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集装箱柜及该折叠集装箱柜的折叠方法,该折叠集装箱柜包含两个侧板、门框和前框,该两个侧板、门框和前框可以向内侧折叠,折叠紧凑,无多余间隙易于运输。折叠时,先将顶框控制住,拆卸掉各处连接螺栓,然后依次先后向内侧折叠门框、前框以及两个侧板,再落下顶框,将顶框与底板锁接。本折叠集装箱柜的侧板采用整块结构,节省了关节组件的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折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式集装箱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集装箱柜及该折叠集装箱柜的折叠方法。
技术介绍
本案专利技术人于2005年开始研究折叠柜,申请了多项有关折叠集装箱方面的专利,这些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集装箱柜在空柜返运时不能折叠的问题,节省空柜返运的成本。但是在上述多项有关折叠集装箱柜专利中,柜体两侧的侧板都是分成上、下两块,其中上侧板的顶边与柜体的顶板之间通过上关节组件铰接,下侧板的底边与柜体的底板之间通过下关节组件铰接,上、下两侧板之间采用中关节组件铰接,因此这类折叠集装箱柜在折叠时,上侧板的底边和下侧板的顶边是同步向内收縮来实现折叠集装箱柜的折叠。但是这类折叠集装箱柜采用的关节多,同时由于侧板分为上下侧板,因此造成的整个折叠集装箱柜的成本偏高,折叠起来也不是太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折叠集装箱柜,以解决现有折叠柜所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上述折叠集装箱柜的折叠方法。 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折叠集装箱柜,该折叠集装箱柜包括 —底板,在底板的四个角固定有两个前下角件和两个后下角件; —相对该底板的顶板,在顶板的四个角固定有两个前上角件和两个后上角件; 二相对侧板, —前框;及 —相对于该前框的门框,共同构成一矩形体; 在两个前上角件之间固定有一前楣,前楣与顶板的前侧固定密封连接; 在两个后上角件之间固定有门楣,门楣与顶板的后侧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前框的下缘两侧铰接于两前下角件上,前框的上缘通过可拆卸紧固件与前楣连接; 所述门框下端的两侧铰接于两后下角件上,所述门框的上缘与所述门楣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相对侧板分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 第一侧板的下缘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组第一下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一侧的前、后下角件铰接,第一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若干第一下中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一侧铰接;第一侧板的上缘与第一顶侧楣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顶侧楣密封固定于顶板的第一侧; 第二侧板的下缘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组第二下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二侧的前、后下角件铰接,第二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若干第二下中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二侧铰接;第二侧板的上缘与第二顶侧楣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顶侧楣密封固定于顶板第二侧; 所述第一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一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低于第二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二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第一侧板的上缘与第一顶侧楣固定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低于第二侧板的上缘与第二顶侧楣固定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同时第一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一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与第一侧板上缘之间的高度和第二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二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与第二侧板上缘之间的高度均应小于底板的宽度。 为了使整个折叠集装箱柜折叠后,在运输过程不至于脱开,本专利技术在折叠集装箱柜折叠后,用四组折叠柜锁具将顶板与底板四个角锁接。每组折叠柜锁具包括一固定在所述第一顶侧楣或第二顶侧楣端部的锁接螺母和固定在所述第一下关节组件或第二下关节组件外侧上的螺栓套以及活动设置在所述螺栓套内的锁接螺栓,在所述螺栓套的顶部开口,使所述锁接螺栓从螺栓套内伸出,在所述螺栓套的套壁上开设有一便于用外物拨动所述锁接螺栓上升的开口,在所述锁接螺栓上设置有便于扳手拧动的方颈;所述锁接螺母与锁接螺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且所述锁接螺母和螺栓套不得突出所述角件外。 本专利技术的前框包括前顶梁、前底梁、二前框柱以及周边与所述前顶梁、前底梁和二前框柱连接的前端板;在前底梁的两端固定有二前底梁接头,所述二前底梁接头具有与所述前下角件相适应的形状,分别与所述的二前下角件铰链连接,在每一前下角件上设置有用以支撑二前底梁接头的承受块;所述前顶梁的横断面形状为具有一个上外翻边的U形槽结构,在所述的上外翻边上设置有前框上密封件;所述前楣的横断面为倒L形状,使前顶梁上的上外翻边与所述前楣之间形成相互咬合结构,以限制前框只能向内翻转而不能向外翻转,所述前顶梁的上外翻边与所述前楣之间采用从所述前顶梁内面插入的内可拆卸的螺栓连接;所述前框柱的横断面形状为一具有两外翻边的U形槽结构,其中第一外翻边与所述的前端板固定连接,第二翻边上设置有前框侧密封件;而在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前缘设置有前角柱,所述前角柱的前侧设置有向内翻折的钩部,所述前框柱上的第二翻边与所述前角柱上的钩部相互配合,以限制前框只能向内翻转而不能向外翻转。 所述前框上密封件由一 U形密封套和设置在U形密封套上的两0形密封管组成,所述U形密封套套在所述的上外翻边上,两0形密封管与所述的前楣相接触。 所述前框侧密封件由一 U形密封套和设置在U形密封套上的两0形密封管组成,所述U形密封套套在所述的第二翻边上,两0形密封管与所述的所述前角柱上的钩部相接触。 为了解决前底梁与底板之间的密封问题,在所述底板前侧的底面、两前下角件之间固定有一槽形件,该槽形件的槽口朝向前底梁;所述前底梁朝向前端板的那一面为具有一高面和一低面的阶梯面,高面与前端板之间密封焊接;在低面上套由一前框下密封件,该前框下密封件由一 U形密封套和设置在U形密封套上的两0形密封管组成,所述U形密封套套在所述的低面上,两O形密封管与所述的槽形件相接触。当前框翻转至垂直状态时,两O形密封管紧紧压在槽形件150的内槽侧壁上,形成有效的密封,以防止水渗透进箱内。 为了使前框在处于载货状态时,能与前角柱牢固连接,而在空柜时,所述前框又能与所述前角柱分开,顺利翻转,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前框的前框柱与前角柱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可拆卸的锁紧机构。 所述二前底梁接头与所述前下角件之间的铰链连接包括两固定在前下角件的上角面上的前活动铰链座,在前活动铰链座中各设置有一用以铰接所述前活动铰链座与所述前底梁接头的前铰链销轴,所述前底梁接头绕所述前铰链销轴的轴线翻转,进而带动整个前框的翻转。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尺寸略有不同而已,第一下关节组件和第二下关节组件的结构基本相同,也只是尺寸略有不同而已,其中 第一侧板包括第一上侧沿楣、若干第一下侧沿梁、前角柱、门角柱以及四周与所述第一上侧沿楣、第一下侧沿梁、前角柱、门角柱密封固定连接的第一侧板面构成,所述第一顶侧楣前后两端焊接有锁接螺母;所述第一上侧沿楣前后两端与所述前角柱、门角柱上端形成直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侧楣与第一上侧沿楣之间以互耦方式安装并通过若干个从第一上侧沿楣内面穿入的可拆卸螺栓连接,在第一上侧沿楣与第一顶侧楣之间设置有侧板上密封件;所述底板第一侧的第一下关节组件的下关节与第一下中关节组件的下关节之间、两第一下中关节组件的下关节之间、第一下中关节组件的下关节与第一下关节组件中的下关节件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底侧梁,若干第一底侧梁还与底板第一侧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下关节组件的上关节与第一下中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之间、两第一下中关节组件的上关节之间、第一下中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与第一下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之间均通过第一下侧沿梁连接,若干第一下侧沿梁还与第一侧板面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前角柱、门角柱的下端与第一下关节组件中的上关节连接,第一底侧梁与第一下侧沿梁之间以互耦方式安装;在若干第一下侧沿梁与若干第一底侧梁之间设置有侧板下密封件; 第二侧板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折叠集装箱柜,该折叠集装箱柜包括: 一底板,在底板的四个角固定有两个前下角件和两个后下角件; 一相对该底板的顶板,在顶板的四个角固定有两个前上角件和两个后上角件; 二相对侧板, 一前框;及 一相对于该前框的门框,共同构成一矩形体;在两个前上角件之间固定有一前楣,前楣与顶板的前侧固定密封连接; 在两个后上角件之间固定有门楣,门楣与顶板的后侧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前框的下缘两侧铰接于两前下角件上,前框的上缘通过可拆卸紧固件与前楣连接; 所述门框下端的两侧铰接于两后下角件上,所述门框的上缘与所述门楣通过可拆卸的紧固件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相对侧板分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 第一侧板的下缘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组第一下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一侧的前、后下角件铰接,第一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若干第一下中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一侧铰接;第一侧板的上缘与第一顶侧楣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顶侧楣密封固定于顶板的第一侧; 第二侧板的下缘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组第二下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二侧的前、后下角件铰接,第二侧板的中间部分通过若干第二下中关节组件与底板第二侧铰接;第二侧板的上缘与第二顶侧楣通过可拆卸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二顶侧楣密封固定于顶板第二侧; 所述第一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一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低于第二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二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第一侧板的上缘与第一顶侧楣固定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低于第二侧板的上缘与第二顶侧楣固定点离底板之间的高度,同时第一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一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与第一侧板上缘之间的高度和第二下关节组件铰链点和第二下中关节组件铰链点与第二侧板上缘之间的高度均应小于底板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良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富日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