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冷散热,涉及一种液冷板,特别涉及一种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可在电动汽车、电子器件高温散热中使用。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动汽车对长续航里程和快速充电的追求,电池组的包装密度和充电功率不断提高,导致更多的热量产生,这也对动力电池冷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见冷却技术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冷却及混合冷却,其中空气冷却效率低,无法满足大功率需求;相变冷却成本过高;混合冷却维护相对困难,且重量和体积过大,因此,液冷已然成为散热技术的主流方式。然而,现有大多数液冷板存在一定弊端:平面设计,空间利用率低;单流路设计,介质温度在流动中逐渐降低,没有均衡温度的相应措施;沿着流动方向,流体与壁面温差逐渐减小,散热能力逐渐减弱,没有针对该问题的流道设计,导致电池温差过大,无法实现动力电池高放电倍率下的均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以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更均衡的流体温度和散热能力到达更均温的目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由主散热板、分流板和盖板从下到上堆叠组合而成;所述分流板包含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沿介质流动方向,在每个流道区域的末端开设节流孔;所述主散热板包含两组蛇形流道,每组蛇形流道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节流孔与一个所述流道区域连通,每组蛇形流道由多段流道首尾相接组成,沿介质流动方向,每组蛇形流道中的各段流道的宽度依次变窄,且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对称分布,分别包含多条平行的分流板流道,各分流板流道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板包括带液冷板入口的外围板主体,所述外围板主体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液冷板入口相对,将外围板主体围成的区域分为相互隔离的两个流道区域,在每个流道区域内设置若干平行的第二凸筋,相邻两个第二凸筋之间以及第二凸筋与第一凸筋之间,形成一条所述分流板流道,在每个流道区域内,各所述分流板流道的两端连通。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散热板中,每组蛇形流道至少包括:第一段流道、中间段流道和最末段流道,其中第一段流道为入口流道,其起始端与一个所述节流孔上下对应并连通,最末段流道为出口流道,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相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相邻,两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依次相邻。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节流孔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为圆形时,直径与所述入口流道的宽度相等;为矩形时,与分流板流道中介质流动方向垂直的一边的长度与所述入口流道的宽度相等。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位于所述主散热板的一侧边沿,出口流道位于相对的另一侧边沿,中间段流道位于所述主散热板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位于紧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的内侧,出口流道位于紧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的内侧,中间段流道将第一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包裹。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段流道为两段,沿介质流动方向,所述第二组蛇形流道中,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与其入口流道相邻,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与其出口流道相邻;所述第一组蛇形流道中,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相邻,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相邻,由此实现所述相互交叉。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蛇形流道中,沿介质流动方向,各段流道的宽度呈等差数列型递减,各段流道相互平行,且各相对应段流道的宽度相等。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组蛇形流道中,在任意一段或几段流道的中间安装有扰流块。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块位于所述各段流道的中间位置,与流道等高,长度为所处流道长度的1/3,宽度沿介质流动方向由零逐渐增大至所处流道宽度的1/3,上截面为三角形,整体呈三棱柱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专利技术所述液冷板加入分流板和节流孔设计,能将平面分流结构转换为空间设计,将分流板中的单流动转换为主散热板中的双流动,结构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15、2、本专利技术所述液冷板主散热板中的两组蛇形流道宽度呈指数型递减,克服了沿流动方向,换热能力逐渐减弱的弊端;且相向流动,高低温区域交叉排列,均衡了流体温度,提升了液冷板各处散热能力的均匀性,降低了电池组温差。
16、3、本专利技术所述液冷板主散热板中的两组蛇形流道中安装三棱柱形扰流块,强化换热的同时,与传统矩形扰流块相比,降低了在流动过程中的功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由主散热板(1)、分流板(2)和盖板(3)从下到上堆叠组合而成;所述分流板(2)包含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沿介质流动方向,在每个流道区域的末端开设节流孔;所述主散热板(1)包含两组蛇形流道,每组蛇形流道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节流孔与一个所述流道区域连通,每组蛇形流道由多段流道首尾相接组成,沿介质流动方向,每组蛇形流道中的各段流道的宽度依次变窄,且所述两组蛇形流道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对称分布,分别包含多条平行的分流板流道(7),各分流板流道(7)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包括带液冷板入口(4)的外围板主体(8),所述外围板主体(8)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凸筋(9),所述第一凸筋(9)与所述液冷板入口(4)相对,将外围板主体(8)围成的区域分为相互隔离的两个流道区域,在每个流道区域内设置若干平行的第二凸筋(13),相邻两个第二凸筋(13)之间以及第二凸筋(13)与第一凸筋(9)之间,形成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板(1)中,每组蛇形流道至少包括:第一段流道、中间段流道和最末段流道,其中第一段流道为入口流道,其起始端与一个所述节流孔上下对应并连通,最末段流道为出口流道,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相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相邻,两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依次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为圆形时,直径与所述入口流道的宽度相等;为矩形时,与分流板流道(7)中介质流动方向垂直的一边的长度与所述入口流道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位于所述主散热板(1)的一侧边沿,出口流道位于相对的另一侧边沿,中间段流道位于所述主散热板(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位于紧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的内侧,出口流道位于紧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的内侧,中间段流道将第一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包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段流道为两段,沿介质流动方向,所述第二组蛇形流道中,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与其入口流道相邻,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与其出口流道相邻;所述第一组蛇形流道中,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相邻,中间段流道的第二段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的第一段相邻,由此实现所述相互交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蛇形流道中,沿介质流动方向,各段流道的宽度呈等差数列型递减,各段流道相互平行,且各相对应段流道的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蛇形流道中,在任意一段或几段流道的中间安装有扰流块(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块(22)位于所述各段流道的中间位置,与流道等高,长度为所处流道长度的1/3,宽度沿介质流动方向由零逐渐增大至所处流道宽度的1/3,上截面为三角形,整体呈三棱柱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由主散热板(1)、分流板(2)和盖板(3)从下到上堆叠组合而成;所述分流板(2)包含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沿介质流动方向,在每个流道区域的末端开设节流孔;所述主散热板(1)包含两组蛇形流道,每组蛇形流道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节流孔与一个所述流道区域连通,每组蛇形流道由多段流道首尾相接组成,沿介质流动方向,每组蛇形流道中的各段流道的宽度依次变窄,且所述两组蛇形流道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互隔离的流道区域对称分布,分别包含多条平行的分流板流道(7),各分流板流道(7)的宽度和长度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2)包括带液冷板入口(4)的外围板主体(8),所述外围板主体(8)的内侧连接有第一凸筋(9),所述第一凸筋(9)与所述液冷板入口(4)相对,将外围板主体(8)围成的区域分为相互隔离的两个流道区域,在每个流道区域内设置若干平行的第二凸筋(13),相邻两个第二凸筋(13)之间以及第二凸筋(13)与第一凸筋(9)之间,形成一条所述分流板流道(7),在每个流道区域内,各所述分流板流道(7)的两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层交叉流动式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板(1)中,每组蛇形流道至少包括:第一段流道、中间段流道和最末段流道,其中第一段流道为入口流道,其起始端与一个所述节流孔上下对应并连通,最末段流道为出口流道,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相邻,第一组蛇形流道的出口流道与第二组蛇形流道的入口流道相邻,两组蛇形流道的中间段流道依次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