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车煞车系统,包括车架、轮框、煞车碟盘及单缸煞车卡钳。车架具有第一、第二锁固部。轮框具有一轴心。轴心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车架。煞车碟盘固定于轮框之上并且设置于车架与轮框之间。单缸煞车卡钳设置于煞车碟盘之上并且具有第三、第四锁固部及活塞装设部。第三锁固部与车架的第一锁固部结合。第四锁固部与车架的第二锁固部结合。活塞装设部中心至轮框轴心的一直线与第一锁固部中心至第二锁固部中心的一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搭配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时,其车架(避震器)及煞车卡钳的外形构造无需跟着改变,节省了开发模具来成型不同外形构造煞车卡钳或车架(避震器)的费用,煞车碟盘在机车煞车系统中的共享性明显提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车煞车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以节省制造成本的方式来提升煞车碟盘共享性的机车煞车系统。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一种习知的机车煞车系统1主要包括有一车架10、一轮框20、一煞车碟盘30及一煞车卡钳40。车架10可以是一避震器,并且车架10具有一第一延伸锁固组件11及一第二延伸 锁固组件12。更详细的来说,第一延伸锁固组件11具有一第一锁固部11a,而第二延伸锁 固组件12具有一第二锁固部12a。在此,第一锁固部Ila及第二锁固部12a可以是孔洞的 形式。轮框200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车架(避震器)10。更详细的来说,轮框20的一 轴心21是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车架(避震器)10的一端部。煞车碟盘30是藉由多数个螺栓Bl锁固于轮框20之上,并且煞车碟盘30设置于 车架(避震器)10与轮框20之间。煞车卡钳40连接于车架(避震器)10,并且煞车卡钳40设置于煞车碟盘30之上, 其可以可分离的方式夹持煞车碟盘30。更详细的来说,煞车卡钳40具有一第三锁固部41、 一第四锁固部42及一活塞装设部43。第三锁固部41及第四锁固部42亦可以是孔洞的形 式。当煞车卡钳40连接于车架(避震器)10时,煞车卡钳40的第三锁固部41及第四锁固 部42乃是分别藉由螺栓B2来与车架(避震器)10的第一锁固部Ila及第二锁固部12a结 合在一起,以及活塞装设部43是对应于煞车碟盘30的一摩擦接触面。然而,当机车煞车系统1改为搭配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时,其车架(避震 器)10或煞车卡钳40的外形构造亦必须跟着改变。也就是说,必须另外开发模具来成型车 架(避震器)或煞车卡钳,因而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更具体而言,当机车煞车系统1采用 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时,由于煞车卡钳40的活塞装设部43必须至少要能够对应到 该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的一摩擦接触面或煞车卡钳40至少不能够干涉到该不同形 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故煞车卡钳40的第三锁固部41及第四锁固部42的位置必须要改 变,亦即,第三锁固部41与活塞装设部43之间的距离及/或第四锁固部42与活塞装设部 43之间的距离必须要改变。举例来说,如图2所示,当机车煞车系统1改为采用具有较小尺 寸的另一煞车碟盘30’时,另一煞车卡钳40’就必须被采用来取代原来的煞车卡钳40。在 此,煞车卡钳40’具有一第三锁固部41’、一第四锁固部42’及一活塞装设部43’。第三锁 固部41’与活塞装设部43’之间的距离乃是小于第三锁固部41与活塞装设部43之间的距 离,及/或第四锁固部42’与活塞装设部43’之间的距离乃是小于第四锁固部42与活塞装 设部43之间的距离。如上所述,即使在不变更车架(避震器)10的外形构造的前提下,当机车煞车系统1采用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时,其仍需采用不同外形构造的煞车卡钳。也就是说,必须另外开发模具来成型不同外形构造的煞车卡钳,因而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机车煞车系统,其可以节省制造成本的方式来搭配使用不同形状或规格的煞车碟盘。本技术基本上采用如下所详述的特征以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说,本 技术包括一车架,具有一第一锁固部及一第二锁固部;一轮框,具有一轴心,其中,该轴 心是以转动方式连接于该车架;一煞车碟盘,固定于该轮框之上,并且设置于该车架与该轮 框之间;以及一单缸煞车卡钳,设置于该煞车碟盘之上,并且具有一第三锁固部、一第四锁 固部及一活塞装设部,其中,该第三锁固部是与该车架的该第一锁固部结合,该第四锁固部 是与该车架的该第二锁固部结合,以及该活塞装设部的中心至该轮框的轴心的一直线与该 第一锁固部的中心至该第二锁固部的中心的一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同时,根据本技术的机车煞车系统,该车架更具有一延伸锁固组件,以及该第 一锁固部及该第二锁固部是成型于该延伸锁固组件之上。本技术的目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机车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 具有一第一锁固部及一第二锁固部;一轮框,具有一轴心,其中,该轴心是以转动的方式连 接于该车架;一煞车碟盘,固定于该轮框之上,并且设置于该车架与该轮框之间;以及一双 缸煞车卡钳,设置于该煞车碟盘之上,并且具有一第三锁固部、一第四锁固部、一第一活塞 装设部及一第二活塞装设部,其中,该第三锁固部与该车架的该第一锁固部结合,该第四锁 固部与该车架的该第二锁固部结合,以及该第一活塞装设部中心与该第二活塞装设部中心 之间的中点至该轮框轴心的一直线与该第一锁固部中心至该第二锁固部中心的一直线之 间的夹角小于10度。本技术的优点是,当本技术所揭露的机车煞车系统改为搭配不同形状或 规格的煞车碟盘时,其车架(避震器)及煞车卡钳的外形构造可不需跟着改变,而仅需加工 变更车架(避震器)上的第一锁固部及第二锁固部的位置即可。因此,另外开发模具来成 型不同外形构造的煞车卡钳或车架(避震器)的费用即可省略,以及煞车碟盘在机车煞车 系统中的共享性可以明显提升。附图说明图1显示一习知机车煞车系统的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图2显示习知机车煞车系统的另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图3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机车煞车系统的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图4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4的机车煞车系统的另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图5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机车煞车系统的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图6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机车煞车系统的另一种平面组合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0、100, 机车煞车系统10、110 车架11 第一延伸锁固组件lla、lll 第一锁固部12 第二延伸锁固组件12a、112 第二锁固部 20、120 轮框21、121 轴心30、30,、130、130, 煞车碟盘40、40, 煞车卡钳41、41,、143、153 第三锁固部42、42,、144、154 第四锁固部43、43,、145 活塞装设部113 延伸锁固组件140 单缸煞车卡钳150 双缸煞车卡钳151 第一活塞装设部152 第二活塞装设部B1、B2 螺栓L1、L1,、L2 直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 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兹配合图式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机车煞车系统100主要包括有一车架110、一轮框120、一 煞车碟盘130及一单缸煞车卡钳140。车架110可以是一避震器,并且车架110具有一延伸锁固组件113、一第一锁固部 111及一第二锁固部112。第一锁固部111及第二锁固部112是经由加工成型于延伸锁固 组件113之上。在此,第一锁固部111及第二锁固部112可以是孔洞的形式。轮框120具有一轴心121,以及轴心121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车架(避震器)110的一端部。煞车碟盘130是藉由多数个螺栓Bl的锁固而固定于轮框120之上,并且煞车碟盘 130设置于车架(避震器)110与轮框120之间。单缸煞车卡钳140设置于煞车碟盘130之上,其可以可分离的方式夹持煞车碟盘 130。更详细的来说,单缸煞车卡钳140具有一第三锁固部143、一第四锁固部144及一活 塞装设部145。第三锁固部143及第四锁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煞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具有一第一锁固部及一第二锁固部;一轮框,具有一轴心,其中,该轴心是以转动的方式连接于该车架;一煞车碟盘,固定于该轮框之上,并且设置于该车架与该轮框之间;以及一单缸煞车卡钳,设置于该煞车碟盘之上,并且具有一第三锁固部、一第四锁固部及一活塞装设部,其中,该第三锁固部与该车架的该第一锁固部结合,该第四锁固部与该车架的该第二锁固部结合,以及该活塞装设部的中心至该轮框轴心的一直线与该第一锁固部中心至该第二锁固部中心的一直线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