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泵的,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变量齿轮泵及燃油系统。
技术介绍
1、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
2、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但是齿轮泵径向力不平衡、流动脉动大、噪声大、效率低,零件的互换性差,磨损后不易修复,无法作为变量泵使用。
3、因此,亟需设计一款变量齿轮泵,通过调整进入齿轮泵的燃料流量,来闭环控制共轨管中的燃料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为实现通过调整进入齿轮泵的燃料流量,进而闭环控制共轨管中的燃料压力,而提供一种变量齿轮泵及燃油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变量齿轮泵,包括:
4、进油口,用于连接输油设备将燃油输入到变量齿轮泵中;
5、齿轮泵,用于对燃油进行加压得到加压后的燃油;所述齿轮泵内设有多个流道;
6、计量阀,用于调整进入所述齿轮泵的燃油流量;所述计量阀的进口与所述进油口相连接,所述计量阀的出口与所述齿轮泵的进口相连接;
7、出油口,用于输出加压后的燃油;所述出油口与所述齿轮泵的出口相连接。
8、进一步,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的材质
9、进一步,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和溢流阀;当系统中的压力过高时,溢流阀会打开,将多余的燃油返回至油箱,以保持系统的正常工作压力;
10、所述溢流阀的进口与所述进油口相连接;
11、所述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油口相连接。
12、进一步,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和排气阀;排气阀用于排除泵体内积累的空气,确保燃油流通顺畅;
13、所述排气阀的进口与所述计量阀的出口相连接;
14、所述排气阀的出口与所述回油口相连接。
15、本技术方案中,在齿轮泵的进口设置了计量阀,控制计量阀的开度来调整进入齿轮泵的燃料流量。齿轮泵在工作前,各管路内部会有空气,使得齿轮泵空转难以建立压力,这时可以打开排气阀排出齿轮泵的进口前的空气。油箱中的燃料经由输油泵增压后,进入进油口,并由溢流阀控制进油口后端燃料的压力,避免进油口压力过高。
16、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这种变量齿轮泵的主要优势是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燃油的流量,因此在不同的功率需求下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油量控制。此外,该泵的溢流阀和排气阀也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确保系统在高压力或空气积累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稳定工作。最后,不锈钢、黄铜或铝合金的材料选择也保证了该泵的耐腐蚀性和耐用性,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业应用场景。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燃油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燃油供给模块、燃油加压模块和燃油喷射模块,所述燃油加压模块采用前述的变量齿轮泵;
18、所述燃油喷射模块包括共轨管、压力传感器、控制单元和喷射器;所述共轨管的进口与变量齿轮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共轨管的出口与所述喷射器连接,所述喷射器用于将高压燃油喷射进发动机燃烧室以实现燃烧;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共轨管上,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计量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压力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变量齿轮泵的输出油量。
19、本技术方案中,在齿轮泵的进口设置了计量阀,通过控制单元根据共轨管中压力传感器的数值,控制计量阀的开度来调整进入齿轮泵的燃料流量,进而闭环控制共轨管中的燃料压力。
20、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这种燃油系统的优点在于它采用了变量齿轮泵这种精准调节燃料流量和压力的技术,通过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的反馈控制,可以实现燃油系统的高效工作和优化燃烧。这种系统适用于各种燃油供给要求精准的内燃机或燃油喷射系统,并可以提供更高的燃油喷射精度和燃烧效率。
21、进一步,所述燃油供给模块包括油箱和输油泵,所述输油泵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油箱连接,用于从所述油箱中抽取燃油。
22、进一步,所述输油泵的出口与变量齿轮泵的进油口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油口输送燃油。
23、进一步,变量齿轮泵的回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用于将未被利用的燃油回输至所述油箱。
24、进一步,所述燃油喷射模块还包括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安装在所述共轨管上。
25、进一步,所述限压阀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用于控制共轨系统中的燃油压力。
26、具体的,燃油供给模块由油箱和输油泵组成,输油泵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油箱连接,用于抽取燃油,并将燃油输送到进油口,以进一步进行加压。变量齿轮泵的回油口连接到油箱,用于将未被利用的燃油回输至油箱,实现燃油的循环利用。在燃油喷射模块中增加了限压阀,它安装在共轨管上,其一端连接到油箱,用于控制共轨系统中的燃油压力。这种限压阀的作用是在共轨管中维持一定的燃油压力,以确保系统中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燃油压力。如果燃油压力过高,限压阀会自动减压,将燃油返回到油箱中,以保护整个系统。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28、一、本技术中,在齿轮泵进口设置了计量阀,通过控制单元根据共轨管中压力传感器的数值,控制计量阀的开度来调整进入齿轮泵的燃料流量,进而闭环控制共轨管中的燃料压力;
29、二、本技术中,油箱中的燃料经由输油泵增压后,进入齿轮泵进油口,并由溢流阀控制进油口后端燃料的压力,避免了进油口压力过高;
30、三、本技术中,齿轮泵在工作前,各管路内部会有空气,使得齿轮泵空转难以建立压力,可以通过打开排气阀排出齿轮泵进口前的空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和出油口(7)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或黄铜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3)和溢流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3)和排气阀(4);
5.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燃油供给模块、燃油加压模块和燃油喷射模块,所述燃油加压模块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量齿轮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供给模块包括油箱(8)和输油泵(9),所述输油泵(9)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油箱(8)连接,用于从所述油箱(8)中抽取燃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泵(9)的出口与变量齿轮泵的进油口(1)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油口(1)输送燃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变量齿轮泵的回油口(3)与所述油箱(8)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喷射模块还包括限压阀(11),所述限压阀(11)安装在所述共轨管(1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压阀(11)的一端与所述油箱(8)连接,用于控制共轨系统中的燃油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和出油口(7)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或黄铜材质或铝合金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3)和溢流阀(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量齿轮泵还包括回油口(3)和排气阀(4);
5.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燃油供给模块、燃油加压模块和燃油喷射模块,所述燃油加压模块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量齿轮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供给模块包括油箱(8)和输油泵(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明,姬广存,孙耀玮,韦依寒,赵小兰,顾友杰,房秋凤,
申请(专利权)人:英嘉动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