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
技术介绍
1、自行车作为一种叫交通工具广泛的运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弹簧减震器广泛运用于自行车减震器领域,弹簧减震器主要包括储油缸和弹簧。
2、早期的自行车减震器只提供减震效果,无法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路况不同而手动调节相应的减震力度,例如中国专利说明书cn204344794u就公开了这样一种自行车减震器。这种自行车减震器包括上支撑座、下支撑座、储油缸和弹簧组成,只提供减震功能,并无调节装置来调节减震效果,减震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根据实际路况调节减震力度,影响骑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该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具有多个减震力度挡位,手动调节挡位装置,调节挡位省力方便,减震稳定的效果。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包括储油缸,所述储油缸的固定端设有上支撑座,储油缸的移动端上设有下支撑座,且可沿储油缸轴向移动;所述储油缸上还设有调挡手柄,所述调挡手柄可沿储油缸轴向移动和旋转设置;调挡手柄与下支撑座之间抵接有压缩弹簧;所述调挡手柄上设有挡位调节器,所述挡位调节器上配置有不同槽深的若干挡位槽,所述储油缸上设有调挡定位件,所述调挡定位件随调挡手柄转动并与挡位调节器上任一挡位槽轴向相抵,并以控制调挡手柄与下支撑座的轴向间距,进而控制压缩弹簧的压缩程度和储油缸内的油压,改变减震力度,实现调挡功能。
4、进一步,所述储油缸包括套筒、活塞杆和外壳,外壳套设在套筒上,活塞杆穿设在套筒内,调挡手柄转动设置在套筒和外壳上,所述调挡定位件连接在套筒上,通过以上改进,所述外壳一端抵接在上支撑座上,另一端与调挡手柄配合连接,使得其对调挡手柄的旋转起导向作用,调节挡位时更省力。
5、进一步,所述挡位调节器上的挡位槽之间周向连通,并由圆弧面相连;若干所述挡位槽关于槽深被分配为第一极限挡位、至少一个中间挡位和第二极限挡位,槽深由第一极限挡位至第二极限挡位递减,通过以上改进,设置圆弧面使得在调节挡位时更省力、快速,减少转动挡位调节器时对调挡定位件和挡位调节器的磨损,增加了调节挡位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确定了调挡过程中旋转方向,保证了在第一极限挡位至第二极限挡位之间沿一个方向旋转过程中挡位由最低至最高往复切换。
6、进一步,所述第一极限挡位至中间挡位至第二极限挡位之间界定出第一转动行程,第一极限挡位背离第一转动行程方向设有止转面,调挡手柄通过第一转动行程约束压缩弹簧,通过以上改进,第一转动行程为升挡过程,沿第一转动行程转动时,升挡过程为逐级升挡,止转面限制了位于第一极限挡位时的转动方向唯一,降低调挡结构的磨损率,增加使用寿命。
7、进一步,所述第二极限挡位至中间挡位至第一极限挡位之间界定出第二转动行程,调挡手柄通过第二转动行程释放压缩弹簧,通过以上改进,第二转动行程为退挡过程,沿第二转动行程转动时,退挡过程为逐级退挡。
8、进一步,所述第二极限挡位关于第一转动行程方向还连通有第三极限挡位和第四极限挡位,第三极限挡位和第四极限挡位之间设有若干中间挡位;第二极限挡位至第三极限挡位之间界定出第三转动行程,第二极限挡位朝向第三转动行程方向设有过渡面,所述第三极限挡位槽深低于第二极限挡位且与第一极限挡位相同,所述第四极限挡位槽深高于第三极限挡位且与第二极限挡位相同;调挡手柄通过第三转动行程释放压缩弹簧,通过以上改进,沿第三转动行程转动,使得调节挡位由最高直接降至最低,实现挡位跳挡,且跳挡过程为快速降挡,便于骑行结束时将挡位迅速调至最低,同时保证调挡手柄沿升挡方向旋转时不卡壳。
9、进一步,所述外壳内侧与调挡手柄内侧界定出调挡区域,所述调挡区域内设有调挡弹簧,调挡弹簧穿设于套筒上且长度大于调挡区域,通过以上改进,保证了调挡弹簧上的预紧力,在挡位由低到高调节时,调挡弹簧的弹簧力可抵消一部分压缩弹簧的压缩力,使得转动调挡手柄更加省力,同时调挡弹簧起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10、进一步,所述外壳内侧设有与调挡弹簧线径相匹配的的定位凹槽,调挡弹簧卡入定位凹槽,通过以上改进,限定了调挡弹簧弹性形变过程时径向偏移,使得减震更加稳定。
11、进一步,所述调挡手柄抵接压缩弹簧端面设有匹配压缩弹簧内径的凸槽,压缩弹簧卡入凸槽,通过以上改进,限定了压缩弹簧弹性形变过程中左右偏移,同时对调挡手柄轴向位移起到导向作用,使得减震更加稳定。
12、进一步,所述调挡手柄外侧手持面有凹面纹路,通过以上改进,增加了手持的摩擦力和舒适性,调节挡位时更省力。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4、本技术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可采取多挡调节,通过压缩弹簧作用力使得挡位调节器上的挡位槽抵住调挡定位件,手动旋转调挡手柄使得调挡定位件沿着挡位调节器上的圆弧面抵住不同槽深的挡位槽,调挡定位件和挡位槽在抵住状态下由于挡位槽槽深不同导致压缩弹簧形变程度不同,产生的弹簧力不同,活塞杆位移带动储油筒内油压发生变化,从而调节减震效果;抵住的挡位槽槽深越小,压缩弹簧压缩形变越大,产生的弹簧力越大,减震力度越大;反之,抵住的挡位槽槽深越大,压缩弹簧压缩形变越小,产生的弹簧力越小,减震力度越小。由此,通过转动调挡手柄带动其内嵌的挡位调节器,使得调挡手柄轴向位移,控制压缩弹簧的压缩程度,进而影响储油缸内的油压,改变减震力度的大小,实现手动调挡功能,调挡更加省力、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包括储油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1)的固定端设有上支撑座(2),储油缸(1)的移动端上设有下支撑座(3),且所述下支撑座(3)可沿储油缸(1)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1)包括套筒(4)、活塞杆(5)和外壳(8),所述外壳(8)套设在套筒(4)上,所述活塞杆(5)穿设在套筒(4)内,所述调挡手柄转动设置在套筒(4)和外壳(8)上;所述调挡定位件(10)连接在套筒(4)上,所述挡位调节器(11)设置在套筒(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调节器(11)上的挡位槽(12)之间周向连通;若干所述挡位槽(12)关于槽深被分配为第一极限挡位(13)、至少一个中间挡位(17)和第二极限挡位(14),所述挡位槽(12)的槽深由第一极限挡位(13)至第二极限挡位(14)递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限挡位(13)至中间挡位(17)至第二极限挡位(14)之间界定出第一转动行程(20),所述第一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限挡位(14)至中间挡位(17)至第一极限挡位(13)之间界定出第二转动行程(21),所述调挡手柄(7)通过第二转动行程(21)释放压缩弹簧(6)。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限挡位(14)关于第一转动行程(20)方向还连通有第三极限挡位(15);第二极限挡位(14)至第三极限挡位(15)之间界定出第三转动行程(22),所述第二极限挡位朝向第三转动行程(22)方向设有过渡面(18),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侧与调挡手柄(7)内侧界定出调挡区域(23),所述调挡定位件(10)设置在调挡区域(23)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挡区域(23)内设有调挡弹簧(9),所述调挡弹簧(9)保持以压缩状态抵接在储油缸(1)的固定部分和调挡手柄(7)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侧设有供调挡弹簧(9)置入的定位凹槽(2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挡手柄(7)抵接压缩弹簧(6)端面设有与压缩弹簧(6)配合的凸槽(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包括储油缸(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1)的固定端设有上支撑座(2),储油缸(1)的移动端上设有下支撑座(3),且所述下支撑座(3)可沿储油缸(1)轴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缸(1)包括套筒(4)、活塞杆(5)和外壳(8),所述外壳(8)套设在套筒(4)上,所述活塞杆(5)穿设在套筒(4)内,所述调挡手柄转动设置在套筒(4)和外壳(8)上;所述调挡定位件(10)连接在套筒(4)上,所述挡位调节器(11)设置在套筒(4)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调节器(11)上的挡位槽(12)之间周向连通;若干所述挡位槽(12)关于槽深被分配为第一极限挡位(13)、至少一个中间挡位(17)和第二极限挡位(14),所述挡位槽(12)的槽深由第一极限挡位(13)至第二极限挡位(14)递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式可调挡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限挡位(13)至中间挡位(17)至第二极限挡位(14)之间界定出第一转动行程(20),所述第一极限挡位(13)背离第一转动行程(20)方向设有止转面(19),所述调挡手柄(7)通过第一转动行程(20)约束压缩弹簧(6)。
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聚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