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及新风空调器。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提高,家用电器的新风功能日益成为每个家庭新的需求。传统方式是采用独立的新风系统,需要安装壁挂式新风机,占用空间较大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维护成本。
2、因此,为了节省空间并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市面上逐渐出现了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通过在空调器中增加新风系统来实现。不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新风空调中,其新风系统大多为单向流的新风单元,只能主动引进新风,但不能主动排出室内浊气,同时,在夏季,单向流引进的新风多为湿热空气,不仅降低了制冷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用户室内体感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该双向流新风单元可平衡排风与新风的温度,改善室内中引进的新风的舒适度。
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双向流新风单元的新风空调器,该新风空调器中形成独立的新风引进系统以及独立的排风系统,可大大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同时实现节省安装空间并降低维护成本的目的。
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包括新风风机、排风风机、热交换芯、新风过滤器和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内排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室内排风入口处设有排风过滤器,室外排风出口处设有排风风机,热交换芯另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内新风出口,室外新风入口处设有新风过滤器,室内
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通过隔板封闭隔离,排风风道中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排风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新风风道中新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新风风机沿水平方向设置。该结构中,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连通,该双向流新风单元仅能实现新风模式,即来自室外的新风从新风风道中经过,来自室内的排风从排风风道中经过,两者在热交换芯中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新风温度的调节。
5、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连通,在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的连接之处设有循环阀门。该结构中,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循环阀门可选择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当循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被循环阀门封闭隔离,形成与上述封闭结构相同的结构方式,即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连通,此时该双向流新风单元可实现与上述相同新风模式。当循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排风风道与新风风道相连通,此时该双向流新风单元处于室内循环模式,仅开启室内排风入口、新风风机和室内新风出口,关闭排风风机、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当新风风机启动时,室内的气流从室内排风入口进入排风风道,然后在新风风机的作用下,气流逐渐进入新风风道,最后从室内新风出口处排出,使室内空气形成内循环模式。
6、所述循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双向流新风单元为新风模式;循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双向流新风单元为室内循环模式,室内排风入口作为室内循环风辅助入口,室内新风出口作为室内循环辅助出口。
7、所述新风过滤器和排风过滤器的结构相同,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集尘模块和hepa模块(即高效空气过滤模块,主要用于捕集0.5μm以上的颗粒灰尘及各种悬浮物)。
8、所述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室外。
9、所述热交换芯中,供室内排风经过用的流道和供室外新风经过用的流道相垂直交叉分布。
10、本技术一种具有上述双向流新风单元的新风空调器,包括空调器外壳、空调器主体单元和双向流新风单元,空调器主体单元的一端或两端安装有双向流新风单元,双向流新风单元与空调器主体单元共同设于空调器外壳中。其中,空调器主体单元的具体结构采用市面上已有的空调器即可,沿气流方向,主要设置有集尘模块或过滤器、蒸发器、主风机等。
11、所述双向流新风单元与空调器主体单元中的风道相互独立。即双向流新风单元中的新风风道、排风风道均不与空调器主体单元中的风道连通,两者之间不会在空调器内形成混风,但双向流新风单元不管是处于新风模式还是室内循环模式,均可为空调器提供辅助排风,当采用新风模式时,配合空调器主体单元提供的循环风,可使室内气流形成具有一部分新风的混合气流,当采用室内循环模式时,配合空调器主体单元提供的循环风,可加大室内的循环风气流量。
12、所述空调器外壳中,对应空调器主体单元之处,空调器外壳顶部设有室内循环风主入口,空调器外壳底部设有室内循环风主出口;对应双向流新风单元之处,空调器外壳顶部设有室内排风入口,空调器外壳侧面设有室内新风出口。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通过设置两个不同的风道(即上述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及热交换芯,可有效平衡室内排风与室外新风的温度,改善室内中引进的新风的舒适度。
15、进一步地,通过切换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之间的封闭隔离模式或连通模式,可使双向流新风单元内部形成两种不同的送风模式(即新风模式或室内循环模式),可更好地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16、将上述双向流新风单元应用于空调器中,形成本技术的新风空调器,该新风空调器中形成独立的新风引进系统以及独立的排风系统,可大大提高新风的换气效率,也可避免安装独立的新风机,大大节省了室内空间与降低了维护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风机、排风风机、热交换芯、新风过滤器和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内排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室内排风入口处设有排风过滤器,室外排风出口处设有排风风机,热交换芯另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内新风出口,室外新风入口处设有新风过滤器,室内新风出口处设有新风风机;室内排风入口、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排风风机和室外排风出口依次设置形成排风风道,室外新风入口、新风过滤器、热交换芯、新风风机和室内新风出口依次设置形成新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通过隔板封闭隔离,排风风道中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排风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新风风道中新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新风风机沿水平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连通,在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的连接之处设有循环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双向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过滤器和排风过滤器的结构相同,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集尘模块和HEPA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至室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中,供室内排风经过用的流道和供室外新风经过用的流道相垂直交叉分布。
8.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双向流新风单元的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外壳、空调器主体单元和双向流新风单元,空调器主体单元的一端或两端安装有双向流新风单元,双向流新风单元与空调器主体单元共同设于空调器外壳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流新风单元与空调器主体单元中的风道相互独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新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外壳中,对应空调器主体单元之处,空调器外壳顶部设有室内循环风主入口,空调器外壳底部设有室内循环风主出口;对应双向流新风单元之处,空调器外壳顶部设有室内排风入口,空调器外壳侧面设有室内新风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风机、排风风机、热交换芯、新风过滤器和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内排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室内排风入口处设有排风过滤器,室外排风出口处设有排风风机,热交换芯另一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内新风出口,室外新风入口处设有新风过滤器,室内新风出口处设有新风风机;室内排风入口、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排风风机和室外排风出口依次设置形成排风风道,室外新风入口、新风过滤器、热交换芯、新风风机和室内新风出口依次设置形成新风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通过隔板封闭隔离,排风风道中排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排风风机沿竖直方向设置,新风风道中新风过滤器、热交换芯和新风风机沿水平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连通,在排风风道和新风风道的连接之处设有循环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空调器用的双向流新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双向流新风单元为新风模式;循环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双向流新风单元为室内循环模式,室内排风入口作为室内循环风辅助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火炬,许炎坤,王跃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呼博仕智能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