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实验医学,特别是涉及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1、针刺作为祖国医学外治法的一种,其历史悠久,古籍中流传“针治百病”的说法。针刺操作简便,副作用少,对急慢性疾病均有良好的治疗或调理作用,因此在临床疾病的治疗或是日常的保健中应用广泛。近年来,针刺因其临床疗效突出而引起科研人员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探究针刺更深层次的作用机制,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的针刺研究接连开展。
2、大鼠具有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生长繁殖较快、获取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实验研究动物的首选之一。然而大鼠灵活性强,依从性差,胆小易惊,针刺作为外源性刺激易激惹大鼠,导致实验结果受到干扰,这种情况下大鼠的妥当固定便成为实验成功的关键环节。
3、近年来,针对大鼠腹背区域穴位的针刺固定装置层出不穷且形式多样,但对于上肢穴位的针刺固定装置极为少见,内关穴位于大鼠上肢前臂内侧,根据数据挖掘技术对古籍中内关穴的临床应用统计,显示其可治疗多达42种不同病证,其中优势病证占约1/3。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又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其循行与心、胸及三焦有密切联系,可治表里经疾病。内关同时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阴维脉,在躯干部的循行路径是人体多个内脏的体表投影区,由此可见,内关穴在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特异性。但其在实验动物身体的定位使得实验操作过程困难重重,因大鼠上肢纤细灵活且在非束缚状态下极易抓咬实验人员,因此具备安全性和可重复使用的内关穴针刺固定装置对于针刺研究的开展十分必要。
4、结合目前已有技术,现有技术中公开了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一区上设有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颈部,所述第二区设有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上肢,所述第三区设有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躯体。
2、优选地,所述固定板的材料为硬海绵;
3、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件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交叉设置;
4、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弹性;
5、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具有弹性;
6、优选地,所述第三固定件具有弹性。
7、优选地,所述第二区两侧相对于第一区、第三区内缩进形成相对的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
8、优选地,所述固定板设有若干孔,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三固定件通过所述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9、优选地,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对称分布。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分别设于所述第二区的中线的两侧。
11、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包括固定服和上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
12、优选地,所述固定服包括第一固定袋和第二固定袋,所述第一固定袋一端敞开,所述第二固定袋的两端敞开;
13、优选地,所述固定服的材料为不透光布料。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袋敞开的一端设有第一系带;
15、优选地,所述第一系带具有弹性。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袋呈圆锥形,且所述第一固定袋的纵截面沿远离第二固定袋方向逐渐变小;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袋上设有开口;
18、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袋呈筒状。
19、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袋敞开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系带和第三系带;
20、优选地,所述第二系带具有弹性;
21、优选地,所述第三系带具有弹性。
22、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
23、1)使用本技术中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可以省时省力地固定实验大鼠,在较长时间针刺大鼠时无需麻醉,有效减少大鼠挣扎,符合动物伦理规范,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其成本低廉,简便易做,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24、2)本技术通过固定板与可调节式的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以及使用不透光材质的软棉布固定服,能够最大程度解放实验人员的双手,提高实验效率,并给予实验大鼠安全感和舒适感,有效预防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大鼠因体位不适应激和挣扎而导致的脱针偏针等困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所述第一区(11)上设有第一固定件(2),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颈部,所述第二区(12)设有第二固定件(3)所述第二固定件(3)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上肢,所述第三区(13)设有第三固定件(4),所述第三固定件(4)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躯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材料为硬海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12)两侧相对于第一区(11)、第三区(13)内缩进形成相对的第一凹部(5)和第二凹部(6);和/或,所述固定板(1)设有若干孔,所述第一固定件(2)、所述第二固定件(3)、所述第三固定件(4)通过所述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5)和所述第二凹部(6)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
6.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服(7)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服(7)包括第一固定袋(71)和第二固定袋(72),所述第一固定袋(71)一端敞开,所述第二固定袋(72)的两端敞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袋(71)敞开的一端设有第一系带(8);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袋(71)呈圆锥形且所述第一固定袋(71)的纵截面沿远离第二固定袋(72)方向逐渐变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袋(72)敞开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系带(9)和第三系带(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所述第一区(11)上设有第一固定件(2),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颈部,所述第二区(12)设有第二固定件(3)所述第二固定件(3)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上肢,所述第三区(13)设有第三固定件(4),所述第三固定件(4)用于固定实验大鼠的躯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材料为硬海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12)两侧相对于第一区(11)、第三区(13)内缩进形成相对的第一凹部(5)和第二凹部(6);和/或,所述固定板(1)设有若干孔,所述第一固定件(2)、所述第二固定件(3)、所述第三固定件(4)通过所述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穴的针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5)和所述第二凹部(6)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大鼠内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思思,赵玉红,颜蕾,陈绍华,孙怡春,田芸,王海军,田君,王赟,史嘉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