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换热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219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换热芯,所述换热芯部包括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所述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交替设置形成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第一工作流体通道;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以容置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内腔,与每一所述换热芯部的所述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二流体接口、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一流体接口,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至少两个换热芯,至少两个换热芯连通,可以方便地调节换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1、传统的换热器的制备方法,两种工作流体通道片在上下耐压板之间交替堆叠形成换热器,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和流动量有限。

2、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换热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地调节换热量的换热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换热器,包括:

4、至少两个换热芯,所述换热芯部包括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所述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交替设置形成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第一工作流体通道;

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用以容置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内腔,与每一所述换热芯部的所述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二流体接口、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一流体接口,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

6、进一步地,第一工作流体进入所述换热芯的流动方向与进入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的流动方向大体一致。

7、进一步地,位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堆叠方向的两侧的部分所述壳体,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一起堆叠并结合在一起。

8、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串联通道的串联连接板。

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出口的一面连接的出口连接板。

10、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通过串联连接板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的换热芯串,将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该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出口的一面连接的出口连接板。

11、进一步地,与每一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二流体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或,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12、进一步地,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片包括第二微结构片、第二微结构片的垫片,所述第二微结构片包括第二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连通的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区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区具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贯通所述第二微结构片,所述第二垫片围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外;

14、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片具有与所述第二进口对应的第二进口贯通孔、与所述第二出口对应的第二出口贯通孔;若干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进口贯通孔构成第二进口通道,若干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贯通孔构成第二出口通道;

15、一对第二流体接口分别与第二进口通道、第二出口通道连通。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包括第一微结构片、第一微结构片的垫片;所述第一微结构片包括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通的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区具有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向背离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方向开放,所述第一垫片围设于所述二换热区外未设置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的位置处;

17、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片具有与所述第一进口对应的第一进口贯通孔、与所述第一出口对应的第一出口贯通孔;若干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贯通孔构成第一进口腔,若干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贯通孔构成第一出口腔;

18、一对第一流体接口分别与第一进口腔、第一出口腔连通。

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至少两个换热芯,至少两个换热芯连通,可以方便地调节换热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流体进入所述换热芯的流动方向与进入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的流动方向大体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堆叠方向的两侧的部分所述壳体,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一起堆叠并结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串联通道的串联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出口的一面连接的出口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通过串联连接板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的换热芯串,将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该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出口的一面连接的出口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每一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一对第二流体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或,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结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与至少两个所述换热芯部的第二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不同侧。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片包括第二微结构片、第二微结构片的垫片,所述第二微结构片包括第二换热区、与所述第二换热区连通的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区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区具有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贯通所述第二微结构片,所述第二垫片围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区、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外;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包括第一微结构片、第一微结构片的垫片;所述第一微结构片包括第一换热区、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通的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区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换热区具有第一微结构,所述第二进口、所述第二出口向背离所述第一换热区的方向开放,所述第一垫片围设于所述二换热区外未设置所述第一进口、第一出口的位置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流体进入所述换热芯的流动方向与进入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的流动方向大体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堆叠方向的两侧的部分所述壳体,与若干第一工作流体通道片、若干第二工作流体通道片一起堆叠并结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串联通道的串联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相邻的两个换热芯设有第一出口的一面连接的出口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工作流体通道连通的第一进口、第一出口;所述壳体还包括通过串联连接板将换热芯中设有第一进口的面、相邻的换热芯中设有第一出口的面连接起来形成的换热芯串,将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进口的一面连接的入口连接板、将该至少两个换热芯串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凱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炽昇热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