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2099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涉及船舶工程技术领域,船舶建造步骤包括船舶分段建造;船舶分段下水;移载入坞;定位合拢;焊接成型,首总段和尾总段的合拢位置对接并焊接成型,焊接后形成船舶整体并驶出浮船坞。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船台内分别搭建首总段和尾总段,通过下水驳分段运输、下水的方式在浮船坞上合拢焊接成型,克服了现有船台受限于空间无法搭建大型船舶的问题,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在浮船坞上合拢焊接能够获得更大的总装空间,节省建造成本,并且船体定位安装精度高,提高船舶安装质量和施工效率。利用现有条件实现大型船舶的搭建,降低大型船舶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1、船舶建造中,其建造方式各有不同,因各建造船厂的场地、建造设施而异,需要根据船舶船型特点、船型大小,设计不同的建造施工技术。有的船舶建造船厂船台建造后,其下水设施采用下水驳接载下水,如果下水驳大小不能一次性接载船舶整体下水,需要分开两个总段分别建造后接载下水,下水后在浮船坞进行总段合拢成型。

2、传统的大型船舶建造,因缺乏大型船台、建造船坞、下水设施,受场地、建造设施限制,难于成功建造。因而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在船厂现有建造设施限制情况下,满足大型船舶的建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大型船舶建造,因缺乏大型船台、建造船坞、下水设施,受场地、建造设施限制,难于成功建造”的技术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船舶在船台采用两总段式建造,浮船坞内船舶总段合拢成型,能够在船厂现有建造设施内快速建造施工。从而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建造方法,使船舶能进行连续安装建造,方便施工,同时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施工效率。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包括:

3、船台,所述船台内用于陆域建造船舶的首总段和尾总段;

4、下水驳,停泊于所述船台一侧,用于下水接载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

5、浮船坞,位于所述船台一侧的水域中,所述浮船坞上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的定位支架;

<p>6、其中,包括以下船舶建造步骤:

7、s10船舶分段建造,所述船台内搭建船舶的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

8、s20船舶分段下水,所述下水驳抵靠所述船台,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分别接载入不同所述下水驳内,并分别通过所述下水驳下水;

9、s30移载入坞,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分别从所述浮船坞两端移泊入所述浮船坞内;

10、s40定位合拢,所述首总段定位安装在所述定位支架上,所述尾总段定位安装在另一所述定位支架上,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的端部相互对齐合拢;

11、s50焊接成型,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的合拢位置对接并焊接成型,焊接后形成船舶整体并驶出所述浮船坞。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水驳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的长度和所述尾总段的长度,所述下水驳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的宽度和所述尾总段的宽度。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浮船坞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与所述尾总段的长度之和,所述浮船坞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的宽度之和。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浮船坞的中部区域,所述定位支架的数量至少设置四组。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10中,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在所述船台内分别独立建造。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0中,两所述下水驳分别靠近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位置停驳,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通过拉移接载进入对应所述下水驳中,所述下水驳通过调节浮沉深度改变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于液面的位置。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30中,所述浮船坞浮沉深度大于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浮沉深度,所述浮船坞在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入坞后抬升高度,使所述浮船坞承载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40中,所述定位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的中部位置。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50中,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焊接成型形成完整船舶后于所述浮船坞内进行船体结构测试,测试合格后从所述浮船坞内移到指定水域。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步骤s20中,所述下水驳设置有一组时,所述下水驳分别接载船体下水并移到所述浮船坞内。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船台内分别搭建所述首总段和所述尾总段,通过所述下水驳分段运输、下水的方式在所述浮船坞上合拢焊接成型,克服了现有所述船台受限于空间无法搭建大型船舶的问题,有效缩短船舶建造周期。在所述浮船坞上合拢焊接能够获得更大的总装空间,节省建造成本,并且船体定位安装精度高,提高船舶安装质量和施工效率。利用现有条件实现大型船舶的搭建,降低大型船舶建造成本。

2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驳(200)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的长度和所述尾总段(400)的长度,所述下水驳(200)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的宽度和所述尾总段(40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500)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与所述尾总段(400)的长度之和,所述浮船坞(500)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的宽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600)固定安装于所述浮船坞(500)的中部区域,所述定位支架(600)的数量至少设置四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在所述船台(100)内分别独立建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两所述下水驳(200)分别靠近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位置停驳,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通过拉移接载进入对应所述下水驳(200)中,所述下水驳(200)通过调节浮沉深度改变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于液面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中,所述浮船坞(500)浮沉深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浮沉深度,所述浮船坞(500)在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入坞后抬升高度,使所述浮船坞(500)承载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中,所述定位支架(600)分别设置于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的中部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0中,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焊接成型形成完整船舶后于所述浮船坞(500)内进行船体结构测试,测试合格后从所述浮船坞(500)内移到指定水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所述下水驳(200)设置有一组时,所述下水驳(200)分别接载船体下水并移到所述浮船坞(500)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驳(200)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的长度和所述尾总段(400)的长度,所述下水驳(200)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的宽度和所述尾总段(400)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浮船坞(500)的长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与所述尾总段(400)的长度之和,所述浮船坞(500)的宽度大于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的宽度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600)固定安装于所述浮船坞(500)的中部区域,所述定位支架(600)的数量至少设置四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中,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在所述船台(100)内分别独立建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两总段式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两所述下水驳(200)分别靠近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段(400)位置停驳,所述首总段(300)和所述尾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瑞民梁淼森陈锌陈剑亮罗碧辉顾炜马嘉声申静陈威华张虎廖文聪王彬瑜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