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包含:一灯座、一发光件、一遮光板,
以及一导光板。该灯座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而且灯座包括一反光罩,以及一设
置在该反光罩前侧的透镜。该发光件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并沿一光轴设置,该发
光件发出的光线是由该透镜折射而向前射出。该遮光板组装在该灯座上并位于
该发光件与透镜间,该遮光板用于遮挡发光件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借由该导光
板设置在该光轴下方而将发光件向下发射的光线朝该透镜传导,使得由该透镜
导出的光线往前并往上射出,借此以补强光轴上方暗区的光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投射式头灯,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的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
技术介绍
车辆行驶上路时,为了因应不同路况与视线需求,车辆头灯可以分为远光灯、近光灯,或者是远、近光灯一体而可作切换等型态,而目前有一种应用于车头灯的设计为投射式(Poly-Ellipsoid System,简称PES)车头灯。如图l所示,为一种作为近光灯的投射式车头灯,并包含 一界定出一容置空间610的反光罩61、 一安装在该容置空间610并延一水平光轴X设置的发光件62、 一自该反光罩61底缘向上延伸且顶缘高度与该光轴X平齐的遮光板63、 一组装在该反光罩61前侧的壳体(图未示),以及一安装在该壳体上的透镜64。其中,该发光件62发出的光线会受该反光罩61反射以及该遮光板63的遮光作用,使光线通过透镜64后主要是朝光轴X下方的区域水平或略微朝下射出,借此达到近光灯的效果。虽然上述车头灯可以作为近光灯,但是由于光线主要是集中发散于光轴X下方的区域,造成光轴X上方的区域(以下称为暗区)受到的光照不足, 一般而言,于车头灯前方大于18公尺处的暗区光度至少要64烛光(candela,縮写为cd)以上才足够,而此种车头灯的暗区光线明显不足,因此可能会造成驾驶人于夜间行车时,无法清楚辨识路上设置位置较高的交通标志o由于暗区光线不足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目前有许多针对近灯式车头灯的暗区光线作补强设计。参阅图2,例如美国专利公告号US6, 736,533号专利案,其先前技术提供的车头灯,是于遮光板71前侧增加设置一辅助遮板72,该辅助遮板72可以将一部分向下射出的光线反射,使光线经过该透镜73后形成向上偏折的补强光线Al射出,借此达到补强暗区光线的效果。参阅图3,而该美国专利案本身的
技术实现思路
,是于遮光板81上开设一穿孔810,并将一辅助遮板82设置于遮光板81的内侧,借由该等结构改良也可以达到补强暗区光线的效果。另外,美国专利公开号2001/0019484号专利案是直接于遮光板作变化设计来补强暗区光线,其它还有许多相关专利案,因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以上说明可知,以往车头灯暗区光线不足对于行车安全影响重大,此缺失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导光作用而可以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本专利技术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包含 一灯座、 一发光件、 一遮光板,以及一导光板。该灯座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而且灯座包括一反光罩,以及一设置在该反光罩前侧的透镜。该发光件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并沿一光轴设置,该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是由该透镜折射而向前射出。该遮光板组装在该灯座上并位于该发光件与透镜间,且遮光板遮挡发光件所发出的部分光线。该导光板设置在该光轴下方并将发光件的光线朝该透镜传导,使得由该透镜导出的光线往前并往上射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导光板使得由该透镜导出的光线往前并往上射出,以补强光轴上方暗区的光线。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车头灯的侧视剖视图2是一侧视剖视图,显示美国专利公告号第6, 736, 533号专利案的先前技术所揭示的车头灯;图3是一侧视剖视图,显示美国专利公告号第6, 736, 533号专利案的车头灯;图4是本专利技术可补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的一最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的立体组合图5是该最佳实施例的部分元件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该最佳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4、 5、 6,本专利技术可补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的最佳实施例,包含一灯座l、 一安装在该灯座1中的发光件2、 一隔热板3、 一遮光板4,以及一导光板5。该灯座1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0,并包括一绕一水平延伸的光轴L的反光罩11、 一结合在该反光罩11前侧的壳罩12、 一安装在该壳罩12前侧的透镜13,以及一连结在该反光罩11后方的发光安装部14。其中,该反光罩11具有一个自其内周面朝外周面凹设且弧曲延伸的嵌槽111。该透镜13是与该壳罩12组装而位于发光件2的前方,并使发光件2的光线折射而往前发散出。该发光件2是安装在该发光安装部14上,且发光件2的中心位置是位在该光轴L上。该隔热板3周缘是配合反光罩11的内周面形状而设计,并水平插设在该嵌槽111中再借由数支螺丝来与反光罩11固定住,且隔热板3的高度位置是位于该发光件2下方。该隔热板3具有一个贯穿其上、下表面的通光口31,该通光口 31是位于发光件2的前侧下方位置。该遮光板4为一直立且横向延伸的长板片,且两侧分别与该反光罩11螺锁组装,该遮光板4的顶缘是与该光轴L位于同一高度,且遮光板4用于遮挡该发光件2所发散出的部分光线。该导光板5是水平板片状并螺锁在该隔热板3下方,该导光板5是由可导光的材质一体成型但不限于此,并具有一个朝向该发光件2的入光面51,以及一个与入光面51反向间隔的出光面52,本实施例的入光面51具有数个呈锯齿状的突出部,该出光面52具有数个弧曲的突出部,该入光面51的设计可以将发光件2发射的部分光线经由该导光板5传导,再由该出光面52往外射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该发光件2发出的光线会受该反光罩11反射,且发光件2向上射出的光线被反光罩11反射后会由该遮光板4顶缘射出,并经由该透镜13的折射投射于该光轴L下方处而形成近光灯的作用,而发光件2向前并向下斜向射出的光线会穿过该通光口 31而进入该导光板5的入光面51,该入光面51的锯齿状设计可以帮助导入光线,并使光线经由出光面52、透镜13偏折而形成向前并略微向上的补强光线B射出,所述补强光线B可以投射到发光件2前方数公尺的暗区,即使发光件2前方约25公尺处的暗区都可以投射到,进而使暗区变得较为明亮。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使得发光件2前方25公尺处的暗区光度可以达到约10(T200烛光。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设有该隔热板3,可以避免发光件2发光所产生的热能向下方传递,所以该隔热板3具有隔热效果,但是为了使发光件2向下发射的光线可以传递到该导光板5,所以隔热板3需要该置该通光口 31,当然,本专利技术不需以设置该隔热板3为必要。此外,本实施例是以近光灯的头灯为例,当然,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使用于具有远、近光灯切换作用的头灯。由于在投射式头灯中, 一般而言该发光件2向下方发出的光线通常是被遮挡住、使用率最低,而本专利技术借由该具有导光作用的导光板5设置在该光轴L下方,使发光件2向下方射出的光线可以取出利用,而且导光板5的结构设计配合透镜13的折射作用,使光线往前并往上导出以补强暗区光线,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是借由导光板5来将原本没有作用的光线导出,所以可以将光线作最有效的利用,同时改善以往暗区光线不足的缺点,确实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包含一个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的灯座、一个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并沿一条光轴设置的发光件,以及一个与该灯座组装的遮光板,该灯座包括一个反光罩,以及一个设置在该反光罩前侧并使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折射而向前射出的透镜,该遮光板位于该发光件与透镜间并遮挡发光件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其特征在于该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还包含一片设置在该光轴下方并将发光件的光线朝该透镜传导而使光线往前并往上射出的导光板。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 具有一个朝向该发光件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包含:一个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的灯座、一个安装在该容置空间并沿一条光轴设置的发光件,以及一个与该灯座组装的遮光板,该灯座包括一个反光罩,以及一个设置在该反光罩前侧并使发光件发出的光线折射而向前射出的透镜,该遮光板位于该发光件与透镜间并遮挡发光件所发出的部分光线,其特征在于: 该可补强暗区光线的投射式头灯还包含:一片设置在该光轴下方并将发光件的光线朝该透镜传导而使光线往前并往上射出的导光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田,黄亮仁,黄吉庆,许朕纲,
申请(专利权)人: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