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吹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925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吹风纺丝装置的风窗,提出的一种环吹风窗包括环吹风框架1、环吹风风筒2和环吹风风道3,环吹风风筒2位于环吹风框架1内,环吹风风道3与环吹风框架1相接,环吹风风道3的进风口位于环吹风框架1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吹风框架的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4上,环吹风风筒座4定位于环吹风框架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风路线合理,风从环吹风筒下侧进入,在风压达到一定压力后,风从环吹风筒四周入环吹风筒,保证了风均匀地从环吹风筒外侧进入风筒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吹风不能均匀吹向丝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结构中丝束冷却不均匀的缺陷。(*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吹风纺丝装置的风窗,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吹风窗
技术介绍
日本TMT公司和其它国外公司生产的环吹风纺丝装置的进风口在环吹风筒箱的 一侧,进风口是长方形,长方形进风口长度一米长,高度与环吹风筒高度一样,一个环吹风 筒箱内装八个风筒,八个风筒一字排开,风进入环吹风筒箱后,直接吹向八个风筒的一面, 而风筒的背向进风口侧的风速相对小于从正侧进入的风速,风速相对不均勻,在高速纺丝 尤其是高速纺规格较细的丝时,该风速不勻会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吹风窗,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吹风不能均勻吹 向丝束的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结构中丝束冷却不均勻的缺陷。为完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吹风窗,主要包括环吹风框架、环吹风风筒和环吹风风道;环吹风风筒位于 环吹风框架内,环吹风风道与环吹风框架相接,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吹风风道的进风口位于 环吹风框架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 吹风框架的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上,环吹风风筒座定位于环 吹风框架。所述的环吹风风筒由三层滤网卷绕成筒形。所述的环吹风风筒座由平板和若干筒体构成,筒体都固定于平板同一侧,所述的 环吹风风筒与所对应平板上的筒体连接。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吹风窗,其进风路线合理,环吹风纺丝装置风从环吹风 筒下侧进入,在风压达到一定压力后,风从环吹风筒四周入环吹风筒,能够保证风均勻地从 环吹风筒外侧进入风筒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吹风不能均勻吹向丝束的问题,弥补了现 有技术结构中丝束冷却不均勻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环吹风框架,2、环吹风风筒,3、环吹风风道,4、环吹风风筒座。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阐述如图1、图2所示,一种环吹风窗,包括环吹风框架1、环吹风风筒2和环吹风风道 3 ;环吹风风筒2位于环吹风框架1内,环吹风风道3与环吹风框架1相接,所述环吹风风道3的进风口位于环吹风框架1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吹风框架的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2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4上,所 述的环吹风风筒座4由平板和若干筒体构成,筒体都固定于平板同一侧,筒体是不透风的 实体,高度约占环吹风框架的1/5,所述的环吹风风筒2为八个且分别与所对应平板上的筒 体连接;环吹风风筒座4定位于环吹风框架1。所述的环吹风风筒2由三层滤网卷绕成筒形,环吹风网由三层组成,中间层是金 属烧结物,风能从金属烧结物的间隙内通过。金属烧结物的内侧是由四层金属网组成;金属 烧结物的外侧是由三层金属网组成。滤网风筒高度是150mm,内径是90mm。经试验证明,本技术的一种环吹风窗确实解决了现有技术环吹风不能均勻吹 向丝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使丝束冷却不均勻的不足。权利要求一种环吹风窗,主要包括环吹风框架(1)、环吹风风筒(2)和环吹风风道(3);环吹风风筒(2)位于环吹风框架(1)内,环吹风风道(3)与环吹风框架(1)相接,其特征是所述环吹风风道(3)的进风口位于环吹风框架(1)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3)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吹风框架(1)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2)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4)上,环吹风风筒座(4)定位于环吹风框架(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吹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吹风风筒(2)由三层滤网 卷绕成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吹风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吹风风筒座(4)由平板和 若干筒体构成,筒体都固定于平板同一侧,所述的环吹风风筒(2)与所对应平板上的筒体 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环吹风纺丝装置的风窗,提出的一种环吹风窗包括环吹风框架1、环吹风风筒2和环吹风风道3,环吹风风筒2位于环吹风框架1内,环吹风风道3与环吹风框架1相接,环吹风风道3的进风口位于环吹风框架1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吹风框架的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4上,环吹风风筒座4定位于环吹风框架1。本技术进风路线合理,风从环吹风筒下侧进入,在风压达到一定压力后,风从环吹风筒四周入环吹风筒,保证了风均匀地从环吹风筒外侧进入风筒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环吹风不能均匀吹向丝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结构中丝束冷却不均匀的缺陷。文档编号D01D10/00GK201553821SQ20092022434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刘可非, 刘玉来, 匡孝龙, 夏纪海, 尹正路, 廖清波, 张玉梅, 房传兴, 焦冬梅, 牛志义, 王书敏, 王华平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吹风窗,主要包括环吹风框架(1)、环吹风风筒(2)和环吹风风道(3);环吹风风筒(2)位于环吹风框架(1)内,环吹风风道(3)与环吹风框架(1)相接,其特征是:所述环吹风风道(3)的进风口位于环吹风框架(1)的中下部,环吹风风道(3)的上沿距环吹风框架的上平面具有一定距离,下沿与环吹风框架(1)下平面平齐,环吹风风筒(2)下部固定在环吹风风筒座(4)上,环吹风风筒座(4)定位于环吹风框架(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来刘可非夏纪海王华平牛志义房传兴焦冬梅匡孝龙尹正路张玉梅王书敏廖清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