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饶建明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横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32506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横移装置,包括液压系统、顶升架和移动系统,其特征是:液压系统和顶升架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通过高压软管相互连接,移动系统安装在前顶升架的升降连杆上。本实施例将汽车直行的动力转换成横向移动的动力,利用汽车原有的转动装置和刹车系统来控制移动过程,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就能将汽车顶升起来检修或横向移动。因此,该汽车横移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汽车能方便的停入或驶出于间隙较小的车位,也使有限的停车场地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汽车横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将汽车直行动力转换成横行动力的汽车横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快速增多,马路边、社区内的车位越来越紧张,每一个开车人都会碰到因 为车位前后间隙太小车子却停不进去,和车子被前后汽车堵得太紧开不出去的情况。如果 汽车能横向移动,既可以有效解决"车难停"的问题,又可以在相同面积的地面上停放更多 的车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横移装置,该装置将汽车主动轮向前或向后转动时产生的动力,经过齿轮转换成推动横行车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动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横移装置,包括液压系统、顶升架和移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系统由油箱、定向输油泵和控制开关组成,油箱和定向输油泵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控制开关设置在汽车的操纵盘上,定向输油泵通过输油管与油箱连通、通过高压软管与顶升架连接、通过控制线和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的顶升架分为前顶升架和后顶升架,前顶升架设置在汽车主动轮的边上,后顶升架设置在汽车从动轮的边上,由升降连杆、摆动杆、横向顶升器和竖向顶升器组成,横向顶升器和竖向顶升器分别安装在升降连杆的中部和两端,横向顶升器两端的伸縮杆都与摆动杆连接,摆动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中部与竖向顶升器连接,摆动杆与汽车底盘、横向顶升器、竖向顶升器和升降连杆相互之间都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的移动系统由置车槽、横向顶升器和横行车组成,置车槽固定在前顶升架的升降连杆上,在槽内的中部和两端分别设置横向顶升器和换位滑道,横行车安装在换位滑道上,处在置车槽的端头时与置车槽形成层叠结构,动力轮刚好处在汽车主动轮的正下方、处在置车槽的中部时完全处在置车槽的槽内。 具体实施时定向输油泵内设有电子压力动作器,电子压力动作器以输油管内液压油的压力为工作信号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其程序控制线与控制开关连接。具体实施时定向输油泵与顶升架连接的高压软管的端头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在升降连杆的中部,高压软管内设有输油管和控制线,输油管经过电磁阀与横向顶升器和竖向顶升器连通,控制线连接在电磁阀与电子压力动作器之间,使电磁阀按照电子压力动作器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开关控制电子压力动作器所要执行的程序。具体实施时横向顶升器的两个端头和竖向顶升器向地面顶升的端头上都装有伸縮杆,在前顶升架的竖向顶升器上安装撑板,在后顶升架的竖向顶升器上安装横行轮。具体实施时横行车的两侧安装相对称的滑轮和横行轮,另外两侧安装万向接头和动力轮,其中,滑轮套在置车槽的换位滑道内、动力轮通过横行车内的齿轮与横行轮相连接、万向接头与横向顶升器两端的伸縮杆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动力轮设有多种规格,在外圈设置耐磨橡胶。 本实施例将汽车直行的动力转换成横向移动的动力,利用汽车原有的转动装置和 刹车系统来控制移动过程,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就能将汽车顶升起来检修或横向移动。 因此,该汽车横移装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使汽车能方便的停入或驶出于间隙较小的车 位,也使有限的停车场地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置车槽(31)内横行车(3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置车槽(31)内换位滑道(32)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A处为升降连杆(21)内部的结构。 图1中B处为动力轮(34)截断后的情况。 图中序号分别表示ll.油箱,12.定向输油泵,13.输油管,14.高压软管,15.控 制线,16.铰链,21.升降连杆,22.摆动杆,23.横向顶升器,24.竖向顶升器,25.伸縮杆, 26.撑板,27.前顶升架,28.后顶升架,31.置车槽,32.换位滑道,33.横行车,34.动力轮, 35.滑轮,36.横行轮,37.万向接头,38.耐磨橡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并结合图2、3,本实施例的汽车横移装置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由液压系 统、顶升架和移动系统组成,液压系统通过高压软管(14)与顶升架连接,移动系统安装在 前顶升架(27)的升降连杆(21)上。 液压系统由油箱(11)、定向输油泵(12)和控制开关组成,油箱(11)和定向输油 泵(12)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控制开关设置在汽车的操纵盘上,定向输油泵(12)通过输油管 (13)与油箱(11)连通、通过高压软管(14)与顶升架连接、通过控制线(15)和控制开关相 连接。定向输油泵(12)内设有电子压力动作器,电子压力动作器以输油管(13)内液压油 的压力为工作信号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工作,其程序控制线(15)与控制开关连接。定 向输油泵(12)与顶升架连接的高压软管(14)的端头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在升降连 杆(21)的中部,高压软管(14)内设有输油管(13)和控制线(15),输油管(13)经过电磁 阀与横向顶升器(23)和竖向顶升器(24)连通,控制线(15)连接在电磁阀与电子压力动 作器之间,使电磁阀按照电子压力动作器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开关控制电 子压力动作器所要执行的程序。电子压力动作器设定好的程序有顶升车体、横移状态和 恢复原状。当控制开关切换到"顶升车体"时,电磁阀将输油管(13)与横向顶升器(23)连 接,使定向输油泵(12)输出的液压油进入到横向顶升器(23)内,横向顶升器(23)两端的 伸縮杆(25)开始向外顶升推动摆动杆(22)的端头,使摆动杆(22)由横向状态往竖向状态 转变,同时带动升降连杆(21)脱离汽车底盘向下运行、竖向顶升器(24)往竖直方向运行, 直到竖向顶升器(24)运行到垂直状态时,横向顶升器(23)刚好运行到极限位置,液压油的 压力就会升高,就会启动电子压力动作器切换电磁阀,将输入横向顶升器(23)的液压油切 换成输入到竖向顶升器(24)内,使竖向顶升器(24)的伸縮杆(25)向地面顶升,直到将汽车顶升到预定的高度时自动停止,这时可以进行更换轮胎或其它检修工作。当控制开关切 换到"横移状态"时,前半部分的作业程序与"顶升车体"相一致,当汽车被顶到预定的高度 时,电子压力动作器启动置车槽(31)内的横向顶升器(23),使伸縮杆(25)向外顶升推动横 行车(33)顺着换位滑道(32)向置车槽(31)的两端运行,当横向顶升器(23)顶到极限时, 横行车(33)处在置车槽(31)两边的端头上,动力轮(34)刚好处在汽车主动轮的正下方。 这时,电子压力动作器将通向装有撑板(26)的竖向顶升器(24)的电磁阀开启,往回抽液压 油,伸縮杆(25)和撑板(26)就会向上回縮,汽车的高度开始降低,主动轮就会完全架在横 行车(33)的动力轮(34)上。这时如果汽车的主动轮转动,横行车(33)就会带动汽车向左 或向右移动。当控制开关切换到"恢复原状"时,无论汽车处在顶升状态还是横移状态,电 子压力动作器都会按顺序将升降连杆(21)收回到汽车的底盘上。 顶升架分为前顶升架(27)和后顶升架(28),前顶升架(27)设置在汽车主动轮的 边上,后顶升架(28)设置在汽车从动轮的边上,由升降连杆(21)、摆动杆(22)、横向顶升 器(23)和竖向顶升器(24)组成,横向顶升器(23)和竖向顶升器(24)分别安装在升降连 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横移装置,包括液压系统、顶升架和移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系统由油箱(11)、定向输油泵(12)和控制开关组成,油箱(11)和定向输油泵(12)设置在汽车底盘上,控制开关设置在汽车的操纵盘上,定向输油泵(12)通过输油管(13)与油箱(11)连通、通过高压软管(14)与顶升架连接、通过控制线(15)和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的顶升架分为前顶升架(27)和后顶升架(28),前顶升架(27)设置在汽车主动轮的边上,后顶升架(28)设置在汽车从动轮的边上,由升降连杆(21)、摆动杆(22)、横向顶升器(23)和竖向顶升器(24)组成,横向顶升器(23)和竖向顶升器(24)分别安装在升降连杆(21)的中部和两端,横向顶升器(23)两端的伸缩杆(25)都与摆动杆(22)连接,摆动杆(22)的另一端安装在汽车的底盘上,中部与竖向顶升器(24)连接,摆动杆(22)与汽车底盘、横向顶升器(23)、竖向顶升器(24)和升降连杆(21)相互之间都通过铰链(16)相连接;所述的移动系统由置车槽(31)、横向顶升器(23)和横行车(33)组成,置车槽(31)固定在前顶升架(27)的升降连杆(21)上,在槽内的中部和两端分别设置横向顶升器(23)和换位滑道(32),横行车(33)安装在换位滑道(32)上,处在置车槽(31)的端头时与置车槽(31)形成层叠结构,动力轮(34)刚好处在汽车主动轮的正下方、处在置车槽(31)的中部时完全处在置车槽(31)的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饶建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