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安装方法及钢管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安装方法及钢管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2238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8-02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安装方法及钢管施工方法。翻转下放装置,在主起升机构通过吊索吊住压力钢管一端时,通过副起升机构的吊索下放压力钢管另一端,使得能够以第一吊点为转动中心,下放第二吊点使得压力钢管能够翻转,且翻转过程中,能够适应压力钢管翻转后与第二吊点的位置关系,使得可以从水平纵向放置状态翻转为竖直或倾斜状态,且能够通过主桁架移动改变第一吊点的位置;压力钢管能够在上平洞纵向放置并通过翻转下放装置运输至竖井或斜井洞口后,再利用翻转下放装置进行翻转和下放,压力钢管单次运输安装的长度能够更长,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单次安装长度,进而缩短安装周期,遇到超长竖井或斜井时,施工工期也能更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力钢管施工,特别是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安装方法及钢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压力钢管引水是抽水蓄能电站或水利引水工程建设中采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引水方式,多数项目建设为减少投资,引水系统采用长竖井或斜井用来提高水头,因此长竖井或斜井压力钢管被越来越多的应用,此类长竖井或斜井引水系统中,一般包括上平洞、竖井或斜井和下平洞。随着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长竖井或斜井的压力钢管安装施工项目将会越来越多,适用于竖井或斜井压力钢管吊装施工的相关装置也将被迫切需要。

2、当前在针对洞内竖井或斜井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时,常用的施工方式是将顶部局部扩挖,然后在顶部两侧预浇筑吊梁安装砼基础,通过安装起重机进行钢管的吊装下放施工,钢管一般是以管口向上的方式运输进洞,便于吊装。在针对洞外竖井或斜井压力钢管安装施工时,多采用门式起重机进行钢管的吊装下放施工。

3、按照目前的竖井钢管吊装施工方法,在洞内施工竖井压力钢管时,通过顶部扩挖布置起重机的方式,因上平洞竖向高度限制,可以实现洞内3m长钢管管节的吊装下放。当上平洞顶部开挖尺寸足够时,对于小口径管节,最长可以以6m长度吊装下放,但无论3m还是6m的钢管管节,必须以管口向上的方式运输进洞。

4、当上平洞已经开挖成型导致无法扩挖时,顶部不能布置起重机或吊点,洞内只能采用门式起重机进行下放施工,但门式起重机在洞内有限高度空间且没有吊点的情况下自身的安装难度很大,且现有方案最长只能满足6m长度管节的吊装下放,且很难将钢管从水平状态翻转至垂直状态,若遇到超长竖井(高度超过300m)时,施工工期难以保证,亟需一种新的施工设备进行洞内9m或12m超长管节的吊装下放施工。

5、对于斜井钢管吊装施工方法,也受上平洞竖向高度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竖井压力钢管的安装方法,采用将竖直状态的压力钢管在上平洞水平运输至竖井洞口进行吊装,因上平洞高度限制,存在单次安装的压力钢管较短,而遇到超长竖井时,施工工期难以保证的问题,以及斜井压力钢管安装受上平洞竖向高度限制的问题,提供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安装方法及钢管施工方法。在提高压力钢管在上平洞到竖井或斜井内指定安装位置的单次运输长度后,翻转下放装置依然能够在竖井或斜井洞口处对压力钢管进行翻转下放,使得能够提高运输效率,大大节约施工工期;安装方法在高度受限的前提下也能够快速安装翻转下放装置。上述方案能够在上平洞洞内高度和宽度限制下使用,也可以在洞外使用。本方案提到的翻转下放装置,不仅可以用于竖井施工,还可以用于斜井施工。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包括主桁架、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均设置于主桁架,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均具有或能够连接吊索,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的吊索都经过主桁架的上部向下,主起升机构的吊索具有第一吊点,副起升机构的吊索具有第二吊点,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位于主桁架的上部下方,主桁架上部的下方具有翻转空间,主起升机构的吊索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一吊点的高度,副起升机构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二吊点的高度,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桁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4、第二吊点的位置在第一方向可以调整,使得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

5、本方案中,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的吊索都经过主桁架的上部向下,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位于主桁架的上部下方,主桁架上部的下方具有翻转空间,能够借助主桁架完成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的吊索的布设,可以不将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通过水平洞拱顶设置,且用于上平洞内时,这种方式不需要在上平洞顶部设置吊点或吊机,减少水平洞拱顶的施工,施工更加简单。

6、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主桁架的不同位置,即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具有一定的间距,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不同位置且位于主桁架上部下方的翻转空间,能够用于吊住压力钢管的两端,且主起升机构能够调整第一吊点的高度,副起升机构能够调整第二吊点的高度,故在主起升机构通过吊索吊住压力钢管一端时,如:通过副起升机构的吊索下放压力钢管另一端,即降低第二吊点的高度,使得能够以第一吊点为转动中心,下放第二吊点使得压力钢管能够翻转,且翻转过程中,能够通过调整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使得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调整,使得在第二吊点能够在第一方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吊点,以适应压力钢管翻转后与第二吊点的位置关系,使得可以从水平纵向放置状态翻转为竖直或倾斜状态;且压力钢管以第一吊点为转动中心翻转时,在压力钢管重力作用下,可以使得主起升机构连接第一吊点的部分为竖直状态,能够保证压力钢管转动的稳定性。压力钢管翻转到位后,可以解除第二吊点与压力钢管的连接,通过下放第一吊点使得压力钢管下放;压力钢管翻转到位后,在不解除第二吊点与压力钢管的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同步下放第一吊点使得压力钢管下放。且主桁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即能够通过移动主桁架同步调整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能够用于运输压力钢管,且用于调整第一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使得能够改变压力钢管的翻转中心在第一方向的位置,即调整压力钢管的翻转的转动中心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使得能够在竖井或斜井洞口处进行更长的压力钢管的翻转,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压力钢管的翻转使用,其适用范围更广。

7、采用本专利技术翻转下放装置,压力钢管能够在上平洞纵向放置并水平运输至竖井或斜井洞口后利用翻转下放装置进行翻转和下放,压力钢管单次运输安装的长度能够更长,且主桁架和第二吊点的调整方向均是在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能够利用主桁架的移动来对需要翻转和下放的压力钢管进行运输和调整,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单次安装长度,进而缩短安装周期,且能够减少运输工具的使用,遇到超长竖井或斜井时,施工工期也能更好的保证。且该翻转下放装置,能够用于斜井的压力钢管的运输、下放和安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设备的投入。

8、优选的,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均设置于主桁架上部,避免影响下方的翻转空间,同时能够增大吊索的绕设角度,缩短吊索在压力钢管翻转时的有效传力长度,使得吊索使用更加安全。

9、优选的,主起升机构和副起升机构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起升机构靠近第一吊点,副起升机构靠近第二吊点。

10、减小各吊索在压力钢管翻转时的有效传力长度,且避免产生交叉设置,提高使用现场的有序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11、优选的,副起升机构能够在主桁架上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主起升机构,使得能够调整第二吊点相对第一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

12、主桁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调整第一吊点和第二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且能够实现对压力钢管的运输,在上平洞可以通过翻转下放装置将压力钢管运输至竖井洞口;通过副起升机构能够在主桁架上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调整第二吊点相对第一吊点在第一方向的位置,保证翻转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设置于主桁架,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具有或能够连接吊索(20),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都经过主桁架的上部向下,主起升机构(5)的吊索(20)具有第一吊点(181),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具有第二吊点(182),第一吊点(181)和第二吊点(182)位于主桁架的上部下方,主桁架上部的下方具有翻转空间(19),主起升机构(5)的吊索(20)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一吊点(181)的高度,副起升机构(901)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二吊点(182)的高度,第一吊点(181)和第二吊点(18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桁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设置于主桁架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起升机构(5)靠近第一吊点(181),副起升机构(901)靠近第二吊点(1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起升机构(901)能够在主桁架上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主起升机构(5),使得能够调整第二吊点(182)相对第一吊点(181)在第一方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底部设有第一行走机构(1),第一行走机构(1)能够带动主桁架沿第一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行走轨道(12),第一行走机构(1)能够在第一行走轨道(12)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行走轨道(12)沿上平洞(14)纵向设置于上平洞(14)底部,第一行走轨道(12)位于上平洞(14)的横向两侧,第一行走轨道(12)位于上平洞(14)连接竖井(15)或斜井(22)的两侧外,第一方向为上平洞(14)纵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底部按矩形阵列设有至少四个第一行走机构(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行走机构(1)包含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前后设置,每个车轮旁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轮旋转行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包含上部结构(6)、下部结构和立柱(3),上部结构(6)和下部结构通过立柱(3)连接,翻转空间(19)位于上部结构(6)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纵向为第一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6)还包含第二行走轨道(608),第二行走轨道(608)沿主桁架纵向设于纵梁(601)上,副起升机构(901)能够沿第二行走轨道(608)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身小车(9),翻身小车(9)包括所述副起升机构(901)、移动小车(902)、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和第二行走机构(908),副起升机构(901)设置于移动小车(902)横向中部,移动小车(902)底部横向两侧设有第二行走机构(908),横向两侧的第二行走机构(908)能够沿横向两侧的第二行走轨道(608)移动,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末端设有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对应第二吊点(18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起升机构吊具(905)下部具有自动插拔销装置(906),自动插拔销装置(906)用于连接压力钢管(13)对应端的一侧的预设的吊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身小车(9)还包括吊篮固定架(903)、小车护栏(904)和移动小车爬梯(907),吊篮固定架(903)设置于移动小车(902)的横向中部,吊篮固定架(903)用于固定施工吊篮(8)的吊索(20)及安全索,施工吊篮(8)通过吊索(20)能够起升和下降,移动小车(902)的四周设有小车护栏(904),移动小车(902)的横向两侧外设有移动小车爬梯(907)。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6)能够沿立柱(3)上下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桁架、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设置于主桁架,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具有或能够连接吊索(20),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都经过主桁架的上部向下,主起升机构(5)的吊索(20)具有第一吊点(181),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具有第二吊点(182),第一吊点(181)和第二吊点(182)位于主桁架的上部下方,主桁架上部的下方具有翻转空间(19),主起升机构(5)的吊索(20)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一吊点(181)的高度,副起升机构(901)能够收短和放长用于改变第二吊点(182)的高度,第一吊点(181)和第二吊点(18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桁架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均设置于主桁架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起升机构(5)和副起升机构(90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起升机构(5)靠近第一吊点(181),副起升机构(901)靠近第二吊点(18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起升机构(901)能够在主桁架上沿第一方向靠近或远离主起升机构(5),使得能够调整第二吊点(182)相对第一吊点(181)在第一方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底部设有第一行走机构(1),第一行走机构(1)能够带动主桁架沿第一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行走轨道(12),第一行走机构(1)能够在第一行走轨道(12)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行走轨道(12)沿上平洞(14)纵向设置于上平洞(14)底部,第一行走轨道(12)位于上平洞(14)的横向两侧,第一行走轨道(12)位于上平洞(14)连接竖井(15)或斜井(22)的两侧外,第一方向为上平洞(14)纵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底部按矩形阵列设有至少四个第一行走机构(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行走机构(1)包含两个车轮,两个车轮前后设置,每个车轮旁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车轮旋转行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包含上部结构(6)、下部结构和立柱(3),上部结构(6)和下部结构通过立柱(3)连接,翻转空间(19)位于上部结构(6)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桁架的纵向为第一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6)还包含第二行走轨道(608),第二行走轨道(608)沿主桁架纵向设于纵梁(601)上,副起升机构(901)能够沿第二行走轨道(608)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身小车(9),翻身小车(9)包括所述副起升机构(901)、移动小车(902)、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和第二行走机构(908),副起升机构(901)设置于移动小车(902)横向中部,移动小车(902)底部横向两侧设有第二行走机构(908),横向两侧的第二行走机构(908)能够沿横向两侧的第二行走轨道(608)移动,副起升机构(901)的吊索(20)末端设有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副起升机构吊具(905)对应第二吊点(18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副起升机构吊具(905)下部具有自动插拔销装置(906),自动插拔销装置(906)用于连接压力钢管(13)对应端的一侧的预设的吊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翻身小车(9)还包括吊篮固定架(903)、小车护栏(904)和移动小车爬梯(907),吊篮固定架(903)设置于移动小车(902)的横向中部,吊篮固定架(903)用于固定施工吊篮(8)的吊索(20)及安全索,施工吊篮(8)通过吊索(20)能够起升和下降,移动小车(902)的四周设有小车护栏(904),移动小车(902)的横向两侧外设有移动小车爬梯(907)。

16.根据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6)能够沿立柱(3)上下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翻转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结构(6)还包含圈梁(602),纵梁(601)、横梁(603)均连接圈梁(602)的侧面,立柱(3)穿过圈梁(602),圈梁(602)能够在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智祥邓春实姚秀全冯梦林彭鹏熊益袁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阿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