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桩模具制造,尤其是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家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软土地基处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减轻静压沉桩超孔隙水压力的不利影响,工程中常采取设置应力释放孔、合理安排沉桩顺序,以及控制沉桩速率等措施;专利zl201420647836.6提出了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有孔锥形管桩和有孔柱形管桩的优势,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桩周土体侧摩阻力,而且锥形桩顶设计能够有效减小沉桩后桩顶的不均匀沉降,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目的。
2、为充分研究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的承载作用机理,工程实际中几乎找不到该类桩型实物进行试验研究,因此研发了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成型模具,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试验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成型模具,包括以下结构:
2、中模具,其横向水平设置,由圆台体与圆柱体组成;
3、侧支座,其内设有机腔,所述中模具圆台体的粗端垂直连接在侧支座侧部;
4、上模壳,其横置于中模具正上方,上模壳底部具有上半模槽,上半模槽的形状与中模具上半部分相契合,上模壳的圆台体粗端与侧支座侧部垂直接触,在上模壳顶部设有入料管,入料管连通上半模槽;
5、下模壳,其横置于中模具正下方,下模壳顶部具有一下半模槽,下半模槽的形状与中模具下半部分相契合,下模壳的圆台体粗端与侧支座侧部垂直接触;
6、模盖,其与合并状态下的上模壳及下模壳通过螺栓连接;
7、驱动机构,其包括上支杆、下支杆、双头丝杠以及电机b,在侧支座侧部开设有与机腔连通的上条孔、下条孔,上支杆穿设在上条孔中,上支杆一端与上模壳端部连接,上支杆另一端设有上移动座,下支杆穿设在下条孔中,下支杆一端与下模壳端部连接,下支杆另一端设有下移动座;双头丝杠竖向设置在机腔中,双头丝杠底端连接电机b的动力端,双头丝杠顶端与机腔顶部连接,双头丝杠包括杠体两端分别设有的上螺纹段、下螺纹段,上螺纹段与下螺纹段旋向相反,上移动座通过其内置的丝杠螺母a配合套接在上螺纹段上,下移动座通过其内置的丝杠螺母b配合套接在下螺纹段上;
8、开孔机构,在所述中模具的圆柱体中设有空腔,在空腔两侧的中模具侧部对称开设有多个通孔,开孔机构包括设于空腔中心的电动推杆,在各通孔中均设有一制孔柱,在电动推杆的两端分别垂直连接有一条板,各条板与相应侧制孔柱的内端垂直连接,且在各条板与相应侧空腔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弹簧;
9、基座,其位于下模壳下方,基座一端与侧支座底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与中模具圆柱体一端相连,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截面圆直径与圆柱体的截面圆直径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机腔中设有电机a,电机a的动力轴与中模具粗端的圆心之间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轴承座a,轴承座a设置在侧支座的机体中。
12、进一步地,在所述模盖边部设有多个穿孔,在上模壳及下模壳的外端均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穿孔上设有螺栓,模盖通过螺栓及螺纹孔与上模壳、下模壳连接;
13、通过本技术的成型模具,使用者可便捷高效地制造出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与中模具圆柱体一端相连,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截面圆直径与圆柱体的截面圆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腔中设有电机a,电机a的动力轴与中模具粗端的圆心之间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套设有轴承座a,轴承座a设置在侧支座的机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盖边部设有多个穿孔,在上模壳及下模壳的外端均沿轴向开设有多个螺纹孔,穿孔上设有螺栓,模盖通过螺栓及螺纹孔与上模壳、下模壳连接,模盖内侧部与中模具外端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模型试验桩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与中模具圆柱体一端相连,中模具圆台体的细端截面圆直径与圆柱体的截面圆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腔中设有电机a,电机a的动力轴与中模具粗端的圆心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文彬,崔林钊,雷金波,乐腾胜,郭宇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