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0036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14 15:4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包括用于放置待反应污染物的反应箱,以及与反应箱连通的空气泵和废气吸收装置,反应箱包括主体结构,主体结构的侧面设有第一箱门,主体结构的内部形成密封腔,空气泵的出气管道和废气吸收装置的进气管道均伸入密封腔内,反应箱内形成密封腔,待反应污染物在密封腔内完成厌氧反应阶段后,打开空气泵的出气管道阀门向密封腔内输送氧气,帮助待反应污染物完成好氧反应阶段,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由废气吸收装置吸收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反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


技术介绍

1、一些被污染的物质(比如土壤、底泥、腐殖土、污水等),多采用生物反应将其中的污染物降解,避免环境中的污染物不断累积。传统生物堆制技术多采用单一堆制形式,生物反应的降解效率低,而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生物堆制技术,能够耦合厌氧阶段和好氧阶段,提高降解效率,目前市场上没有适用于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生物堆制技术的一体化的全自动设备,不能做到高效降解污染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能够解决现有设备不适用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生物堆制技术全自动一体化反应的问题。

2、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包括用于放置待反应污染物的反应箱,以及与所述反应箱连通的空气泵和废气吸收装置,所述反应箱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侧面设有第一箱门,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形成密封腔,所述空气泵的出气管道和所述废气吸收装置的进气管道均伸入所述密封腔内。

4、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5、所述反应箱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结构下方的集水结构,所述集水结构的侧面设有第二箱门,所述集水结构内设有废水槽,所述废水槽位于所述第二箱门的下方。

6、所述反应箱的下方设有废水收集结构,所述废水收集结构的收集管道向上伸入所述废水槽的内部。

7、所述集水结构内由底部的所述废水槽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沙砾层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与所述反应箱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为表面具有若干漏水孔的、可开合的双层结构,第一夹板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滤膜,第二夹板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防渗膜。

8、所述反应箱两侧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上方的所述主体结构和下方的所述集水结构分隔开。

9、所述隔板上放置有上端开口的存放盒,所述存放盒的底板设有若干小孔,且所述小孔的孔径不大于2mm。

10、所述反应箱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箱门,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箱门内设置进料口,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箱门内设置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一侧均设有传送带,所述进料口一侧的传送带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存放盒,所述传送带低于所述第一箱门且高于所述第二箱门,所述传送带的上面与所述隔板的上面平齐。

11、所述反应箱的上面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设有储水仓,所述密封盖的下面设有与所述储水仓连通的喷淋装置,所述反应箱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探针式检测仪。

12、所述反应箱上还设有与其连通的添加剂投放口,所述添加剂投放口具有能够打开或密封的盖帽,所述添加剂投放口的出口伸入所述密封腔内。

13、所述反应箱内还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反应箱外壁的电机,电机动力连接有多级伸缩杆,多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扇。

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反应箱内形成密封腔,待反应污染物在密封腔内完成厌氧反应阶段后,打开空气泵的出气管道阀门向密封腔内输送氧气,帮助待反应污染物完成好氧反应阶段,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气体由废气吸收装置吸收过滤;在废水槽上方设置于反应箱内壁滑动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厌氧阶段完成后,即可打开第二箱门,将第一夹板及其内部的防渗膜抽出,使厌氧阶段产生的废水流入废水槽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反应污染物的反应箱(1),以及与所述反应箱(1)连通的空气泵(8)和废气吸收装置(3),所述反应箱(1)包括主体结构(19),所述主体结构(19)的侧面设有第一箱门(16),所述主体结构(19)的内部形成密封腔(18),所述空气泵(8)的出气管道和所述废气吸收装置(3)的进气管道均伸入所述密封腔(18)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结构(19)下方的集水结构(17),所述集水结构(17)的侧面设有第二箱门(20),所述集水结构(17)内设有废水槽(7),所述废水槽(7)位于所述第二箱门(2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下方设有废水收集结构(9),所述废水收集结构(9)的收集管道向上伸入所述废水槽(7)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17)内由底部的所述废水槽(7)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61)、沙砾层(5)和第二夹板(62),所述第一夹板(61)和所述第二夹板(62)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与所述反应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夹板(61)和第二夹板(62)均为表面具有若干漏水孔的、可开合的双层结构,第一夹板(61)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滤膜,第二夹板(62)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防渗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两侧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63),所述隔板(63)将上方的所述主体结构(19)和下方的所述集水结构(17)分隔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63)上放置有上端开口的存放盒(60),所述存放盒(60)的底板设有若干小孔,且所述小孔的孔径不大于2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箱门(16),其中一侧的所述第一箱门(16)内设置进料口(11),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箱门(16)内设置出料口(12),所述进料口(11)和所述出料口(12)一侧均设有传送带(41),所述进料口(11)一侧的传送带(41)上设有若干个所述存放盒(60),所述传送带(41)低于所述第一箱门(16)且高于所述第二箱门(20),所述传送带(41)的上面与所述隔板(63)的上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上面设有密封盖(13),所述密封盖(13)内设有储水仓,所述密封盖(13)的下面设有与所述储水仓连通的喷淋装置(14),所述反应箱(1)的内壁还固定连接有探针式检测仪(1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上还设有与其连通的添加剂投放口(2),所述添加剂投放口(2)具有能够打开或密封的盖帽,所述添加剂投放口(2)的出口伸入所述密封腔(18)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内还设有搅拌装置(15),所述搅拌装置(15)包括固定在所述反应箱(1)外壁的电机,电机动力连接有多级伸缩杆,多级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待反应污染物的反应箱(1),以及与所述反应箱(1)连通的空气泵(8)和废气吸收装置(3),所述反应箱(1)包括主体结构(19),所述主体结构(19)的侧面设有第一箱门(16),所述主体结构(19)的内部形成密封腔(18),所述空气泵(8)的出气管道和所述废气吸收装置(3)的进气管道均伸入所述密封腔(18)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结构(19)下方的集水结构(17),所述集水结构(17)的侧面设有第二箱门(20),所述集水结构(17)内设有废水槽(7),所述废水槽(7)位于所述第二箱门(2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的下方设有废水收集结构(9),所述废水收集结构(9)的收集管道向上伸入所述废水槽(7)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结构(17)内由底部的所述废水槽(7)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夹板(61)、沙砾层(5)和第二夹板(62),所述第一夹板(61)和所述第二夹板(62)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与所述反应箱(1)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夹板(61)和第二夹板(62)均为表面具有若干漏水孔的、可开合的双层结构,第一夹板(61)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滤膜,第二夹板(62)的双层结构中间铺设有防渗膜。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循环序批式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堆制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1)两侧相对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隔板(63),所述隔板(63)将上方的所述主体结构(19)和下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陈晓旸吕一彦李梦博吴若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