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隧道加固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新建公路也越来越多。其中,山区公路多经过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复杂地形,路基高填深挖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隧道的高填方现象在所难免。在高填方地段的箱涵以及盖板涵因涵顶覆土较大,而设计人员在涵洞设计时很难全面地了解隧道基底的地质情况,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合理施工工法作业,就会造成隧道在建造过程中或使用初期就出现了损坏,例如出现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受拉裂缝等。一座隧道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如果返工重做,造成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所以需要对出现缺陷的隧道进行加固。
2、传统隧道的加固方法有内嵌箱型结构法、增大截面法和托梁拔柱法等,其中,增大截面法是在原隧道的内部浇筑同材料构件以提高隧道承载力,即在既有隧道内部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混凝土内衬结构包括钢筋本体和钢筋网,钢筋本体有多根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既有隧道上,钢筋网则由多根钢筋本体穿过且绑扎于钢筋本体上,实现钢筋网和钢筋本体的固定,而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内衬结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钢筋网绑扎于钢筋本体上费时费力,不便于钢筋网与钢筋本体之间的固定,施工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钢筋网与钢筋本体之间的固定,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钢筋网和钢筋本体进行固定时,使限位柱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将钢筋网从钢筋本体的下方向上移动,并使第二连接筒穿过钢筋本体和第一连接筒,而后使限位柱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至支撑第二连接筒,使第二连接筒的底面与限位柱的顶面抵接,从而实现钢筋网和钢筋本体的快速连接,便于钢筋网与钢筋本体之间的固定,提高施工效率。
5、可选的,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弹簧的设置,能够使两侧限位柱自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进一步提高便捷性。
7、可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滑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有助于提高限位柱滑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限位柱对第二连接筒限位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限位柱远离伸缩弹簧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第一楔形面朝向远离伸缩弹簧的方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第二连接筒向上移动时,使伸缩弹簧自动收缩,从而使限位柱自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进一步提高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筒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楔形面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提高第二连接筒上升使限位柱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的可靠性。
13、可选的,所述限位柱呈方形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限位杆滑动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钢筋本体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第二连接筒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筒的底面与限位柱的顶面抵接时,所述限位板位于第二连接筒的上方且与第二连接筒相邻。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能够对第二连接筒的顶端进行限位,从而与限位柱配合,对第二连接筒的两端进行限位,进而提高钢筋网于钢筋本体连接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筒与钢筋本体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预先在第二连接筒上加工,以及安装限位柱,而后再将第二连接筒与钢筋本体螺纹连接,而不必直接于钢筋本体上安装限位杆,便于加工及安装。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对钢筋网和钢筋本体进行固定时,使限位柱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将钢筋网从钢筋本体的下方向上移动,并使第二连接筒穿过钢筋本体和第一连接筒,而后使限位柱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至支撑第二连接筒,使第二连接筒的底面与限位柱的顶面抵接,从而实现钢筋网和钢筋本体的快速连接,便于钢筋网与钢筋本体之间的固定,提高施工效率;
21、2.伸缩弹簧的设置,能够使两侧限位柱自动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进一步提高便捷性;
22、3.第二连接筒与钢筋本体螺纹连接,可预先在第二连接筒上加工,以及安装限位柱,而后再将第二连接筒与钢筋本体螺纹连接,而不必直接于钢筋本体上安装限位杆,便于加工及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本体(1)和钢筋网(2),所述钢筋本体(1)有多根且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隧道(3)的内壁上,所述钢筋本体(1)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4),所述钢筋网(2)上固定连接有供钢筋本体(1)和第一连接筒(4)对应穿过的第二连接筒(5),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两侧滑动设置有限位柱(6),两侧所述限位柱(6)的滑动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柱(6)滑动的滑槽(61),所述限位柱(6)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至使第二连接筒(5)穿过第一连接筒(4),所述限位柱(6)亦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至支撑第二连接筒(5),使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底面与限位柱(6)的顶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1)内设置有伸缩弹簧(611),所述伸缩弹簧(611)的一端与滑槽(61)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611)的另一端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远离伸缩弹簧(611)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楔形面(64),所述第一楔形面(64)朝向远离伸缩弹簧(611)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一楔形面(64)相适配的第二楔形面(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呈方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本体(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位于第二连接筒(5)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底面与限位柱(6)的顶面抵接时,所述限位板(7)位于第二连接筒(5)的上方且与第二连接筒(5)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筒(5)与钢筋本体(1)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本体(1)和钢筋网(2),所述钢筋本体(1)有多根且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隧道(3)的内壁上,所述钢筋本体(1)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筒(4),所述钢筋网(2)上固定连接有供钢筋本体(1)和第一连接筒(4)对应穿过的第二连接筒(5),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两侧滑动设置有限位柱(6),两侧所述限位柱(6)的滑动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侧壁上开设有供限位柱(6)滑动的滑槽(61),所述限位柱(6)可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至使第二连接筒(5)穿过第一连接筒(4),所述限位柱(6)亦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滑动至支撑第二连接筒(5),使所述第二连接筒(5)的底面与限位柱(6)的顶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1)内设置有伸缩弹簧(611),所述伸缩弹簧(611)的一端与滑槽(61)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611)的另一端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隧道增设混凝土内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华,朱盟军,杨纪中,何凯阳,刘敏,李振玉,马鹏飞,全洛,苟伟鹏,徐建成,郑文丰,徐占,刘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