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铜片及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273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6:05
本技术提供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包括多个引线框架,引线框架为平面结构,引线框架的两个侧面上设有多个单元框架,引线框架的边缘上还设有连接筋,两个相邻的引线框架通过连接筋相互连接,单元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设置在框架本体上的多个管脚,框架本体上依次设有芯片、铜片和塑封体,塑封体背对单元框架的侧面上设有开口,铜片背对单元框架的侧面从开口处露出,采用本技术的优点是,封装完成后,通过将铜片显露于塑封体外作为散热片,和引线框架共同达到双面散热的效果,不仅增加了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还增强了散热效率,与此同时,减少了封装体内的热流密度,降低了热阻,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铜片及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1、近年来,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型化与高功能化的快速发展,半导体工艺也不断向高集成度和高密度的方向发展,各种轻、薄、短、小的封装结构被开发出来,与此同时对半导体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半导体器件需要承受更大的电流冲击,同时产生更大的功率,在高温环境下要具有更好的散热性能。

2、目前,大部分产品采用的是底部散热(单面散热)的封装构,该封装的散热主要通过芯片底部跟pcb(印刷电路板)之间接触,热量通过pcb传导至散热器,pcb板的热阻较大,会产生较大的功率损耗。并且为了满足散热要求,还需安装较大的散热器进行有效散热,从而导致整个系统体积增大,不利于小型化封装的发展。伴随着高频高功率器件需求越来越大,高频高功率带来的高温效应对于器件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传统单面散热封装无法满足当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单面散热,散热途径有限,散热面积有限,散热效率低,热阻高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包括:

3、多个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为平面结构,所述引线框架的两个侧面上设有多个单元框架,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上还设有连接筋,两个相邻的所述引线框架通过连接筋相互连接;

4、所述单元框架包括框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框架本体上的多个管脚,所有所述管脚中有一个所述管脚独立分布,剩余所述管脚相互靠近;

5、所述框架本体上依次设有芯片、铜片和塑封体,所述塑封体背对所述单元框架的侧面上设有开口,所述铜片背对所述单元框架的侧面从所述开口处露出。

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封装完成后,通过将铜片显露于塑封体外作为散热片,和引线框架共同达到双面散热的效果,不仅增加了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还增强了散热效率,与此同时,减少了封装体内的热流密度,降低了热阻,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

7、可选地,所有所述单元框架等距排列成多列设置在所述引线框架上。

8、可选地,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上还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单元框架进行定位。

9、可选地,所述引线框架上还设有多个折弯孔,所述折弯孔位于每列所述单元框架之间。

10、可选地,所述芯片与框架本体之间还设有焊锡膏,在所述框架本体表面还设有镀层,所述镀层与所述焊锡膏形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11、可选地,所述芯片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其中漏极和栅极通过所述焊锡膏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铜片连接。

12、可选地,所述铜片通过所述焊锡膏与所述芯片的源极连接,所述铜片与所述管脚连接。

13、可选地,还公开了一种铜片,用于设置在上述的双面散热框架上,所述铜片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和芯片贴合,在所述铜片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三部位的宽度,所述第三部位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位的厚度,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直角过渡,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倾斜过渡。

14、可选地,所述第三部位的侧边还设有突出部。

15、可选地,一种封装结构,在上述铜片、所述芯片和所述框架本体的外部设置塑封体进行包裹,所述铜片从所述塑封体的顶部外漏,所述框架本体从所述塑封体的底部外漏。

16、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封装完成后,通过将铜片显露于塑封体外作为散热片,和引线框架共同达到双面散热的效果,不仅增加了散热途径和散热面积,还增强了散热效率,与此同时,减少了封装体内的热流密度,降低了热阻,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延长了器件的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单元框架等距排列成多列设置在所述引线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上还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单元框架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上还设有多个折弯孔,所述折弯孔位于每列所述单元框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框架本体之间还设有焊锡膏,在所述框架本体表面还设有镀层,所述镀层与所述焊锡膏形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其中漏极和栅极通过所述焊锡膏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铜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通过所述焊锡膏与所述芯片的源极连接,所述铜片与所述管脚连接。</p>

8.一种铜片,用于设置在所述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散热框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在厚度方向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和芯片贴合,在所述铜片的长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部位、第二部位和第三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位和所述第三部位的宽度,所述第三部位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位的厚度,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直角过渡,所述第二部位与所述第三部位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倾斜过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位的侧边还设有突出部。

10.一种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9中的所述铜片、所述芯片和所述框架本体的外部设置塑封体进行包裹,所述铜片从所述塑封体的顶部外漏,所述框架本体从所述塑封体的底部外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单元框架等距排列成多列设置在所述引线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的边缘上还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对所述单元框架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框架上还设有多个折弯孔,所述折弯孔位于每列所述单元框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框架本体之间还设有焊锡膏,在所述框架本体表面还设有镀层,所述镀层与所述焊锡膏形成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stoll双面散热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其中漏极和栅极通过所述焊锡膏与所述框架本体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铜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大权文晓东周玉凤唐鑫唐正杨鹏徐向涛马红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