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坡,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护坡作为饮用水源保护项目的一部分,也是水源地的线性景观,是连接人力资源和水资源的纽带,是水库和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护坡边坡在安装有块状的基石,一排排基石之间设置有绿植种植的架构作为边坡支护组成部分,用来锁住水土,现有的边坡支护种植架构与基石固定,在更换绿植时,泥土固化与种植架构连接在一起不易将绿植取出,不便于更换绿植。
3、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以解决当前在更换绿植时泥土固化与种植架构连接在一起不易将绿植取出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框架、种植槽和连接框;
3、种植槽插设于所述支护框架内;连接框套接于所述种植槽顶部;其中,所述连接框底侧与所述支护框架顶侧接触,所述连接框两侧分别通过定位结构与所述支护框架顶侧两端定位配合。
4、优选地,所述支护框架内底端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底壁与所述种植槽底侧之间留有空隙。
5、优选地,所述连接框内壁四角处分别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种植槽顶部外壁四角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
6、优选地,所述连接块设成箭头状。
7、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块、定位块和弹簧;
8、两个固定块分别对称固设于支护框架顶侧端部;两个定位块分别通过伸缩杆本体与两个所述固定块活动连接;弹簧套设于所述定位块和所述固定块之间的伸缩杆本体上;其中,所述定位块插入端与所述连接框侧边中间设有的凸起块端部开设的卡槽插接配合。
9、优选地,所述定位块插入端采用梯形结构设计,所述定位块插入端与所述卡槽插接配合。
10、优选地,所述支护框架四边分别布置有无纺土工布。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2、1.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护框架、种植槽和连接框,具有支护框架和种植槽之间留有空隙,泥土集中在种植槽内,便于将种植槽从支护框架内取出更换绿植的优点,解决了在更换绿植时泥土固化与种植架构连接在一起不易将绿植取出的问题。
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蓄水槽,具有雨水留在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雨水蒸发时提供给种植槽的绿植水汽的优点。
14、3.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块,具有在连接框内壁四角处和种植槽顶部外壁四角处之间留有空隙,便于用刀伸入支护框架和种植槽之间,将种植槽随水流出后固化的泥土切断,方便取出种植槽更换绿植的优点。
15、4.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定位块和弹簧,具有结构简单,快速将连接框固定在支护框架上,并且也便于取下连接框和种植槽进行更换绿植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1)内底端开设有蓄水槽(101),所述蓄水槽(101)内底壁与所述种植槽(4)底侧之间留有空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3)内壁四角处分别通过连接块(6)与所述种植槽(4)顶部外壁四角处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6)设成箭头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03)插入端采用梯形结构设计,所述定位块(503)插入端与所述卡槽(302)插接配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1)四边分别布置有无纺土工布(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框架(1)内底端开设有蓄水槽(101),所述蓄水槽(101)内底壁与所述种植槽(4)底侧之间留有空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3)内壁四角处分别通过连接块(6)与所述种植槽(4)顶部外壁四角处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林,姚俊,周仁博,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润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