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栾惠甥专利>正文

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442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属于建筑领域,用于在墙体上、下端筑梁及梁,克服现有的在墙体上下端筑梁需支护和拆除摸板,费工、费时和浪费材料的缺点。由底面和前、后侧壁组成,形成两端敞口的槽,模块的长度以施工时便于搬动为宜,模块的材料可以用通常的墙体材料制作,也可以单纯用混凝土制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方式是,在清理好的基础上或墙体上端衔接砌筑模块,各模块内的空间连接成与墙体等长的槽,在槽内布筋、浇注混凝土,形成整体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模块融入墙体,省去支、拆摸板的作业过程,无废弃材料,便于施工,省时、省力,特别适于在农村住房建设中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在墙体上设置梁的梁模。技术背景为增加墙体的强度,提高墙体的整体性,较常用的办法是在墙体 的上下端衔接筑混凝土梁。以往的筑梁的方法是先支成摸板,梁筑成 后拆除摸板,再在梁上砌筑墙体材料。或在墙体上端支摸板,在摸板 内筑梁。此种方式,比较费工,有时还存在摸板材料的废弃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用于在墙体上、 下端筑梁及梁与墙体的衔接,克服现有的在墙体上下端筑梁需支护和 拆除摸板,费工、费时和浪费材料的缺点。本技术的墙体上、下梁模块由底面和前、后侧壁组成,即为 两端敞口的槽,模块的长度以施工时便于搬动为宜,模块的材料可以 用通常的墙体材料制作,也可以单纯用混凝土制作。本技术的使用方式是,在清理好的基础上或墙体上端衔接砌 筑模块,各模块内的空间连接成与墙体等长的槽,在槽内布筋、浇注 混凝土,形成整体梁。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模块融入墙体,省去支、拆摸板的作 业过程,无废弃材料,便于施工,省时、省力,特别适于在农村住房建设中使用。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墙体上、下梁模块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在具有u字形连续内腔的注模内,浇注与墙体砌块 相同的材料或通常的混凝土材料,形成具有底面l,前、后壁2的墙 体上、下梁模块。模块高度为基础上的底梁400mm,上梁300 mm. 前、后壁方向的厚度为底梁520 mm,上梁280-300 mm。模块壁厚 30-40 mm, —般情况下模块长190 mm。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其特征是由底面和前、后侧壁组成,形成两端敞口的槽。专利摘要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属于建筑领域,用于在墙体上、下端筑梁及梁,克服现有的在墙体上下端筑梁需支护和拆除摸板,费工、费时和浪费材料的缺点。由底面和前、后侧壁组成,形成两端敞口的槽,模块的长度以施工时便于搬动为宜,模块的材料可以用通常的墙体材料制作,也可以单纯用混凝土制作。本技术的使用方式是,在清理好的基础上或墙体上端衔接砌筑模块,各模块内的空间连接成与墙体等长的槽,在槽内布筋、浇注混凝土,形成整体梁。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模块融入墙体,省去支、拆摸板的作业过程,无废弃材料,便于施工,省时、省力,特别适于在农村住房建设中使用。文档编号E04B1/16GK201326275SQ200820072800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者栾佳骋, 栾惠甥, 栾智琨 申请人:栾惠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上、下梁模块,其特征是:由底面和前、后侧壁组成,形成两端敞口的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惠甥栾佳骋栾智琨
申请(专利权)人:栾惠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