为胸膜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亭杨卓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