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972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包括低频治疗仪本体、导线插孔、导线端头、导线和电极,所述导线插孔表面套设安装有导线端头外壳,且导线端头外壳内部通过转动机构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导线端头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且绕线轮表面缠绕并连接有导线;该装置通过设置的导线端头外壳、第一转动槽和转动件等,有效避免了为了能够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低频治疗仪大多使用较长的导线,过长的导线会随着粘性电极的移动拖在地面上,低频治疗仪的移动性较差,且导线与导线之间还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磁场,相邻导线在互相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缠绕,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1、医学上频率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称作低频电流或低频脉冲电流,应用低频脉冲电流作用于人体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电疗法,低频治疗仪是工作频率0.5—1000hz的一种放电设备,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免疫力、内分泌、神经系统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适用于原发性一级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肩周炎、颈椎病、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的治疗及缓解,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激活病灶周围组织的细胞活性,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力,对病灶周围组织有修复和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效果。

2、在低频治疗仪的使用过程中,大多采用导线和粘性导电胶为材料的黏性电极来进行低频脉冲电流的传输,为了能够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低频治疗仪大多使用较长的导线,过长的导线会随着粘性电极的移动拖在地面上,低频治疗仪的移动性较差,且导线与导线之间还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磁场,相邻导线在互相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缠绕,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装置的实用性不强,在此我们提出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使导线能够缠绕设置在绕线轮表面上,当需要使用低频治疗仪本体时,通过拉动导线,使导线带动绕线轮旋转,绕线轮通过导线端头带动安装槽旋转,使安装槽带动转动件在第一转动槽的限制下旋转,导线端头能够在导线插孔内部旋转,随着绕线轮的旋转,缠绕在绕线轮表面的导线能够逐渐通过出线孔移出,电极到达合适位置后停止拉动导线即可结束放线,避免过长的导线拖地,当低频治疗仪本体使用结束后拔出导线端头并反向旋转,即可带动绕线轮旋转并缠绕回收导线,避免导线与导线之间因电磁作用相互缠绕,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包括低频治疗仪本体、导线插孔、导线端头、导线和电极,所述低频治疗仪本体顶端开设有多组导线插孔,且导线插孔内部插入有导线端头,导线端头顶端连接设置有导线,且导线的另一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电极,所述导线插孔表面套设安装有导线端头外壳,且导线端头外壳内部通过转动机构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导线端头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且绕线轮表面缠绕并连接有导线,导线端头外壳外壁表面开设有出线孔,导线通过出线孔从导线端头外壳内部移出并随着绕线轮的转动向外延伸。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导线端头外壳内壁表面上的第一转动槽,且第一转动槽内部转动设置有环形转动件,转动件内侧末端连接设置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导线端头贯穿安装槽和导线端头外壳底端中部并插入导线插孔内部。

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槽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设置有勾状凸起,转动件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开设有与勾状凸起相互啮合的凹槽。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槽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设置的勾状凸起上嵌设有若干组可滚动的滚珠,且滚珠外壁皆与转动件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相互贴合。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件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限位,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件外壁表面上的环形槽位,且槽位内壁等距环绕设置有若干组齿牙,齿牙下方的槽位表面套设安装有内齿环,且内齿环与若干组齿牙之间相互啮合;

7、所述第一转动槽外壁与导线端头外壳外壁之间开设有若干组贯通槽升降孔,且升降孔内部插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内侧一端皆与内齿环外壁连接,第一连接杆外侧一端皆连接在连接环内壁表面上,且连接环套设在导线端头外壳外壁表面的凹陷处。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线端头和绕线轮之间通过连接端头相互连接,导线端头和绕线轮皆可从导线端头外壳内部取出,导线端头外壳顶端开设有与内壁直径大于导线端头和绕线轮外壁直径的通孔,且通孔外侧一体成型有搭载板,搭载板顶端固定安装有盖板。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底端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卡槽,导线端头底端一体成型有与卡槽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卡块,卡块皆能够插入卡槽内部。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搭载板顶端开设有若干组第二转动槽,且第二转动槽内壁最上方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限位板,限位板表面皆开设有弧形孔,且弧形孔内壁皆为一侧较大一侧较小设置,较大一侧逐渐向较小一侧过渡,第二转动槽内通过弧形孔较大一侧插入设置有限位块。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槽的内壁直径与限位块的外壁直径相同,弧形孔较小一侧的内壁直径与第二连接杆的外壁直径相同。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底端一体成型有转轴,绕线轮顶端开设有与转轴相互配合的插槽,转轴和插槽中部贯穿设置有插杆,且插杆皆与插槽之间相互啮合,插杆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该装置通过设置的导线端头外壳、第一转动槽和转动件等,有效避免了为了能够适配不同体型的患者,低频治疗仪大多使用较长的导线,过长的导线会随着粘性电极的移动拖在地面上,低频治疗仪的移动性较差,且导线与导线之间还会因电磁感应产生磁场,相邻导线在互相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缠绕,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的问题,当需要使用低频治疗仪本体时,通过拉动导线,使导线带动绕线轮旋转,绕线轮通过导线端头带动安装槽旋转,使安装槽带动转动件在第一转动槽的限制下旋转,导线端头能够在导线插孔内部旋转,随着绕线轮的旋转,缠绕在绕线轮表面的导线能够逐渐通过出线孔移出,电极到达合适位置后停止拉动导线即可结束放线,避免过长的导线拖地,当低频治疗仪本体使用结束后拔出导线端头并反向旋转,即可带动绕线轮旋转并缠绕回收导线,避免导线与导线之间因电磁作用相互缠绕,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15、2.该装置通过设置的搭载板、盖板、卡块和卡槽等,有效避免了当导线端头和绕线轮中的任意部件发生损坏时,导线端头和绕线轮无法从导线端头外壳内部取出的问题,通过移除盖板,使盖板不再配合搭载板覆盖导线端头外壳顶端开设的通孔,再移动绕线轮,使绕线轮通过连接端头带动导线端头从安装槽内部移出,导线端头带动卡块从卡槽内部移出,绕线轮和导线端头能够取出并拆分进行更换,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包括低频治疗仪本体(1)、导线插孔(2)、导线端头(3)、导线(4)和电极(5),所述低频治疗仪本体(1)顶端开设有多组导线插孔(2),且导线插孔(2)内部插入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顶端连接设置有导线(4),且导线(4)的另一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电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插孔(2)表面套设安装有导线端头外壳(61),且导线端头外壳(61)内部通过转动机构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66),且绕线轮(66)表面缠绕并电连接有导线(4),导线端头外壳(61)外壁表面开设有出线孔(67),导线(4)通过出线孔(67)从导线端头外壳(61)内部移出并随着绕线轮(66)的转动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导线端头外壳(61)内壁表面上的第一转动槽(62),且第一转动槽(62)内部转动设置有环形转动件(63),转动件(63)内侧末端连接设置有安装槽(64),且安装槽(64)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贯穿安装槽(64)和导线端头外壳(61)底端中部并插入导线插孔(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62)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设置有勾状凸起,转动件(63)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开设有与勾状凸起相互啮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62)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设置的勾状凸起上嵌设有若干组可滚动的滚珠(8),且滚珠(8)外壁皆与转动件(63)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63)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限位,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件(63)外壁表面上的环形槽位(71),且槽位(71)内壁等距环绕设置有若干组齿牙(72),齿牙(72)下方的槽位(71)表面套设安装有内齿环(73),且内齿环(73)与若干组齿牙(72)之间相互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端头(3)和绕线轮(66)之间通过连接端头(65)相互连接,导线端头(3)和绕线轮(66)皆可从导线端头外壳(61)内部取出,导线端头外壳(61)顶端开设有与内壁直径大于导线端头(3)和绕线轮(66)外壁直径的通孔,且通孔外侧一体成型有搭载板(91),搭载板(91)顶端固定安装有盖板(9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64)底端表面开设有若干组卡槽(94),导线端头(3)底端一体成型有与卡槽(94)数量相同且位置对应的卡块(93),卡块(93)皆能够插入卡槽(94)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板(91)顶端开设有若干组第二转动槽(101),且第二转动槽(101)内壁最上方的边缘处一体成型有限位板(102),限位板(102)表面皆开设有弧形孔,且弧形孔内壁皆为一侧较大一侧较小设置,较大一侧逐渐向较小一侧过渡,第二转动槽(101)内通过弧形孔较大一侧插入设置有限位块(1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槽(101)的内壁直径与限位块(103)的外壁直径相同,弧形孔较小一侧的内壁直径与第二连接杆(104)的外壁直径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92)底端一体成型有转轴(111),绕线轮(66)顶端开设有与转轴(111)相互配合的插槽(112),转轴(111)和插槽(112)中部贯穿设置有插杆(113),且插杆(113)皆与插槽(112)之间相互啮合,插杆(113)顶端固定安装有转柄(11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包括低频治疗仪本体(1)、导线插孔(2)、导线端头(3)、导线(4)和电极(5),所述低频治疗仪本体(1)顶端开设有多组导线插孔(2),且导线插孔(2)内部插入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顶端连接设置有导线(4),且导线(4)的另一侧末端固定安装有电极(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插孔(2)表面套设安装有导线端头外壳(61),且导线端头外壳(61)内部通过转动机构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66),且绕线轮(66)表面缠绕并电连接有导线(4),导线端头外壳(61)外壁表面开设有出线孔(67),导线(4)通过出线孔(67)从导线端头外壳(61)内部移出并随着绕线轮(66)的转动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开设在导线端头外壳(61)内壁表面上的第一转动槽(62),且第一转动槽(62)内部转动设置有环形转动件(63),转动件(63)内侧末端连接设置有安装槽(64),且安装槽(64)内部固定安装有导线端头(3),导线端头(3)贯穿安装槽(64)和导线端头外壳(61)底端中部并插入导线插孔(2)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62)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设置有勾状凸起,转动件(63)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皆开设有与勾状凸起相互啮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槽(62)内壁顶端和底端表面设置的勾状凸起上嵌设有若干组可滚动的滚珠(8),且滚珠(8)外壁皆与转动件(63)外壁顶端和底端表面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促进神经恢复和肌肉运动的低频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63)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限位,锁定机构包括开设在转动件(63)外壁表面上的环形槽位(71),且槽位(71)内壁等距环绕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芝朱恩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