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弧型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382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极的折断、可靠性高且灯寿命长的短弧型放电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具有电极主体部(21)和外径比电极主体部(21)小的轴部(22)的一对电极(1)配置在发光管(1)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极主体部(21)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向着上述轴部(22)外径缩小的锥形部(24),在锥形部(24)上,在电极(2)的轴线(L)方向上,多个孔(26)并列设置。进而电极(2)由具有99.999%以上的纯度的钨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弧型放电灯。特别是涉及作为液晶显示装置或利用DMD(数字 微镜器件)的DLP(数字光处理)等投影仪装置用的光源的短弧型放电灯。
技术介绍
投影仪装置需要对于矩形的荧幕具有均匀且充分的演色性地照明图像。因此,对 于投影仪装置用的光源,使用在发光管内封入0. 15mg/mm3以上的水银,在点灯时发光管内 的水银蒸气压达到150气压以上的短弧型放电灯。 这种结构的放电灯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 最近,为了高输出化,做出了各种努力,来提高投入电极的电力,并且使封入发光 部的水银的量增加,提高点灯压力。 其结果是,在灯点灯中电极的温度进一步上升,产生了构成电极的钨的结晶粒成 长,存在于各个钨的结晶粒之间的晶界减少的倾向。 这样一来,构成电极的钨的结晶粒成长,晶界变少时,从外部向灯施加振动时,会 产生电极折断的问题。 进而,在交流点灯的灯中,电极自身以高周期产生极性反转,因而伴随着该极性反 转,电极自身振动,存在电极折断的问题。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8-282554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极的折断、可靠性高且灯 寿命长的短弧型放电灯。 在技术方案1的短弧型放电灯中,具有电极主体部和外径比该电极主体部小的 轴部的一对电极配置在发光管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极主体部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向 着上述轴部外径縮小的锥形部,在上述锥形部上,在上述电极的轴线方向上,多个孔并列设置。 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短弧型放电灯中,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短弧型放电灯,特别 是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极由具有99. 999 %以上的纯度的鸨构成。 技术方案1记载的短弧型放电灯中,具有电极主体部和外径比该电极主体部小的轴部的一对电极配置在发光管内,在上述电极主体部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向着上述轴部外径縮小的锥形部,在上述锥形部上,在上述电极的轴线方向上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孔。 因此,在作为电极最容易折断的部分的锥形部上设置孔,从而能够抑制构成锥形部的电极的电极构成物质的结晶粒的成长,能够防止晶界的消失,变成在电极轴方向上组入结晶粒的状态,结晶粒之间的晶界不会错开,能够切实地防止电极的折断。 技术方案2记载的短弧型放电灯由具有99. 999%以上的纯度的鸨构成,因此,作为电极的构成材料的钨中微量包含的杂质很少,能够避免电极的晶界的空孔或缺陷导致电极的强度降低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概要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电极的一个例子的部分说明图。 图3是表示电极的孔的制造方法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电极的其他例子的部分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电极的其他例子的部分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概要结构。 该图所示的短弧型放电灯(以下也简称为灯)具有形成为大致球状的发光管1。 在发光管1的内部,一对电极2、2相对配置,并且封入有作为发光物质的水银、卤素气体和 稀有气体。 在发光管1的两端, 一对封固部3分别连续地延伸。在这些封固部3内部,由钼构 成的导电用的金属箔4例如通过收縮密封(* - '」 > 々^一A )气密地封固。电极2的轴 部22与金属箔4的一端部连接,进行电连接。供电用的外部导线5与金属箔4的另一端部 连接,并且从封固部3的外端向封固部3外侧伸出。 上述短弧型放电灯通过外部导线5及金属箔4向两电极2供电,例如将其交流点 灯。 在发光管1内部封入有水银、卤素气体、稀有气体。水银是为了得到必要的可视光 波长,例如波长360 780nm的放射光,封入有0. 15mg/mm3以上的水银。该封入量随着温 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但确定为点灯时的发光管内的水银蒸气压达到150气压以上。通过 封入更多的水银,能够使点灯时的水银蒸气压达到200气压以上、300气压以上的高水银蒸 气压。通过提高水银蒸气压,能够得到适用于投影仪装置的光源。 为了改善点灯启动性,封入稀有气体,例如约13kPa的氩气。卤素气体是出于通过 利用卤素循环来使灯长寿命化的目的,碘、溴、氯等以与水银之外的其他金属的化合物的状 态封入。卤素气体的封入量可以从10—6 10—、mol/mm3的范围选择。 短弧型放电灯的数值例如下。 发光部的最大外径为9. 5mm,电极间距离为1. 5mm,发光管内容积为75mm 额定电 压为80V,额定功率为150W。另外,适用于投影仪装置的光源的短弧型放电灯的发光管为小 型,因此发光管l内的热的条件极为严酷。例如,管壁负荷值为0.8 2.0W/mm2,发光管的 内壁和电极的最短距离的标准值为2. Omm以下、1. 5mm以下、1. Omm以下。 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短弧型放电灯的电极的一个例子。图2(a)是电极的俯视图,图 2(b)是图2(a)的A-A线剖视图。 电极2具有电极主体部21以及外径比电极主体部21小的轴部22。在电极主体部 21的前端侧形成有随着远离电极主体部21而外径逐渐縮小的锥形部23。在该锥形部23 的前端形成有突起部25。在电极主体部21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向着轴部22而外径逐渐 减小地形成的锥形部24。在该锥形部24的基端部连接有轴部22。 上述电极主体部21、轴部22、锥形部23、24以及突起部25由同一部件物理地一体 形成,例如,通过对一根钨制的棒状材料进行切削加工来形成。上述电极主体部、轴部、锥形 部以及突起部由高纯度的钨材料构成,特别优选使用纯度为5N(99. 999% )以上的钨材料。 形成于电极主体部21的前端侧的锥形部23整体为圆锥台状,锥形部23的基端部 的外径与电极主体部21的外径相等。突起部25具有圆锥台形状、圆柱形状。突起部25在 交流点灯的灯中,是在其附近形成电弧的部位,是温度最高的部位。突起部25可以与锥形 部23物理地一体形成,但在封入有卤素气体的灯中,也存在伴随着点灯时间的经过而自然 形成的情况。 形成于电极主体部21的基端侧的锥形部24整体为圆锥台形状,锥形部24的前端部的外径与电极主体部21的外径相等,锥形部24的基端部的外径与轴部22的外径相等。 如图2(a)所示,在锥形部24上,在电极的轴线L方向上并列设置有多个孔26。根据该图的方式,孔26形成于锥形部24和电极主体部21的锥形部24侧。 并且,各孔26如图2(b)所示,以电极的轴线L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从而各孔26的各底部向着电极中心延伸。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极相关的数值例如下所示。 电极主体部21的外径为1. 8mm,电极主体部21的全长为2. 5mm,锥形部23的全长 为0. 5mm,锥形部24的全长为lmm,轴部22的外径为0. 5mm,轴部22的全长为5mm。 孔26的形状为凹陷的半球状的形状,直径为30 100iim,深度为50 800 ii m, 相邻孔26之间的相离关系为,孔26的中心与位于相邻位置的孔26的中心的相离距离为孔 的直径的3倍以内。 另外,上述孔26在电极2的轴线L方向上在直线上并列配置。 通过对锥形部24和电极主体部21照射激光束来形成孔26。 以下利用图3对孔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使脉冲状的激光束在电极2的轴线L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短弧型放电灯,具有电极主体部和外径比该电极主体部小的轴部的一对电极配置在发光管内,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极主体部的基端侧形成有随着向着上述轴部外径缩小的锥形部,在上述锥形部上,在上述电极的轴线方向上,多个孔并列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博久熊田丰彦长町信宏
申请(专利权)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