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堆肥发酵设备,具体是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
技术介绍
1、生物炭是由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废弃物或植物组织等在缺氧和相对温度“较低”(<700°c)条件下热解而形成的产物。生物炭主要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因其碳组分高度芳香化而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抗生物化学分解特性。
2、生物炭的吸附可以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生物质在炭化过程中因非碳元素分解而形成很多孔洞,使其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能力,此外,生物炭表面富有多种官能团,使其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所以,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取决于其表面结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等)及表面化学性质(表面官能团种类、数量等)。
3、近年来,针对数量庞大的农林废弃物的处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好氧堆肥是实现农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由此所带来的气体污染问题已成为限制堆肥技术发展的障碍因素。好氧堆肥中普遍存在氨气排放的问题,一般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由于氨气的排出导致氮素损失达到40%-80%,这不仅降低了堆肥产品肥效,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畜禽粪便堆肥中,由于堆体内部厌氧状况普遍存在,导致ch4产生,统计表明堆肥ch4的产生量约占堆肥总碳质量的0.8%-6%,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大量排放可加剧温室效应。
4、现有技术中针对堆肥过程中翻堆的操作采用敞开式螺旋叶片以及转轴进行提升翻堆,但是敞开式螺旋叶片仅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包括堆肥发酵罐、废气连通管、内筒、外筒、螺旋叶片、第二驱动件、转轴、驱动组件,所述堆肥发酵罐内部转动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堆肥发酵罐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内筒、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筒开设有若干内进料口与内出料口,所述外筒开设有若干外进料口与外出料口,所述内进料口与外进料口对应,所述内出料口与外出料口对应,所述驱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外筒、内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外筒或带动外筒以及内筒转动,所述废气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顶部连通,所述废气连通管另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底部连通,所述外筒上安装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堆叶片,在进行翻堆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外筒的转动方向相反。
3、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输出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环、第二从动齿环,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外筒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从动齿环,所述内筒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齿环,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环以及第二从动齿环啮合连接。
4、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堆肥发酵罐上还安装有供氧装置,所述供氧装置通过伸缩软管与内筒连通。
5、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堆肥发酵罐上底部设置有液肥容置腔,所述液肥容置腔靠近所述外筒的一端安装有过滤板,所述液肥容置腔通过循环管与所述堆肥发酵罐顶部连通,所述液肥容置腔还安装有排液管与肥容置腔连通。
6、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外筒表面安装有若干气囊。
7、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带动连接杆折叠收起。
8、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内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筒与内筒转动安装的设置,能够实现外进料口与内进料口对齐以及错位状态的切换,通过螺旋叶片的设置能够实现进料口处物料的提升并平铺在物料上表面,从而能够实现降低物料中心处发酵温度以及实现物料中心处物料与氧气充分接触,通过设置翻堆叶片实现在与螺旋叶片的配合下对物料充分翻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肥发酵罐、废气连通管、内筒、外筒、螺旋叶片、第二驱动件、转轴、驱动组件,所述堆肥发酵罐内部转动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堆肥发酵罐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内筒、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筒开设有若干内进料口与内出料口,所述外筒开设有若干外进料口与外出料口,所述内进料口与外进料口对应,所述内出料口与外出料口对应,所述驱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外筒、内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外筒或带动外筒以及内筒转动,所述废气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顶部连通,所述废气连通管另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底部连通,所述外筒上安装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堆叶片,在进行翻堆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外筒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输出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环、第二从动齿环,所述第一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发酵罐上还安装有供氧装置,所述供氧装置通过伸缩软管与内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肥发酵罐底部设置有液肥容置腔,所述液肥容置腔靠近所述外筒的一端安装有过滤板,所述液肥容置腔通过循环管与所述堆肥发酵罐顶部连通,所述液肥容置腔还安装有排液管与肥容置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表面安装有若干气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带动连接杆折叠收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柔性连接件、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外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内侧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外筒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堆肥发酵罐、废气连通管、内筒、外筒、螺旋叶片、第二驱动件、转轴、驱动组件,所述堆肥发酵罐内部转动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转动连接,所述堆肥发酵罐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内筒、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筒开设有若干内进料口与内出料口,所述外筒开设有若干外进料口与外出料口,所述内进料口与外进料口对应,所述内出料口与外出料口对应,所述驱动组件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另一端与所述外筒、内筒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外筒或带动外筒以及内筒转动,所述废气连通管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顶部连通,所述废气连通管另一端与所述堆肥发酵罐底部连通,所述外筒上安装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背离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翻堆叶片,在进行翻堆时,所述转轴与所述外筒的转动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生物炭固定农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元素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输出轴、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环、第二从动齿环,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一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外筒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从动齿环,所述内筒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从动齿环,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环以及第二从动齿环啮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磊,吴根义,马晓蕊,杜玉轩,王佳程,吕鹏飞,林嘉俊,
申请(专利权)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