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616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内线机上延伸一摇臂,该摇臂端部与一(M型或S型)梭头结合,其中该摇臂端部具有一结合部,结合部之中设有二传动轴前段,二传动轴前段的末端具有联轴器,该梭头的结合面上设有一对应结合部,该对应结合部内并具有二传动轴后段,二传动轴后段的端部设有对应联轴器;藉此,利用结合部与对应结合部的结合,并透过联轴器与对应联轴器的结合,令摇臂可快速更换不同型式之梭头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尤指摇臂端部可以更换不 同型号之梭头,方便成人鞋或儿童鞋的缝制作业,适用于内线机操作或类 似结构者。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类保护脚部不可或缺的物品,因此市面上可见皮鞋、布鞋、 休闲鞋、儿童鞋等多种鞋款,鞋子系由鞋面与鞋底结合而成,结合的方式 大略可分为粘合及缝合二种,以缝合为例,主要采用双线座式内线机进行 锁式边线加工,此种内线机主要是靠一组可前后摆动的摇臂来工作,鞋子 缝合时须将鞋子套在摇臂末端的牛角上,随着摇臂的前后来回摆动,可让 鞋子作全方位角度的车缝加工。摇臂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两组独立的传动机构(即两支传动轴), 一组是 勾线器(即旋梭)的运转传动机构,而另一组是针板定位的传动机构;然 而, 一般内线机的梭头有大小之分,缝制孩童用鞋类时必须使用具有小梭 头(S型梭头)的内线机,梭头才能置入鞋头内缝制,缝制成人用鞋类时,为 增加底线的容量,则需使用具有大梭头(M型梭头)的内线机,以减少更换梭 子的次数。 ..如图1所示,传统内线机的M型大梭头A的中心线A1与S型小梭头B的中 心线B1之间的间隔距离大,必须搭配使用不同尺寸的摇臂始能进行缝制作3业;因此,业内使用者需要同时购置两组不同功能的内线机,或者更换整 组摇臂;同时购置两组内线机显然提高制造成本,如果只要更换不同大小的梭头时,须将整组摇臂一起更换,整组摇臂的造价较高,况且整组摇臂 连带配重块的重量不易由一人搬运,更换后还须重新调整,相当费时费力, 故都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传统内线机的缺陷,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方便、简易更换梭头的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大幅降低成本的内线机梭头结合 机构。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的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其内线机上 延伸一摇臂,该摇臂端部与一梭头结合,其中该摇臂端部具有一结合部, 结合部之中设有二传动轴前段,二传动轴前段的末端具有联轴器,该梭头 的结合面上具有一对应结合部,该对应结合部内并具有二传动轴后段,二 传动轴后段的端部设有对应联轴器。所述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摇臂的结合部两侧系为分别配设有螺件 的结合螺孔,该梭头结合面上的二对应处亦设有结合螺孔,供螺件螺合。所述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摇臂的结合部系为一向内凹陷的凹入部,二传动轴前段则置于凹入部之中;该梭头结合面上的对应结合部系为配合 摇臂凹入部的凸出部,二传动轴后段并置于凸出部之中。所述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摇臂的结合部系为配设有数个定位销的 销孔;该梭头结合面上的对应结合部亦配设有数个销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摇臂端部的结合部与梭头的结合面上的 对应结合部的结合,并透过联轴器与对应联轴器的结合,令摇臂可快速更 换不同型式之梭头者。达到本技术方便、简易更换梭头的内线机梭头 的目的。由于只采用一个梭头可以大幅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内线机梭头的局部平面图,显示大梭头与小梭头重合时, 中心距离相差大,无法使用同一摇臂; 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技术的组件分解图5为本技术的传动轴前段与传动轴后段之组件分解图; 图6为本技术的传动轴前段与传动轴后段的组合剖示图; 图7为本技术的梭头局部平面示意图,显示大梭头与小梭头重合 时,传动轴中心线距离相差较小;图8为本技术实施二的结构组件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参照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包含一摇臂10以及至少一梭 头,该梭头系设为S型小梭头或M型大梭头二种,因S型小梭头与M型 大梭头构造相同,仅大小不同,故本实施例系以S型小梭头20为例说明, 该摇臂IO—端面具有一结合部11,该结合部11为设于端面中央的一纵向 内凹部,而结合部11之中设有二传动轴前段12, 二传动轴前段12的端各具有一联轴器13,该联轴器13的径度小于传动轴前段12的径度,故令 两者之间形成一阶级部121,且联轴器13的相对两侧系向外设有一插销 131。摇臂IO近结合部11的两侧周缘各配设有一配附有螺件15的钻孔14。 S型小梭头20的结合面上配合摇臂10结合部11的外形设有对应结合 部21,该对应结合部21为设于结合面中央的一纵向凸出部,该纵向凸出部 内并设有二传动轴后段22,该传动轴后段22的端部利用一轴杆23轴合一 联轴器接头24,该联轴器接头24的相对两侧各具有一剖槽241,以形成一 挠性接头,再者,S型小梭头20结合面上于对应结合部21的两侧各具有一 螺孔25。参照图5和图6所示,S型小梭头20将联轴器接头24的二剖槽241 调整成与摇臂10联轴器13的二插销131同方向,将S型小梭头20置于摇 臂10前方,使对应结合部21与结合部11相互套合,同时二插销131置于 二剖槽241内,并受二剖槽241限位,二螺件15并旋入摇臂1及S型小梭 头20的螺孔14、 25之中,将二者结合成一体。欲更换成M型大梭头30 时,系将二螺件15旋松,即可将S型小梭头20分离,将M型大梭头30 联轴器接头的二剖槽241调整成与摇臂IO联轴器13的二插销131同方向, 再将M型大梭头30置于摇臂IO前方,使对应结合部21与结合部11相互 套合,同时二插销131置于二剖槽241内并受二剖槽241限位,二螺件15 旋入摇臂10及M型大梭头30的螺孔25之中,将二者结合成一体。参照图7所示,S型小梭头20与M型大梭头30的二传动轴后段中心 线221、 321距离减小,且外形轮廓拉到结合面时系为重迭,故S型小梭头 20与M型大梭头30可共享同一摇臂10,且S型小梭头20与M型大梭头30内部二传动轴后段22、 32轴接之二联轴器接头24、 34为一挠性接头, 故可利用二传动轴前段12的偏置量。参见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结构,该摇臂10的结合部设有 数个定位销17的销孔16,该S型小梭头20的对应结合部同样有数个销孔26 (该M型大梭头亦相同),其组合时,定位销17分别嵌设入摇臂10结合部端 之销孔16内,定位销17突出部份与对应结合部销孔26对接与定位,后续的 螺合方式同前一实施例。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但非用以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权利范围,任何具有本技术
的人员,基于本技术 如上述的技术特征所作的简单等效或进行轻易变化及修改皆是可能的,在 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涵盖于本 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内线机上具有一摇臂以及一梭头,该梭头系结合于摇臂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该摇臂一端面设有一结合部,摇臂内部具有二传动轴前段,该二传动轴前段的端部设有联轴器,该梭头的接合面上设有对应结合部,同时该梭头内部设有二传动轴后段,该二传动轴后段的端部并设有对应联轴器。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摇臂于 梭头结合部之该端周缘处设有结合螺孔,梭头的接合面上设有相对应螺孔。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 的结合部系为一向内凹陷的凹入部,二传动轴前段则置于凹入部之中;该 梭头结合面上的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线机梭头结合机构,该内线机上具有一摇臂以及一梭头,该梭头系结合于摇臂的端部,其特征在于:该摇臂一端面设有一结合部,摇臂内部具有二传动轴前段,该二传动轴前段的端部设有联轴器,该梭头的接合面上设有对应结合部,同时该梭头内部设有二传动轴后段,该二传动轴后段的端部并设有对应联轴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启翔针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