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菌根菌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9760 阅读:286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AM菌根菌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技术,首先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制作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及河沙混合物的接种剂,再制作移栽基质,基质中间层加入以每公斤土3000-5000个孢子比例的接种剂。采用如上的方法进行移栽,脱毒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可增加2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菌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具体为一种AM菌根真菌在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方法。二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等 特性,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和生产国,种植面积居 世界首位。随着组织培养方法在生产上的应用,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脱毒苗从而提高作 物产量的方法在蔬菜、花卉等园艺作物上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马铃薯脱毒苗技术正在被 快速推广,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善其品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该项技术中,马铃薯脱 毒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是制约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何控制移栽条件,为试管苗提供适 宜的移栽环境,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进而快速生长,保证试管苗从无菌环境顺利过渡到 普通栽培条件下生长,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是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us),简称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大 多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是目前已探明的与植物关系最为密切的土壤微生物之一。 菌根与植物营养关系中研究最多的是磷素营养。菌根能够显著地改善植物的磷营养状况、 提高植物耐干旱、耐盐、耐重金属污染和抗病能力。已有报道在灭菌土壤中接种菌根真菌可 对盆栽马铃薯根部发生侵染,并明显促进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马铃薯的植株鲜、 干重,块茎结实数和产量。虽然AM真菌在盆栽试验中已有应用先例,但目前尚无AM真菌在 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方法的报道,特别是没有关于在试管苗移栽环节中应用AM真菌 并得到有益效果的报道。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提供一种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并促 进其生长进而增加微型薯产量的方法,特别是利用AM菌根真菌共生促生性能的低成本环 保增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AM菌根真菌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方法,该方 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原料准备准备三叶草种子、AM菌根真菌菌种,将河沙过筛并用 104GyCcTY-射线辐照灭菌; (2)接种剂制备以河沙为培养基质,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在栽培盆内从下往上 依次铺上河沙、AM菌、河沙、三叶草种子、河沙,浇透水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70-120天后将 三叶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将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的河沙混合拌 匀,用作菌根菌接种剂; (3)苗床制备从下往上按照"土一接种剂一土"的顺序铺设苗床,其中底层与面 层土的厚度比为3 : l,加入接种剂的量以其所含AM菌根真菌孢子数确定,比例为每公斤土加入3000—3500个孢子; (4)移栽与管护将苗床浇透水后,移栽扦插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定植后除草、保 持土壤湿度、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在移栽基质中接入AM菌根真菌,接种剂接入密度、厚度、深度,保证了真菌能有效 侵染马铃薯脱毒苗根系(主要为新生根系),显著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改善作物的营养状 况,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并实现增产。采用如上的方法后,脱毒马铃薯 试管苗成活率提高30%以上,微型薯产量提高25%以上。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的AM菌根真菌一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的菌种 是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丛枝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库(BGC)"购 得。 实施例1 (1)原料准备准备三叶草种子、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菌种, 将河沙过筛并用10&yCcTY-射线辐照灭菌。 (2)接种剂制备以河沙为培养基质,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在栽培盆内从下往上 依次铺上河沙、AM菌、河沙、三叶草种子、河沙,浇透水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120天后将三 叶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将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的河沙混合拌 匀,制得菌根菌接种剂。用湿筛倾析法测定接种剂中的孢子数,测得每克接种剂中有AM真 菌孢子约100个。 (3)苗床制备将土用1(^GyCcTY-射线辐照灭菌;在长45cm、宽27cm、高6cm的苗 盘中从下往上按照"土 一接种剂一土"的顺序铺设苗床,其中底土 3. 75公斤,接种剂175 克,面层土1.25公斤。 (4)移栽与管护将苗床浇透水后,移栽扦插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每个苗盘200株, 定植后除草,保持土壤湿度,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苗床制备阶段所用土不经过灭菌处理。 经过试验调查统计,实施例1及实施例2比不进行接种AM菌根真菌的对照在侵染率和产量上有显著的提高,具体见表1。并且对不同大小的微型薯产量影响不同,其中实施例1显著增加了 4克以上较大薯的产量,而实施例2对个体重2-4克的中等微型薯增产作用最为明显,具体见表2。 表1不同处理的侵染率和产量<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 表2不同处理对不同级别微型薯产量的影响(克/盘)<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 实施例3 (1)原料准备准备三叶草种子、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菌种,将河沙过筛并用10&yCcTY-射线辐照灭菌。 (2)接种剂制备以河沙为培养基质,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在栽培盆内从下往上依次铺上河沙、AM菌、河沙、三叶草种子、河沙,浇透水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70天后将三叶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将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的河沙混合拌匀,制得菌根菌接种剂。用湿筛倾析法测定接种剂中的孢子数,测得每克接种剂中有AM真菌孢子约50个。 (3)苗床制备将土用104GyCo6° Y -射线辐照灭菌;在长45cm、宽27cm、高6cm的苗盘中从下往上按照"土 一接种剂一土"的顺序铺设苗床。其中底土 3. 75公斤,接种剂300克,面层土 1.25公斤。 (4)移栽与管护将苗床浇透水后,移栽扦插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每个苗盘200株,定植后除草,保持土壤湿度,防治病虫害和杂草。权利要求一种AM菌根菌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原料准备准备三叶草种子、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菌种,将河沙过筛并用104GyCo60γ-射线辐照灭菌;(2)接种剂制备以河沙为培养基质,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在栽培盆内从下往上依次铺上河沙、AM菌、河沙、三叶草种子、河沙,浇透水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70-120天后将三叶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将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的河沙混合拌匀,用作菌根菌接种剂;(3)苗床制备从下往上按照“土--接种剂--土”的顺序铺设苗床,其中底层与面层土的厚度比为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AM菌根菌在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原料准备:准备三叶草种子、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Glomusmosseae)菌种,将河沙过筛并用10↑[4]GyCo↑[60]γ-射线辐照灭菌;(2)接种剂制备:以河沙为培养基质,以三叶草为寄主植物,在栽培盆内从下往上依次铺上河沙、AM菌、河沙、三叶草种子、河沙,浇透水后放在培养室内培养;70-120天后将三叶草的地上部分全部剪掉,将含有真菌孢子、根外菌丝、感染的三叶草根系的河沙混合拌匀,用作菌根菌接种剂;(3)苗床制备:从下往上按照“土--接种剂--土”的顺序铺设苗床,其中底层与面层土的厚度比为3∶1,加入接种剂的量以其所含菌根菌孢子数确定,比例为每公斤土加入3000--3500个孢子;(4)移栽与管护:将苗床浇透水后,移栽扦插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定植后除草,保持土壤湿度,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灯莎李利民冯固孙良斌张少民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09日 12:24
    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建立相互有利、互为条件的生理整体,并各有形态特征,这是真核生物之间实现共生关系的典型代表。菌根的作用主要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菌根真菌菌丝体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大部分属担子菌亚门,小部分属子囊菌亚门。菌根真菌的寄主有木本和草本植物约2000种。某些菌根具有合成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如合成维生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植物生长激素、酶类以及抗生素等),不仅能促进植物良好生长,而且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某些菌根真菌的生活史中所形成的子实体,能为人类提供食用和药用的菌类资源(如乳菇属、红菇属)。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