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粉褶白环蘑菌株及子实体栽培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西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粉褶白环蘑菌株及子实体栽培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19603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7-30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褶白环蘑菌株及子实体栽培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粉褶白环蘑Ll20‑01,是将采自张掖市甘州区的野生菌株经组织分离培养得到,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161。在对粉褶白环蘑的驯化栽培中,发现粉褶白环蘑菌丝生长速度快,菇体口感好,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菌,对粉褶白环蘑的研究与开发对保护我国野生蕈菌种质资源和食用菌遗传育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水浸提了粉褶白环蘑子实体栽培后菌糠,得到胞外漆酶,该胞外漆酶该漆酶能将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催化,生成副产物水,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废水的脱色、降解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尤其涉及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粉褶白环蘑菌株,本专利技术同时还涉及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粉褶白环蘑( 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真菌界( fungi)、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伞菌纲( agaricomycetes)、蘑菇目( agaricales)、伞菌科( agaricaceae)、白环蘑属( leucoagaricus)。白环蘑属的主要特征为:子实体呈伞菌形,菌盖干、丝滑或具有直立的鳞片,或辐射状、纤维状,白色、灰色、黑色或红棕色;菌肉白色;菌褶离生,白色或奶油色;菌柄中生,棒形,具菌环,可移动,气味不明显,味道温和;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至杏仁形,无色,光滑,拟糊精质;担子具四个担孢子小梗;缘囊体棒形、烧瓶形;侧囊体缺失;盖皮层皮层状至丛毛状;锁状联合缺失。白环蘑属在全球均有分布(singer,1948),约有135种(he et al., 2019),热带物种多于温带物种(vellinga,2004)。

2、粉褶白环蘑菌盖直径5~11 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表面光滑,白色。菌肉白色,较厚;菌褶离生,稍密,白色,褶缘整齐;菌柄长5~15 cm,粗0.5~1.5cm,基部膨大,上部圆柱形,内部松软,后中空;菌环生于菌柄的中部或上部,白色,不易脱落;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5.5~9)μm×(4.5~7)μm。夏、秋季生在林中空地上或林缘草地上,单生或散生,可食用(赵震宇,2001;游金坤等,2022)。在河北、新疆、甘肃、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分布,在2018年中国菌物红色名录中列举16种,其中中国白环蘑( leucoagaricus sinicus)评估等级为近危(vu)。

3、张掖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平均气温4.1-8.3℃,年降水量112.3-354毫米,年蒸发量1648-2154毫米。河西学院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内,申请人对张掖市大型真菌调查过程中,在河西学院校园草坪上采集到野生粉褶白环蘑( l.  leucothites)子实体。粉褶白环蘑广泛分布,可食用,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活性(sevindik et  al. 2018)。目前,关于粉褶白环蘑的文献报道较少,且多涉及系统分类,对粉褶白环蘑生物学特性及栽培驯化方面鲜见报道。因此,本专利技术对前述野生粉褶白环蘑( l. leucothites)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旨在为白环蘑属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促进我国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褶白环蘑( leucoagaricus leucothites)新菌株,是将采自张掖市甘州区的野生菌新鲜标本经组织分离培养得到。该菌株被命名为“粉褶白环蘑ll20-01”,已于2024年01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 41161。

2、栽培上述粉褶白环蘑ll20-01菌株可以得到粉褶白环蘑子实体,具体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母种制备:将所述粉褶白环蘑ll20-01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5-28℃避光培养15天,至菌丝体长满培养基,得到母种;

4、(2)原种制备:将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23-28℃下避光培养30天,至菌丝体长满培养基,得到原种;

5、(3)接种培养:将原种转接至栽培袋内栽培料上,控制料温23-28℃下避光培养40天;

6、(4)覆土出菇:脱袋或在栽培袋内栽培料上覆土3-5cm,23-26℃下避光培养,待原基出现后1周,在温度18-23℃、湿度80-90%条件下开袋出菇,得到子实体。

7、上述方法中的培养基组成为:

8、菌丝培养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粉2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水1000 ml;

9、原种培养基:400g/瓶,其中麦粒97%、巨菌草秸秆粉1%、碳酸钙2%、121℃下高压灭菌2.5小时;

10、栽培料配方:500g/袋,其中油菜籽秸秆82%,麸皮15%,石膏1%,石灰2%,121℃下高压灭菌2小时。

11、上述子实体具有食用价值,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同时,用水浸提粉褶白环蘑子实体或子实体栽培后菌糠,可以得到胞外漆酶,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废水中芳香族化合物的脱色、降解,因此,上述子实体还可用于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

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专利技术通过野外采集标本,并对标本人工驯化后的栽培菇及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基于真菌通用条形码基因its序列的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为粉褶白环蘑。在对粉褶白环蘑的驯化栽培中,发现粉褶白环蘑菌丝生长速度快,菇体口感好,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食用菌,对粉褶白环蘑的研究与开发对保护我国野生蕈菌种质资源和食用菌遗传育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4、2、本专利技术用水浸提了粉褶白环蘑子实体栽培后菌糠,得到胞外漆酶,该胞外漆酶该漆酶能将邻联甲苯胺、邻联甲苯胺二盐酸盐、abts(2 ,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等芳香族化合物氧化催化,生成副产物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子实体栽培后菌糠)可以用于食品工业废水的脱色、降解处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褶白环蘑Ll2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161。

2.栽培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粉褶白环蘑Ll20-01菌株得到的子实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袋出菇时温度为18-23℃,湿度为80-9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母种制备的菌丝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粉2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水1000 mL。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种培养基组成为:400g/瓶,其中麦粒97%、巨菌草秸秆粉1%、碳酸钙2%、121℃下高压灭菌2.5小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料配方为:500g/袋,其中油菜籽秸秆82%,麸皮15%,石膏1%,石灰2%,121℃下高压灭菌2小时。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实体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子实体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水浸提粉褶白环蘑子实体或子实体栽培后菌糠,得到胞外漆酶,用于食品工业废水中芳香族化合物的脱色、降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褶白环蘑ll20-0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161。

2.栽培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粉褶白环蘑ll20-01菌株得到的子实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袋出菇时温度为18-23℃,湿度为80-90%。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粉褶白环蘑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母种制备的菌丝培养基组成为:马铃薯200 g/l,葡萄糖20 g/l、酵母粉2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5 g/l、琼脂20 g/l、水1000 m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鑫赵倩梁倩倩柯善文金亚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