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7583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6 15: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涉及能量回收技术领域,包括外壳以及压力交换装置;压力交换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安装于装置主体中的四个压力交换管道;装置主体转动安装于外壳中;外壳上相对立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均开设有高压浓海水进口、低压海水进口、低压浓海水出口以及高压海水出口;四条压力交换管道为螺旋渐缩形设计,且被配置为能够同时与两个高压浓海水进口、两个低压海水进口、两个低压浓海水出口以及两个高压海水出口接通。上述结构设计,利用高压浓海水对螺旋渐缩形的压力交换管道的冲击,能够使得装置主体自驱动旋转,降低了余压能回收的成本,且实现了对余压能的持续回收,提高了余压能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能量回收,尤其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主要的海水淡化方法有热法和膜法。其中,膜法也被称为反渗透技术法,该方法凭借投入成本少、系统操作方便、建设时间较短等优点迅速占领市场。反渗透技术法的操作系统在工作时压力需达到5.8-8.0mpa,而淡化过程完成后,高压浓海水的余压仍然高达5.0mpa-6.5mpa,如果将其直接排出,则会浪费这部分余压能。据统计,浪费的余压能所造成的损失占海水淡化总成本的30%-50%。因此在反渗透技术法海水淡化系统中加入余压能回收利用装置,收集高压浓海水中的余压能是很有必要的。

2、现在主要的余压能回收装置工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离心式和正位移式。正位移式的能量回收效率可达90%,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该模式的余压能回收装置在工作时需要频繁开关阀门,容易造成水击现象,对整个装置的损害较大,增加了装置维修成本,且需要额外提供动力来进行余压能回收,这增加了回收成本,也降低了回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能够实现自驱动,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余压能回收。

2、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压力交换装置;

3、所述压力交换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以及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中的四个压力交换管道;

4、所述装置主体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中;

5、所述外壳上相对立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均开设有高压浓海水进口、低压海水进口、低压浓海水出口以及高压海水出口;

6、位于同一侧的所述高压浓海水进口和所述低压海水进口之间为中心对称,且中心对称点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7、位于同一侧的所述低压浓海水出口和所述高压海水出口之间为中心对称,且中心对称点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8、所述高压浓海水进口和所述低压海水进口的口径大于所述低压浓海水出口和所述高压海水出口的口径;

9、所述高压海水出口上安装有单向限压阀;

10、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绕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圆周分布,且各自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装置主体的外表面;

11、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密封接触;

12、各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均为沿自身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渐缩的螺旋结构;

13、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两两分组,形成第一管道组与第二管道组;

14、所述第一管道组的两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组的两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沿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相反设置;

15、所述第一管道组的两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为中心对称,且中心对称点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16、所述第二管道组的两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为中心对称,且中心对称点与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重合;

17、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各自的第一端沿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投影呈圆周均匀分布;

18、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各自的第二端沿所述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投影呈圆周均匀分布;

19、四个压力交换管道各自的第一端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四个压力交换管道各自的第二端在预设投影面上的投影区域外;

20、四个所述压力交换管道被配置为能够同时与两个所述高压浓海水进口、两个所述低压海水进口、两个所述低压浓海水出口以及两个所述高压海水出口接通。

21、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相对立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连接轴;

22、所述外壳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分别嵌装有与所述连接轴一一对应连接的轴承。

2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装置主体均为球状。

2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两个半壳体;

25、两个所述半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一起。

2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锁扣以及挂钩;

27、所述挂钩安装于其中的一个所述半壳体上;

28、所述锁扣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半壳体,且与所述挂钩可拆卸连接。

2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多个,且呈圆周均匀分布。

30、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交换管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中。

31、进一步地,所述压力交换管道与所述装置主体一体成型。

32、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所设计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将装置主体转动安装于外壳中,并在装置主体中设计四条绕装置主体的转动中心线圆周分布的压力交换管道。四条压力交换管道两两分组形成相反设置的第一管道组和第二管道组,且各个压力交换管道均为沿自身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渐缩的螺旋结构,并被配置为能够同时与两个高压浓海水进口、两个低压海水进口、两个低压浓海水出口以及两个高压海水出口接通。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利用高压浓海水对螺旋渐缩形的压力交换管道的冲击,能够使得装置主体自驱动旋转,从而无需额外提供动力来进行余压能回收,降低了余压能回收的成本,且实现了对余压能的持续回收,提高了余压能回收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7)以及压力交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相对立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连接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与所述装置主体(10)均为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包括两个半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包括锁扣以及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为多个,且呈圆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交换管道(8)可拆卸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1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交换管道(8)与所述装置主体(10)一体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7)以及压力交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0)相对立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连接轴(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与所述装置主体(10)均为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淡化的螺旋渐缩形旋转自驱动式余压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7)包括两个半壳体;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宁黄泓浩郭淑婷唐名鸿吴翠婷朱富祥吴步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