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装置以及加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393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即使增加主轴等加工部的个数,工作台的重量也不会过度增加的加工工作台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加工工作台(50、51)具备:表面具备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槽(50v)的方形固定工作台(50)、和与槽(50v)卡合的方形移动工作台(51),通过使移动工作台(51)移动来改变比移动工作台(51)面积大的印制电路板(2)的位置,并且,在与固定工作台(50)的载置面对置的位置上移动主轴(44),从而定位加工位置并在固定工作台(50)的载置面(50s)上对印制电路板(2)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工件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图19是作为加工装置之一的以往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的立体图,图20是将图19 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的主轴附近剖开来表示的主视图,图21是图19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 的工作台的主视图。 图19中,印制电路板开孔机的工作台l被省略图示的导向装置所支承,并且在底 座20上沿X轴方向自由移动。在底座20上,以横跨工作台1的形式固定有横梁21 (cross rail)。横梁21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引导部件23,由该引导部件23支承横向滑板(cross slide)22。横向滑板22利用马达24沿着上述引导部件23在Y轴方向自由移动。另外,横 向滑板22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引导部件31,并且由该引导部件31支承基部30。引导部件31 利用马达32在Z轴方向自由移动。基部30的前表面上固定有轴鞍(saddle) 33,轴鞍33中 固定有主轴40。 如图20所示,钻头41被旋转自如地保持于主轴40的顶端。与主轴40的顶端部嵌 合的压脚42被支承为在Z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并且被省略了图示的气缸向图中下方施力。 作为被加工部件(工件)的印制电路板2a在底板2b上重叠有多张,并且在被2根 基准销3—体地固定的状态下,载置在工作台1的表面la。以下,将待加工印制电路板2a 和底板2b统称为印制电路板2。这里,作为底板2b多使用1 2mm的酚醛树脂。 如图21所示,在工作台1的表面侧形成有孔(这里是开口形状)4、5。 一个侧面 上形成了 V字形槽6的孔4中配置有方形的第1夹板7。夹板7的X方向的边长大致等于 孔4的X轴方向的边长,而Y轴方向的边长比从与槽6接触的第1基准销3a的夹板7配置 侧的端部(图中右端)到孔4的与上述槽6对置的面(图示孔4的右侧的侧面)4b的长度 短。 在方形的孔5中配置有方形的第2夹板8。夹板8的X轴方向的边长大致等于孔 5的X轴方向的边长,而Y轴方向的边长比从孔5Y轴方向的边长减去第2基准销3b的直径 的长度短。而且,第l和第2基准销3a、3b的直径相同。如图20所示,夹板7、8被配置于 孔4、5的底部、由轴承9a和轨道9b构成的直线引导装置9支承,以使其各自的上表面与工 作台1的表面la为同一个面,并且利用省略了图示的驱动单元在Y轴方向自由移动。 接着,说明以往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100的加工步骤。 首先,如图21实线所示,通过使夹板7、8图示右侧的侧面(以下称为右侧面)7b、 8b与孔4、5的内侧面4b、5b抵接,从而使图示左侧的侧面(以下称作左侧面)7a、8a与槽6、 孔5的左内侧面5a的距离最大。接下来,将印制电路板2载置到工作台1上之后,使夹板 7、8向图中左侧移动,以使第1基准销3a与槽6抵接而第2基准销3b与右侧面8a抵接。 于是,印制电路板2以连接2根基准销3a、3b中心的线0与X轴平行的方式在Y轴方向定 位,并且通过槽6在X轴方向定位。 在该状态下使工作台1沿X轴方向移动而使横向滑板22沿Y轴方向移动,将钻头 41定位于印制电路板2的加工部(对工件的加工位置进行定位)。接着,在使基部30沿Z 轴方向移动,并用压脚42按压印制电路板2的状态下,使钻头41切入印制电路板2,对印制 电路板2进行开孔加工。 在图示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100的情况下,其具备四根主轴40,因此,例如,相对 于主轴40为1根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能够以四倍的速度进行加工。 通过增加主轴根数能够提高加工效率,但与此同时,工作台的大小(表面积)增 大。另外,为了保持工作台的刚性,不得不随着增大工作台的表面积而增大厚度方向的尺 寸,增大了工作台的重量。于是,提出了利用纤维强化树脂层叠板来形成通常由钢铁材料形 成的工作台,减轻工作台重量的印制电路板开孔机(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050848号公报 近年来,加工装置、特别是上述印制电路板的开孔机中,为了更高效、节能以及精 密加工,通过减轻承载并移动工件的加工工作台的重量来减小驱动源、以及能够快速且高 精度对工件进行定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使用上述纤维强化树脂层叠板那样比重轻的材料,与钢铁材料等相比能够减 轻加工工作台的重量,但是即使使用这种比重轻的材料实现了轻质化,但在使加工工作台 整体移动的构造中,无法减小加工时移动的工作台的大小,阻碍工作台的进一步轻质化。 另外,随着对高效率的要求,越增加上述主轴等加工部的数量,加工工作台的面积 以及厚度越大,存在加工时移动的工作台重量增加率飞跃增大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即使增加主轴等加工部的数量,加工 时移动的工作台的重量增加率也很小的构成的加工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加工装置100,具备具有载置工件2的载置面50s、51s的加工工作台 50、51、对载置在上述加工工作台50、51的载置面50s、51s上的工件2进行加工的加工部 44,使上述加工工作台50、51和加工部44进行俯视情况下的相对移动来给加工位置定位, 之后对工件2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工工作台50、51具备固定工作台50,其在与 上述加工部44对置的位置上,至少具有在该加工部44移动长度以上的长度L且被固定于 固定部件20 ;移动工作台51,其相对于该固定工作台50被支承为在与上述加工部44的移 动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自由移动,并且具有在上述加工部44的移动方 向上比所载置的工件2小的宽度形成的上述载置面51s,并且,在上述移动工作台51的载置 面51s上固定工件2并移动该移动工作台51,从而使工件2在与上述固定工作台50的载置 面50s相对移动的同时沿与上述加工部44的移动方向(Y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并且移 动上述加工部44在与上述固定工作台50对置的位置上对工件2进行加工。 这样,由于一旦使用比工件2宽度小的移动工作台51,便会发生工件2的弯曲或者 与固定工作台50的滑动,因此目前为止尚未对此做出研究。但是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如上 述那样构成加工装置IOO,几乎能够消除波及加工的这些影B向,并且利用下述各种方法可以 进一步降低其影响。 优选加工装置100构成为由上述固定工作台50和移动工作台51的载置面50s、51s支承工件2的一部分,并且上述移动工作台的载置面51s支承工件2的重心。 另外,优选以下方式上述固定工作台50形成为俯视情况下在上述加工部44的移 动方向(Y方向)上长的长方形形状,并且在其载置面50s上具有在与长边方向(Y方向) 垂直的方向(X方向)上延伸设置的槽50v ;上述移动工作台51被滑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 固定工作台50的槽50v,并且由沿上述槽50v方向的长度M至少比上述槽50v的长度N长 的长方形形状构成;上述加工工作台50、51的上述长方形形状的固定工作台50和移动工作 台51交叉构成,具有未支承工件2的空间部S,并且在上述固定工作台50的载置面50s或 者与该固定工作台50交叉的上述移动工作台51的载置面51s上对工件进行加工。 另外,优选加工装置100具备至少一个加工单元90,上述加工单元90包括多个 上述加工部44,其空开一定间隔并列配置;1个上述固定工作台50 ;多个上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装置,其具备:具有载置工件的载置面的加工工作台、对载置在所述加工工作台的载置面上的工件进行加工的加工部,使所述加工工作台和加工部进行俯视情况下的相对移动来定位加工位置,之后对工件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工作台具备:固定工作台,其位于与所述加工部对置的位置上,至少具有在该加工部移动长度以上的长度,并且被固定于固定部件;移动工作台,其相对于该固定工作台被支承为在与所述加工部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并且具有在所述加工部的移动方向上比所载置的工件小的宽度形成的所述载置面,并且,在所述移动工作台的载置面上固定工件并移动该移动工作台,从而使工件与所述固定工作台的载置面相对移动的同时在与所述加工部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并且移动所述加工部在与所述固定工作台对置的位置上对工件进行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德成大谷民雄长沢胜浩若松纯镰田弘幸尾崎友昭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比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