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矫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及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4223709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包括固定底座以及通过弹簧弹性支撑在底座上的振动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面上安装有向上延伸的机架,机架顶部装设一个由可转动的筒体和驱动电机组成的电动旋转筒,筒体下端口与工作台之间具有间距;筒体上套装有一个软性的无底筒袋,该筒袋的上端口固定套接在筒体上、下部伸出筒体延伸至工作台附近;工作台上还装置有用于扎紧筒袋下部的可开闭扎口机构。本设备特别适用于铁观音制作工程中的包揉工序,采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自动完成茶叶包揉,解决手工包揉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且容易损伤茶叶的技术问题,提升茶叶品质;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商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茶设备,特别是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及其设备,可自动完成茶叶的包揉,以代替手工包揉操作,大幅度提高包揉效率,可减小包揉过程对茶叶的损伤,提 升茶叶品质。
技术介绍
铁观音的制作过程采青,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然后依次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摇青是制作铁观音的重要工序,通过摇笼旋转,叶片之间产生碰撞,叶片边缘形成擦伤,从而却激活了芽叶内部酶的分解,产生一种独特的香气,直到茶香自然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刹青、揉捻和包揉,茶叶巻縮成颗粒后再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铁观音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包揉俗称"球茶",将包揉的作用是使叶片状的茶叶巻縮成颗粒,其根据工艺要求可热球或冷球,通常采用棉布巾包裹茶叶,手工挤压搓揉将包裹在棉布巾内的松散茶叶滚揉成密实的茶球,解开布包打散茶球,再热炒,就这样重复进行多次,直至茶叶巻縮成颗粒。目前,包揉工序采用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且手工滚揉的力度难于控制,力度小无法达到包揉目的,力度太重又容易导致梗叶折断损伤茶叶,直接影响成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和设备,采用机械代替手工操作自动完成茶叶包揉,解决手工包揉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且容易损伤茶叶的技术问题,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个两端开口的柔性筒袋的上端口固定撑张在可转动的筒体中,筒袋下部延 伸至筒体下方; 2)利用扎口气缸扎紧筒袋下部,使筒袋内形成茶叶容置腔; 3)将适量的待包揉茶叶通过筒袋上端口送入筒袋内,同时辅以振动,强制振实茶 叶; 4)下料完成,停止振动;启动电机带动筒体绕其轴线正转,筒袋上部伴随筒体转 动而团紧,将筒袋内茶叶压紧团成密实的茶球; 5)茶球成型后,电机反向转动,筒体逆向旋转至筒袋上部完全松开; 6)扎口气缸活塞回縮,筒袋下端口开启,同时辅以振动,茶球通过筒袋下端口送出;一次包揉结束; 7)重复上述3至6步骤,至所有茶叶包揉完毕。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3 —种自动包揉茶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以及通过弹簧弹性支撑在底座上的振动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面上安装有向上延伸的机架,机架顶部装设一个由可转动的筒体和驱动电机组成的电动旋转筒,筒体下端口与工作台之间具有间距;筒体上套装有一个软性的无底筒袋,该筒袋的上端口固定套接在筒体上、下部伸出旋转筒延伸至工作台附近;工作台上还装置有用于扎紧筒袋下部的可开闭扎口机构。 进一步,上述筒袋的下端口上装设有可保持筒袋下端口张开的袋口套圈。 上述扎口机构包括立设在工作台上且对称布置在筒袋两侧的导柱、对应活动套设在导柱上的滑块以及固定在滑块上的扎口气缸;导柱上端延伸至筒体附近,两个导柱上对应装设有上、下限位块,可沿立柱上下滑动的滑块活动套设在上、下限位块之间的导柱上;两气缸的活塞头上对应设有可相对靠近的扎口压块,两扎口压块上对应固接有用于收縮筒袋底口的圆弧条,两圆弧条上下错开布置、相配合围套在筒袋外部。 上述电动旋转筒的驱动电机与筒体之间通过齿轮组、摩擦轮或传动皮带传动连 接。 上述电动旋转筒的筒体上端口部内壁上设有台阶,台阶上配合有压袋环,压袋环与台阶上部的筒体上端口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筒袋的上端周沿设有与台阶相配合的沿口,该沿口固定压持于台阶与压袋环之间。 上述筒袋上部的壁厚大于其中下部的壁厚。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上述自动包揉茶叶的设备,特别适用于铁观音制作工程中的包揉工序,采用机械 代替手工操作自动完成茶叶包揉,解决手工包揉劳动强度大、操作复杂且容易损伤茶叶的 技术问题,降低茶叶的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操作自动化程度 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商业性。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扎口机构的工作状态俯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包揉茶叶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图4、图5。 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设备,主要包括固定底座l,通过弹簧2 弹性支撑在底座上的振动工作台,装置在振动工作台上的机架,装设在机架顶部由可转动 地支撑在机架顶部的筒体3和驱动电机4组成的电动旋转筒,以及一个上端口套设在筒体 3上的无底软性筒袋5、可扎紧筒袋5下部的可开闭扎口机构。 参照图1、图4、图5。上述振动工作台包括一个平板工作台61,在工作台61的底面中部安装有振动器62 ;工作台61通过弹簧2平稳支撑在固定底座1上。机架包括多个 环设在工作台61顶面中部周围的立柱7,立柱7顶部对应设置有用于支承筒体3的轴承支 撑座71。 参照图1、图2、图4、图5。电动旋转筒包括一个上下端开口、轴向贯通的中空筒体 3,筒体3的外周面中部套装有上、下布置的两个轴承31,筒体3通过轴承31可转动地支撑 在上述立柱7顶部的轴承支撑座71上;一对相邻的立柱7之间还连设有电机支架72,驱动 电机4固定在电机支架72上;驱动电机72的输出轴与筒体上对应设置有带轮,两带轮之 间套设有传动皮带70,驱动电机72通过传动皮带70驱使筒体3绕其轴线旋转。但不局限 于此,驱动电机4与筒体3之间也可通过齿轮组或摩擦轮传动连接。从图2中可以看出,筒 体3的上端口部内壁上设有台阶32,台阶32上部的筒体为一个内壁上设有螺纹的螺纹端口 33,螺纹端口 33内螺设有一个与台阶32相配合的压袋环30。 参照图l至图5。上述筒袋5采用软性的强拉力布料制成,筒袋上部的壁厚大于 中下部的壁厚。筒袋5的上端口周沿设有与上述台阶相配合的外折沿口 51(见图4、图5), 该沿口 51固定压持于台阶32与压袋环30之间,筒袋5上端口保持撑张状态固定在筒体3 中。筒袋5的中下部伸出筒体3延伸至工作台61附近;筒袋5的下端口上装设有可保持筒 袋下端口张开的袋口套圈52,套圈52应采用具有一定重量的刚性采用制成,以确保筒袋5 下端口保持敞开状态。 参照图1、图3、图4、图5、图6。上述扎口机构包括对应立设在筒袋5两侧的导柱 8,两个导柱8上对应装设有上、下限位块a、 b,在上、下限位块之间的导柱8上对应活动套 设可沿导柱上下滑动的滑块81,在滑块81上对应安装扎口气缸91、92 ;两扎口气缸91、92 的活塞911、921相向布置,两活塞911、921头上对应设有可相对靠近的扎口压块912、922, 两扎口压块上对应固接有用于收縮筒袋底口的圆弧条913、923,两圆弧条913、923均为优 弧且上、下错开布置;两圆弧条913、923相配合围套在筒袋5外部。导柱8的下端分别固定 在工作台61顶面上、上端延伸至筒体3附近,导柱上的上限位a块设于导柱的上部,防止滑 块81脱离导柱,并确保包揉操作顺利完成;导柱上的下限位b块设于筒袋5下端口袋口套 圈52的上部且袋口套圈5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准确控制扎口位置,避免出现扎口太 靠近筒袋下端口而无法扎紧或太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包揉茶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个两端开口的柔性筒袋的上端口固定撑张在可转动的筒体中,筒袋下部延伸至筒体下方;2)利用扎口气缸扎紧筒袋下部,使筒袋内形成茶叶容置腔;3)将适量的待包揉茶叶通过筒袋上端口送入筒袋内,同时辅以振动,强制振实茶叶;4)下料完成,停止振动;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筒体绕其轴线正转,筒袋上部伴随筒体转动而团紧,将筒袋内茶叶压紧团成密实的茶球;5)茶球成型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筒体逆向旋转至筒袋上部完全松开;6)扎口气缸活塞回缩,筒袋下端口开启,同时辅以振动,茶球通过筒袋下端口送出;一次包揉结束;7)重复上述3至6步骤,至所有茶叶包揉完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矫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