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3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9 16:22
本技术属于气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从下至上,包括壳体、马达支架和盖体,马达设置于马达支架,马达支架和盖体之间设置有风叶组件,马达的输出端与风叶组件连接,盖体上设置有风口,马达支架上设置有进风口,壳体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容腔,马达支架的一侧向外延伸有副盖,副盖与容腔的上部开口配合形成连通孔,壳体的下部区域通过气口与容腔贯通,并且气口的面积小于连通孔的面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气口的面积设计为小于连通孔的面积,且二者有一定的位置、角度错开,使得经过增压后的气体从气口出去再经过连通孔时,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部的气流再进气到抽吸气组件中造成的窜流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泵,尤其涉及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


技术介绍

1、内置气泵是各种充气产品的关键部件。使用时,一般是将内置气泵置于充气产品的内侧边,利用该内置气泵可对充气产品进行快速充气和快速泄气等操作,以实现充气产品的正常使用和收纳。

2、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置气泵无法实现很好的充气、抽气效果,而且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气口的面积设计为小于连通孔的面积,且二者有一定的位置、角度错开,使得经过增压后的气体从气口出去再经过连通孔时,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部的气流再进气到抽吸气组件中造成的窜流问题,即该结构的设计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的气体逸出,提高充气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气口的面积设计为小于连通孔的面积,且二者有一定的位置、角度错开,使得经过增压后的气体从气口出去再经过连通孔时,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部的气流再进气到抽吸气组件中造成的窜流问题,即该结构的设计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的气体逸出,提高充气效率。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从下至上,所述抽吸气组件依次包括壳体、马达支架和盖体,马达设置于所述马达支架,所述马达支架和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风叶组件,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风口,所述马达支架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容腔,所述马达支架的一侧向外延伸有副盖,所述副盖与所述容腔的上部开口配合形成连通孔,所述壳体的下部区域通过气口与所述容腔贯通,并且所述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连通孔的面积。

4、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风叶下盖和风叶上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风叶下盖和所述风叶上盖之间。

5、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和所述风叶下盖一体成型,且所述风叶设置为若干弧形片,若干所述弧形片均匀分布于所述风叶下盖的上表面上。

6、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下盖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的连接柱,所述弧形片的一端与所述风叶下盖的边缘齐平,所述弧形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间隔。

7、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风叶上盖的中心区域设置有进风通孔。

8、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马达支架的未被所述风叶组件覆盖的边缘区域。

9、作为本技术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的一种改进,所述容腔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高度一致。

10、本技术主要是用在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该气泵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顶部的面板,所述外壳和所述面板共同围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抽吸气组件和转换筒,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可供旋钮通过的穿过孔,所述旋钮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旋钮与所述转换筒连接,且所述旋钮可带动所述转换筒旋转,所述旋转筒底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转换件;

11、使用时,在充气状态下,第一通孔与容置空间贯通,第二通孔与抽吸气组件贯通;

12、在抽气状态下,第三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贯通,第四通孔与抽吸气组件贯通;

13、在非使用状态,抽吸气组件不与转换筒贯通。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将气口的面积设计为小于连通孔的面积,且二者有一定的位置、角度错开,使得经过增压后的气体从气口出去再经过连通孔时,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部的气流再进气到抽吸气组件中造成的窜流问题,即该结构的设计可以防止充气产品内的气体逸出,提高充气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所述抽吸气组件依次包括壳体、马达支架和盖体,马达设置于所述马达支架,所述马达支架和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风叶组件,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风口,所述马达支架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容腔,所述马达支架的一侧向外延伸有副盖,所述副盖与所述容腔的上部开口配合形成连通孔,所述壳体的下部区域通过气口与所述容腔贯通,并且所述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连通孔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风叶下盖和风叶上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风叶下盖和所述风叶上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和所述风叶下盖一体成型,且所述风叶设置为若干弧形片,若干所述弧形片均匀分布于所述风叶下盖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下盖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马达的输出轴穿过的连接柱,所述弧形片的一端与所述风叶下盖的边缘齐平,所述弧形片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之间形成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上盖的中心区域设置有进风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马达支架的未被所述风叶组件覆盖的边缘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的高度与所述壳体的高度一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从下至上,所述抽吸气组件依次包括壳体、马达支架和盖体,马达设置于所述马达支架,所述马达支架和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风叶组件,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风叶组件连接,所述盖体上设置有风口,所述马达支架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一侧的外部设置有上部开口的容腔,所述马达支架的一侧向外延伸有副盖,所述副盖与所述容腔的上部开口配合形成连通孔,所述壳体的下部区域通过气口与所述容腔贯通,并且所述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连通孔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组件包括风叶、风叶下盖和风叶上盖,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风叶下盖和所述风叶上盖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气、充气两用内置气泵用抽吸气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鸿生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