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17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LED照明管的改进,其特征在于透明管体上开有水平有高差、能形成空气自然对流的散热孔。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管体上开有能自然形成温差对流的通孔,使得管内LED发光产生的热量能够散发到外部,不仅有效帮助了LED照明管向外散热,限制了照明管内温度的升高,确保LED有高效率的发光,而且这种散热,不增加任何成本,其使用寿命和发光稳定性都要优于现有LED照明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是对LED照明管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性好,能有控制 温升的的LED照明管。
技术介绍
LED因其节能、环保、长寿等诸多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 种照明,例如作为照明用日光灯替代现有荧光灯管,其基本结构为包括 透明管体、两端带导电灯脚的连接灯头、和内置LED发光板,如中国专利 CN201096283、 CN200980183等所述(外形结构与荧光灯基本相同,只是 灯管内采用LED发光板)。然而LED的致命弱点为,温升易导致使用寿命 的縮短,和发光效率的降低(光衰减加速),为此作为照明光源使用,为 确保高的发光效率和长的使用寿命,散热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现有技术,人们对LED照明日光灯提出多种散热方案,例如中国专利CN201069072 、 CN201096278 、 CN201111606公开的LED 照明管,由圆弧金属散热罩和透光罩共同组合成圆形灯管,散热罩内设置 有用于固定LED灯条的卡槽,通过金属散热罩使LED产生的热得到散发。 此结构虽然能达到散热作用,但弧形金属散热罩与透明材料圆弧透光罩组 合灯管,制造难度较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实际难以得到推广应用。中国专利CN101144591、 CN101182918 、 CN101144606公开的LED 日光灯,将LED发光体设置在铝基板上,反面设有散热块,散热块两端加 设有散热环,使LED发光体产生热量以传导方式传至铝基板,再同样以传 导方式传至散热块,再以传导方式传至散热环,最后通过辐射及空气对流 方式传向周围空间,达到散热。同样此散热结构更为复杂,而且增加成本 更多,面对目前LED日光灯价格仍然偏高,难以实际推广应用。中国专利CN201093351公开的LED日光灯,采用开孔铝质壳体灯管, 通过壳体将LED灯散发热量排出灯体外,而灯光则由铝质壳体灯管孔洞射 出,并需通过使灯管转动结构配合,满足照射要求。此散热结构,不仅同 样成本高,而且仅靠开孔照射,光照面积相对较小,而且照射则为点光源, 不符合普通照明要求。中国专利CN1976554公开的LED照明管,采用在LED照明管内部设置通风用的送风机、管部上方设置通风用孔强制通风散热。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LED日光灯散热,基本都是采用散热体散热结 构,或带风机强制散热,结构较为复杂,导致成本的增加,使得成本本身不低、价格居高不下的LED照明,成本更大,难以实际推广应用,因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结构简单, 不仅能有效散热,而且基本不增加成本的LED照明管。技术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LED照明管两端部和/或透明管身上 开有水平有高差、能形成空气自然对流的散热通道,利用温差对流原理, 自动将灯管内LED产生的热量,通过与灯管外空气自动对流,达到散热和 限制温升,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技术目的。具体说,技术 LED照明管,包括透光性材料长管壳,管体两端连接灯头,以及管体内置 LED组合光条或对向设置的单颗LED,其特征在于管体上开有水平有高差、 能形成空气自然对流的散热孔。技术所说透明长管壳和管体两端灯头,其形状结构, 一种较好为 与现有荧光灯基本相同(仅是去除管壳内壁荧光粉和两端灯丝,以LED组 合光源代替),并且尺寸也较好设计成与荧光灯相同,以便于利用现有荧 光灯架,实现与荧光灯的互换;当然形状、尺寸另行单独设计也是可以的, 这并不影响本专利专利技术目的和实现效果。例如透明管壳可以是长径比极大 的中空圆管,也可以是中空矩形管或其他多边形管,两端灯头上导电插脚, 可以是各为一个,也可以是如荧光灯,保留各两个(以利用现有灯座), 或者单端结构,这些均不影响技术专利专利技术构思。管体上水平有高差散热孔,主要是为强化对流散热,如果散热孔在同 一水平,无高差,则基本难以形成自然温差对流,因此其散热效果是有限 的。管体上开孔,可以是在管壳两端部,例如端面和/或周面,管身周面, 也可以是混合,只要能形成自然温差对流,带出热量均是可以是,其中效 果尤以两端区域为优。透明管壳内光源,视照明灯管长度,可以是长条的LED组合光条,也 可以是大功率单颗LED光源,两端或两两对向设置,提供照射光源,这也 属于现有技术。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一种较好是使光条上下也形成气流导通,例如可以将插入透明灯管内的LED组合光条,两侧和/或平面上开有若 干凹槽和/或通孔,使LED组合光条上下也能形成气流交换。技术LED照明管,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在管体上开有能自然形 成温差对流的通孔,使得管内LED发光产生的热量能够无成散发到外部, 不仅有效帮助了LED照明管向外散热,限制了照明管内温度的升高,确保 LED有高效率的发光,而且这种散热,不增加任何成本,其使用寿命和发 光稳定性都要优于现有LED照明管,这是本专利的一大特征。技术LED 照明管,与现有技术相同,采用与原荧光灯结构尺寸相同设计,因而可以 继续使用原有荧光灯架,直接代替荧光灯管更换使用,有利于LED照明管 推广使用。以下结合四个具体实施例,示例性说明及帮助进一步理解技术, 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并不代表技术构思下全部 技术方案,因此不应理解为对技术总的技术方案限定, 一些在技术人 员看来,不偏离技术构思的非实质性改动,例如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 术效果的技术特征简单改变或替换,均属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技术第四实施例LED光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 2,技术LED照明管,包括聚碳酸酯(PC) 长透明管5,其尺寸可选用替代相应功率的荧光灯尺寸,管内中部有相对卡 槽8,卡插有水平设置的LED组合光条,LED组合光条由若干LED灯6串 并联配置,分布在长条PCB电路板3上组成,其中长度短于透明管,两端 有可供上下气流流通的导通段,透明管两端有金属端盖1.1和1.2,各有与 原荧光灯相同二个导电插脚2.1和2.2,分别与LED组合光条、点亮电路板 引出导线电连接,透明管内一端有点亮电路板7,两端金属端盖1.1和1.2 端面有水平高差的若干通风孔4.1和4.2。实施例2:参见图3,如实施例l,通风孔9.1和9.2开在透明管5两端 部区域的上圆面和下圆面,并在通孔上加设有竖向短管,形成更大温差对5流高差,更有利于管内热空气排出散热,并且两端竖向通风短管,还可避 免蚊虫进入灯管内。实施例3:参见图4,如前述,通风孔10.1和10.2分别开在金属端盖1.1和1.2周面,其中一端在上面, 一端在下面,形成水平高差。实施例4:参见图5,如前述,LED组合光条两侧(也可以是板面上) 有供上下空气对流的通风内凹和/或槽、孔11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技术构思f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 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 的替代,以及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对于灯管长度相对较短的,LED 光条还可以两端对向设置或两两对向设置的大功率LED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LED照明管,包括透光性材料长管壳,管体两端连接灯头,以及管体内置LED组合光条或对向设置的单颗LED,其特征在于管体上开有水平有高差、能形成空气自然对流的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再平陶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科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