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具体涉及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1、活性污泥含有微生物,能够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降解和脱氮除磷。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在反应池中添加活性污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2、污泥自回流装置是将经过活性污泥处理的污水通过滤料过滤获得净化水,且能实现沉降的污泥回流到反应池中继续参与反应。
3、现有的污泥自回流装置主要包括进水通道、沉降区和滤料区,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后的泥水混合物通过进水通道进入沉降区,泥水混合物中的污泥在沉降区中沉降回流到反应池,水则向上经过滤料区进行过滤处理。
4、现有的污泥自回流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由进水通道进入沉降区的泥水混合物具有较大速度,会导致部分污泥在惯性作用下向上移动进入滤料区,导致滤料区堵塞,降低污泥自回流装置的出水量;2)滤料区为整体式设计,当需要更换滤料时,需要将滤料区的全部滤料进行更换,大批量更换滤料不仅导致资源浪费,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以解决沉降区活性污泥堵塞滤料区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包括溢流堰和阻隔板,溢流堰和阻隔板之间形成进水通道,阻隔板的顶部凸出于溢流堰的顶部;溢流堰和阻隔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进水通道对称设置有两个,阻隔板设置在溢流堰内侧,两个阻隔板之间设置有过滤框,过滤框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两个挡板、两个阻隔板
4、还包括多个缓流组件,缓流组件包括连接管和缓流件,连接管的顶部与过滤框连接,连接管的底部与缓流件连接,缓流件的外部横截面积大于连接管的外部横截面积。
5、在使用时,溢流堰的底部与反应池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用于将沉降区的活性污泥引导至反应池内。本专利技术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呈对称设置的进水通道,即设置有两个溢流堰,使得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具有两个活性污泥导出点,提高了活性污泥导出的效率。
6、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过滤框的底部设置缓流组件,该缓流组件对由进水通道进入沉降区的泥水混合物具有缓速作用,能够避免或减缓泥水混合物中的活性污泥还未来得及沉降就在惯性作用下向上移动进入滤料区的滤料中,进而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缓流组件能够解决沉降区活性污泥堵塞滤料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缓速作用是基于缓流件和连接管对泥水混合物的阻挡作用,尤其是缓流件对泥水混合物的阻挡作用,由于本专利技术缓流件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管的外部横截面积,且缓流件的位置相较于连接管更低,对泥水混合物具有较好的阻挡作用。
7、在一种优选方式中,缓流件为外壁呈光滑曲面的椭球体或球体,当缓流件为椭球体时,椭球体的长轴方向为水平方向。
8、上述设置的缓流件既能利用椭球体或球体具有较大的横截面积,实现对泥水混合物的阻挡,避免泥水混合物中的活性污泥进入滤料区,又能使泥水混合物中的水能够快速通过缓流组件进入滤料区进行过滤处理。
9、在一种优选方式中,缓流件的内部具有缓流腔体,缓流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连接管为中空结构;连接管的底部与缓流腔体连通,连接管的顶部与滤料区连通。
10、本专利技术在缓流组件内也形成水流通道,泥水混合物中的水可通过该水流通道进入滤料区进行过滤处理,通过设置的水流通道能够尽可能避免因为设置多个缓流件导致进入滤料区的水流速度降低,即本专利技术能够尽可能降低因设置多个缓流件导致滤料区的出水量降低的问题。
11、在一种优选方式中,缓流腔体为壁面光滑的椭球腔体或球形腔体,且缓流腔体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连接管的内部横截面积。进入缓流腔体的泥水混合物速度放缓,泥水混合物中部分未来得及沉降的活性污泥在缓流腔体内沉降,且连接管内径相对较小,能够确保泥水混合物在进入滤料区之前活性污泥几乎全部沉降。
12、在一种优选方式中,过滤框上穿设有若干导流管,且导流管的下端凸出于过滤框,连接管的顶部与导流管可拆卸式连接,导流管与连接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13、导流管的设置一方面可用于连通缓流组件内部和滤料区,另一方面可用于可拆卸式安装缓流组件,由于缓流组件的内部具有缓流腔体,且缓流件的横截面积大于连接管的外部横截面积,因此,在缓流组件的内壁和外壁均会导致活性污泥的沉降、附着,将缓流组件与导流管可拆卸式连接,可便于定期取下缓流组件对其内壁和外壁附着的活性污泥进行清理,以确保缓流组件对泥水混合物的阻挡效果。
14、在一种优选方式中,过滤框的底部设置有若干缓流组件;若干缓流组件至少分为两层布置,每层若干缓流组件呈矩阵布置,相邻两层缓流组件交错布置。
15、相邻两层缓流组件交错布置,能够确保每层缓流组件均对泥水混合物具有阻挡作用,且同一层的若干缓流组件两两之间具有间隙,便于水流向上流动,因此,本专利技术设置多层缓流组件,能够提高对泥水混合物的阻挡效果。
16、在一种优选方式中,阻隔板包括竖向隔板,竖向隔板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
17、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均倾斜设置,使溢流堰与阻隔板之间的横向间距自上而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第二引流板的倾斜度大于第一引流板的倾斜度。
18、即本专利技术的阻隔板并不是完整的竖向隔板,而是在竖向隔板的底部设置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由于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伸入滤料区下方的沉降区内,对进水通道出口出的泥水混合物具有向上阻挡和向下引导的作用。
19、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与缓流组件构成二级缓速机构,进水通道出口出的泥水混合物首先被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引导至沉降区下部,避免活性污泥在惯性作用下向上移动,部分向上移动的活性污泥在缓流组件的阻挡作用下发生沉降。
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引流板的倾斜度大于第一引流板的倾斜度,使进水通道的出口处的宽度自上而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实现逐级导流、逐级缓速,能提高第一引流板、第二引流板对泥水混合物的向上阻挡和向下引导的作用。
21、在一种优选方式中,溢流堰包括上部溢流板、缓流板和下部溢流板;
22、上部溢流板和下部溢流板在竖直方向错开布置,且两个下部溢流板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上部溢流板之间的间距;
23、缓流板一端与上部溢流板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下部溢流板的顶部连接。
24、上述设置的溢流堰能够避免进水通道出口的泥水混合物还未在沉降区沉降就直接通过溢流堰底部与反应池底部之间的间隙回流至反应池内。
25、在一种优选方式中,沉降区的底部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为中空的三棱柱,三棱柱的轴向与反应池的顶部平行,三棱柱的其中两个斜面将沉降区沉淀的活性污泥引导至反应池内;
26、导流件通过连接杆与溢流堰的内壁连接。
27、导流件为中空的三棱柱不仅能够实现向无堵塞污泥自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包括溢流堰(1)和阻隔板(2),所述溢流堰(1)和阻隔板(2)之间形成进水通道(6),所述阻隔板(2)的顶部凸出于所述溢流堰(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1)和阻隔板(2)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所述进水通道(6)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阻隔板(2)设置在所述溢流堰(1)内侧,两个所述阻隔板(2)之间设置有过滤框(7),所述过滤框(7)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3),两个所述挡板(3)、两个所述阻隔板(2)和所述过滤框(7)围成滤料区,所述滤料区内填充有滤料(5),在所述滤料区下方形成沉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82)为外壁呈光滑曲面的椭球体或球体,当所述缓流件(82)为椭球体时,所述椭球体的长轴方向为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82)的内部具有缓流腔体(84),所述缓流件(8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通孔(83)和下部通孔(85);所述连接管(81)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81)的底部与所述缓流腔体(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腔体(84)为壁面光滑的椭球腔体或球形腔体,且所述缓流腔体(84)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管(81)的内部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7)上穿设有若干导流管(73),且所述导流管(73)的下端凸出于所述过滤框(7),所述连接管(81)的顶部与所述导流管(73)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导流管(73)与所述连接管(81)的内部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7)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所述缓流组件(8);若干所述缓流组件(8)至少分为两层布置,每层若干所述缓流组件(8)呈矩阵布置,相邻两层所述缓流组件(8)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板(2)包括竖向隔板(21),所述竖向隔板(21)的底部依次连接有第一引流板(22)和第二引流板(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1)包括上部溢流板(11)、缓流板(12)和下部溢流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的底部设置有导流件(9);所述导流件(9)为中空的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轴向与反应池(100)的顶部平行,所述三棱柱的其中两个斜面将沉降区沉淀的活性污泥引导至反应池(10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阻隔板(2)之间在所述过滤框(7)上方设置有横向隔板(10);所述横向隔板(10)将所述滤料区分隔成上部滤料区和下部滤料区,所述上部滤料区的所述滤料(5)放置在所述横向隔板(10)上,所述下部滤料区的所述滤料(5)顶部与所述横向隔板(10)的底部之间具有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包括溢流堰(1)和阻隔板(2),所述溢流堰(1)和阻隔板(2)之间形成进水通道(6),所述阻隔板(2)的顶部凸出于所述溢流堰(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1)和阻隔板(2)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所述进水通道(6)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阻隔板(2)设置在所述溢流堰(1)内侧,两个所述阻隔板(2)之间设置有过滤框(7),所述过滤框(7)上对称设置两个挡板(3),两个所述挡板(3)、两个所述阻隔板(2)和所述过滤框(7)围成滤料区,所述滤料区内填充有滤料(5),在所述滤料区下方形成沉降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82)为外壁呈光滑曲面的椭球体或球体,当所述缓流件(82)为椭球体时,所述椭球体的长轴方向为水平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件(82)的内部具有缓流腔体(84),所述缓流件(8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上部通孔(83)和下部通孔(85);所述连接管(81)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管(81)的底部与所述缓流腔体(84)连通,所述连接管(81)的顶部与所述滤料区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腔体(84)为壁面光滑的椭球腔体或球形腔体,且所述缓流腔体(84)的最大横截面积大于所述连接管(81)的内部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无堵塞污泥自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框(7)上穿设有若干导流管(73),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勇,王锐,王翔,稂时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