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智能加氢站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军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加氢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4086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加氢站,仅有进气管与氢气质量计、加氢枪串联形成的加注管路,在三层网络架构下,完成智能加注技术效果,如此简单、安全、高效,可以大规模复制,建站成本比现有的加氢站节省90%以上,运行成本几乎为零,收集加氢环节氢气能源销售数据,通过网关传输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存储与计算,发挥A1人工智能作用,构建可再生能源、氢能分布数字孪生一张图;优选可再生能源光伏、风能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把不稳定的电,时有时无的电,变成稳定、持续的氢气能源,解决了电能难以存储的问题,也解决了时空、地域错位的问题;全球各地都有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的能源,以此为核心建立起数字化氢气能源供应体系,全程零污染、零碳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氢、储运、加氢三个环节构成的一种数字化氢气能源供应体系,另含有三个分案申请,分别是储运、加氢环节的设备,都是为用氢环节的储氢瓶加注氢气提供支持的,属于能源领域。


技术介绍

1、当前,制氢、储运、加氢三个环节构成的氢能供应链,国内外走的主流技术路线是:套用具有几十年历史的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的老技术,也就是供应链全程需要两次加压过程,即上游制氢环节提供20mpa的压缩氢气,用鱼雷管束储气瓶组(采用i型气瓶)拖车运送到加氢站,还需站内加压设备对这20mpa压缩氢气进行第二次加压到45、85mpa存至站内储氢瓶组中,加氢机提取站内储氢瓶组中的压缩氢气,才能完成对用氢环节储氢瓶加满至35、70mpa;这样的供应链,储运氢气效率低下,特别是加氢环节的加氢站有第二次加压过程,压缩机重复加压上游制氢环节的压缩氢气,能耗浪费巨大,工艺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巨大,日加氢量与压缩机功率和排气量有关,增加日加氢量就是增加压缩机设备投资,加氢站加压做功负荷就越来越重,投资与运行成本就越来越高,加注效益却越来越低,某国某牌公司在美国加州建了不少这样类似的加氢站,今年都倒闭关门了,实践已经证明这样的技术路线是不可持续的或是难以大规模复制的,举世公认,储运、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案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进行设备更新迭代和技术路线上创新,总的专利技术构思是:数字化赋能,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创建新的网络架构,把制氢、储运、加氢三个环节的设备实现物联网连接构成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氢能供应体系;首先,工艺流程上的创新,上游制氢环节生产的压缩氢气,设计为:一次性加压就要到位,即提供压缩氢气的压力值大于用氢环节的储氢瓶人为设定的要充满的压力值;如何设计:如用氢环节储氢瓶加满压力为20mpa,就需要上游制氢环节提供大于20mpa的压缩氢气,以此类推,如用氢环节储氢瓶要加满压力为35mpa,就需要上游制氢环节提供大于35mpa的压缩氢气,用氢环节的储氢瓶充装满的压力可以人为设定,但是,不能超过储氢瓶的额定工作压力;

2、现阶段,储运环节和用氢环节的储氢瓶的额定工作压力都是35mpa(是目前碳纤维缠绕iv型瓶的国内水平,储运环节的iv型储氢瓶即储氢瓶组拖车国内还没有允许上路行驶,未来允许上路,估计2024年6月份,国家iv型储氢瓶新标准才出来实施,本案将来是首创第一个,属新产品),那么,我们人为设定用氢环节的储氢瓶的加满压力是30mpa,虽然没有100%加满,但是,这样的体系运行还是可行的,目的为了等储运环节的储氢瓶的额定工作压力的提高(碳纤维缠绕的iv、v型瓶的技术生产能力达到了,符合安全规范),例如,储运环节的储氢瓶额定工作压力提高到50mpa,上游制氢环节提供50mpa的压缩氢气,这时加注程序调整一下,用氢环节的储氢瓶的加满压力再人为设定为35mpa(此时,等于储氢瓶的额定工作压力),这样就100%加满了,同样的原理,将来用氢环节储氢瓶额定工作压力是70mpa(未来几年,储运环节的碳纤维缠绕iv、v型瓶额定工作压力达到了70mpa以上或更高),还是用上述方法一步一步实现,这些加注程序的调整让计算机ai来完成,非常简单,整个全新的供应体系都没有变,高效快捷,新体系适应用氢环节储氢瓶额定工作压力不断提高的加注要求;

3、有上述的创新构思,再结合本案申请人专利技术创建的“多气瓶分组形成多级加注”和“多气瓶交替循环提供高压气加注”专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再次专利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氢气能源供应体系,需要用到本案申请人四个已经授权的专利技术专利如下:

4、一种车载储气瓶拖车式加气站,授权专利号为:201410097130.1;

5、一种车载储气瓶组拖车,授权专利号为:201410060518.4;

6、一种加气机和由其构成的加气站,授权专利号:200910141153.7;

7、一种加氢站,授权专利号为:201910800289.8;

8、这四个授权专利技术专利还在有效保护期内,非公有技术,非显而易见的,本案在专(私)有技术基础上再次专利技术具有创造性,克服原来授权专利存在的“信息孤岛”等一系列缺陷;

9、本案在一种车载储气瓶拖车式加气站,授权专利号为:201410097130.1的基础上;再次专利技术创造了一种储气瓶组拖车(或船)式加氢站,结合图1,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储气瓶组拖车(或船)式加氢站,是由设备层(1)、网络层(2)、应用层(3)构成,其技术特征是:

11、设备层(1):安装在汽车或船上的n个(n大于等于3,全文都如此,下面不再重复)储氢瓶(4-1、…、4-n)出气管路并联后,再与同是含有通信模块的数据采集器具体是氢气质量计(7)、加氢软管含有拉断阀(8)、加氢阀或称加氢枪头(9)(或(8)(9)合称为加氢枪)串联;同时,在管路上或周围安装含有通信模块的数据采集器(5)或执行器(6),通过协议传送到由网关(gateway)(10)构建的网络(11)(14)上,对用氢环节的储氢瓶加注氢气;

12、网络层(2):设备层(1)数据通过网关(10)传输,存储在网络层的云端(11)上;

13、应用层(3):云端(11)数据或设备层(1)数据,通过网络(11或14,或11和14同时)推送至移动智能终端设备(12)、或计算机(13)、或设备层(1)的执行器(6)上执行相关指令。

14、上述方案,可另作分案1申请;

15、上述方案是一把加氢枪的结构图;在此基础上可以扩展:

16、n个储氢瓶(4-1、…、4-n)从瓶口开始分成两个或多个出气管路,每个出气管路单独并联后,再两个或多个分别与同是含有通信模块的数据采集器具体是氢气质量计(7)、加氢软管含有拉断阀(8)、加氢阀或称加氢枪头(9)串联;

17、或,

18、n个储氢瓶(4-1、…、4-n)分成两个或多组,每组出气管路并联后,再两个或多个分别与同是含有通信模块的数据采集器具体是氢气质量计(7)、加氢软管含有拉断阀(8)、加氢阀或称加氢枪头(9)串联;

19、上述两种扩展方法,就形成两把或多把加氢枪可以同时对用氢环节的储氢瓶加注氢气;如此扩展但又不限于如此扩展,还在上述方案图1中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20、所以,本案n个储氢瓶(4-1、…、4-n)可以有一把、或两把、或多把加氢枪,同时对用氢环节的储氢瓶加注氢气,但都在一把加氢枪的保护范围内,都是从一把加氢枪的图1的技术方案中扩展而来的;实际使用当中,有四把加氢枪最佳,即在储氢瓶组拖车四个角,对外加注氢气。

21、上述方案设备安装在汽车上,专利技术主题就是储氢瓶组拖车式加氢站,包括拖车和拖头可以分离,也包括车箱和车头不分离的;或者安装在船上,专利技术主题就是储氢瓶组船式加氢站;二者是或的关系,即同一个专利技术构思下的两种产品,可以有多个独立项;也包括建立一种储气瓶组拖车(或船)式加氢站的方法;

22、全文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加氢站,是由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其技术特征是:

2.建立一种智能加氢站的方法,是由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其技术特征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加氢站,是由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构成,其技术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翔陈杰沈琪沈军李静远赵魁英
申请(专利权)人:沈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