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4456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下框,所述下框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沿,所述第一侧壁上具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外两侧;发光二极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沿上方;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上框,所述上框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四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包括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技术在内的平板显示技术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块,这是因为液晶显示 面板本身不会自发光。图1绘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框和光源的立体示意 图;图2绘示图1中元件的右视局部示意图;图3绘示图1中元件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如图l至图3所示,下框12具有第一侧壁1211和第一底沿1212,发光二极管光条(Light Bar)包括电路板131和设置在其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33,电路板131延伸出连接端132以 与驱动电路连接。图3中还绘示了背光模块的其它元件,导光板14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 一底沿1212上方,导光板14与所述第一底沿1212之间设置有反射片15。在现有技术中, 发光二极管光条通过双面胶粘贴到第一底沿1212上,这需要单独的贴双面胶步骤,而且在 受热等情况下发光二极管光条容易发生翘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下框,所述下框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 和第一底沿,所述第一侧壁上具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外两侧;发光二极 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定 位在所述第一底沿上方;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上框, 所述上框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四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框为塑胶框。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框为金属框。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的最大高度。 作为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抵触所述通槽 的槽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作为更进一步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件粘贴在所述发 光二极管光条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具有连接端,所述上框在所述第一侧 壁外侧具有缺口 ,所述连接端自所述缺口伸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底沿之间设置有反射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棱镜片。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设置有扩散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条无需贴合到下框上,简化组 装工序,防止受热翘曲。附图说明图l绘示了现有技术的 ^ i a,」、」,M-」x术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框和光源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图1中元件的右视局部示意图; 图3绘示图1中元件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框的立体示意图; 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右视局部剖面示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4至图6,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框的立 体示意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块的右视局部剖面示 意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施方 式的显示装置包括下框22,所述下框22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2211和第一底沿2212,所述 第一侧壁2211上具有通槽225,所述通槽225连通所述第一侧壁2211的内外两侧;发光二 极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包括电路板231和设置在其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33,其部 分设置在所述通槽225内。通槽225对发光二极管光条起到夹持股定的作用,从而不必使 用现有技术中的双面胶固定。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板24,所述导光板24 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沿2212上方;液晶显示面板26,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6定位在 所述导光板24上方;上框27,所述上框27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6四周,并覆盖所述 第一侧壁2211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框22为塑胶框,上框27为金属框,在其它实施 方式中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板231延伸出连接端332以与驱动电路 连接,所述上框27在所述第一侧壁2211外侧具有缺口 (未示出),以便连接端332自所述 缺口伸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板24与所述第一底沿2212之间设置有反射片25 ;导光 板24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6之间设置有棱镜片和扩散片等光学膜片。 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右视局部剖面示意图。本实施 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差异在于通槽225'高度不小于 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的最大高度,这样发光二极管光条可以从第一侧壁2211外侧取放,只 要取下外框27即可更换维修;上框27覆盖所述第一侧壁2211的外侧可以防止发光二极 管光条从通槽225'中滑出。为了防止发光二极管光条在通槽225'内松动,本实施方式的 显示装置包括弹性件235,弹性件235分别抵触所述通槽225'的槽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 条。所述弹性件235可以预先粘贴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上,以节省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 时间。权利要求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所述下框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沿,所述第一侧壁上具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外两侧;发光二极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沿上方;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上框,所述上框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四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为塑胶框。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为金属框。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发光二极 管光条的最大高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抵触所 述通槽的槽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粘贴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光 条上。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具有连接端,所 述上框在所述第一侧壁外侧具有缺口 ,所述连接端自所述缺口伸出。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第一底沿之间设置 有反射片。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设置有棱镜片。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之 间设置有扩散片。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下框,所述下框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沿,所述第一侧壁上具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外两侧;发光二极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沿上方;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上框,所述上框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四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文档编号G09F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框,所述下框的一侧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一底沿,所述第一侧壁上具有通槽,所述通槽连通所述第一侧壁的内外两侧;发光二极管光条,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条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通槽内;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入光端定位在所述第一底沿上方;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定位在所述导光板上方;上框,所述上框环设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四周,并覆盖所述第一侧壁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兴杨娟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