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纬川专利>正文

双后桥商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18816 阅读:7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后桥商用汽车分时驱动装置,属于属于商用汽车底盘传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点,使驾驶人员可以根据行车具体路况,适时转换驱动模式,即单桥驱动和双桥驱动随时转换的双后桥商用汽车可分时驱动装置。当气动拨叉6拖动大齿套4、小齿套5工作在A区时,发动机的扭矩通过突缘输入轴2、大齿套4、贯通轴3单独驱动后桥总成。当气动拨叉6拖动大齿套4、小齿套5工作在B区时,发动机的扭矩经突缘输入轴2、大齿套4、小齿套5通过轴间差速器7将扭矩分配成后桥和中桥二路。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直接传输给需要分时驱动的某一驱动桥,同时安装在非驱动桥轮边离合装置,使非驱动桥的半轴与轮毂脱开啮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商用汽车底盘传动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双后桥商用汽车驱动系统均是采用全时驱动技术方案,其不足之处是在汽 车行驶中无论路况是否需要,双后桥一直工作在全时驱动状态下,尽管双桥齿轮速比相同, 但参与驱动的四组轮胎的相对周长是有差异的,加上多环节的轴、齿轮间啮合传动,功率和 油耗在扭矩传输过程中的严重损耗这是人所共知的。在实际使用时,包括工程车在内平均 应有85%以上里程的行车条件是可以使用单桥驱动模式来满足运营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缺点,使驾驶人员可以根据行车具体路况,适时转换驱 动模式,即可以使用分时驱动模式单桥驱动和双桥驱动随时转换的双后桥商用汽车可节能 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案包括输入突缘、输入突缘轴、主动元柱齿轮、与主动元柱齿轮配 合的齿套、从动元柱齿轮、中桥、弧齿轴、贯通轴组成, a、输入突缘轴和贯通轴通过大齿套分别与突缘轴花键和贯通轴花键连接,在大齿 套内设有一处空刀槽,空刀槽大于贯通轴花键长度,在大齿套上通过圆形楔键与小齿套连 接,气动拨叉与大齿套连接; b、在贯通轴从轴间差速器中间贯穿,小齿套滑动与轴间差速器前伞齿轮啮合; c、主动元柱齿轮上端外花键与轴间差速器的后伞齿轮相啮合; d、轴间差速器齿套滑动与主动元柱齿轮下端花键分离或啮合。 本专利技术当气动拨叉拖动大齿套、小齿套工作在A区时,发动机的扭矩通过突缘输入轴、大齿套、贯通轴单独驱动后桥总成,安装在中桥半轴外端上的非驱动轮边离合装置,使中桥半轴与轮毂脱开啮合,不参与传动。当气动拨叉拖动大齿套、小齿套工作在B区时,发动机的扭矩经突缘输入轴、大齿套、小齿套通过轴间差速器将扭矩分配成二路,一路通过贯通轴传递给后桥总成;另一路经主动元柱齿轮、从动元柱齿轮、弧齿轴传递给中桥总成。 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方案 a、突缘输入轴上安装有主动输入齿轮,主动输入齿轮下端的外花键与安装在弧齿 轴上的输入齿套上的内花键滑动啮合; b、主动输入齿轮与从动输入齿轮啮合,从动输入齿轮安装在轴间差速器的花键轴 上,贯通轴的花键与轴间差速器前伞齿轮内花键啮合,主动元柱齿轮的上端外花键与轴间 差速器的后伞齿轮的内花键啮合,轴间差速锁齿套的内花键与主动元柱齿轮的下端外花键 滑动啮合; c、主动元柱齿轮与从动元柱齿轮啮合; d、从动元柱齿轮与弧齿套贯穿,从动元柱齿轮下端外花键与齿套滑动啮合; e、输入齿套与齿套联动。 本专利技术当输入轴齿套与主动输入齿轮脱开状态时,发动机扭矩经突缘输入轴、输 入轴齿套、弧齿轴直接驱动中桥总成); 当输入轴齿套与主动输入齿轮花键啮合状态时,发动机扭矩经突缘输入轴、主动 输入齿轮、从动输入齿轮至轴间差速器、轴差前伞齿轮与贯通轴啮合驱动后桥总成,轴差后 伞齿轮与主动元柱齿轮啮合,再通过与主动元柱齿轮啮合的从动元柱齿轮,经齿套与弧齿 轴(12)啮合驱动中桥总成。 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方案 a、突缘输入轴上安装有主动输入齿轮,主动输入齿轮下端的外花键与安装在弧齿 轴上的输入齿套上的内花键滑动啮合; b、主动输入齿轮与从动输入齿轮啮合,从动输入齿轮安装在轴差输入轴花键上, 轴差输入轴与轴间差速器内的十字轴内花键相啮合,轴间差速器安装在主动元柱齿轮的下 端,贯通轴与轴间差速器内的后伞齿轮内花键啮合,主动元柱齿轮与从动元柱齿轮啮合,从 动元柱齿轮贯穿弧齿轴上,齿套与输入齿套联动; c、主动元柱齿轮与轴间差速器的前伞齿轮固定一体,轴间差速锁齿套与轴间差速 器的前伞齿轮外花键滑动啮合。 本专利技术当输入轴齿套与主动输入齿轮脱开状态时,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经突缘输入轴、输入轴齿套、弧齿轴直接驱动中桥总成。当输入轴齿套与主动输入齿轮啮合时,发动机扭矩经突缘输入轴、主动输入齿轮、从动输入齿轮、轴差输入轴、轴间差速器花键十字轴,其中一路扭矩经轴差前伞齿轮、主动元柱齿轮、从动元柱齿轮、弧齿轴齿套、弧齿轴驱动中桥总成。另一路扭矩经轴差后伞齿轮与贯通轴啮合驱动后桥总成。 本专利技术中桥半轴外端是非驱动轮边离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后桥半轴外端是非驱动轮边离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使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直接传输给需要分时驱动的某一驱动桥,同时安装在 非驱动桥轮边离合装置,使非驱动桥的半轴与轮毂脱开啮合,使该桥原驱动系统的半轴、差 速器、减速器、贯通轴、轴间差速器、主动元柱齿轮、从动元柱齿轮等传动部件均与传动系统 脱开,不参与传动,不仅能实现减少部件无功磨损,更重要的是与双桥全驱动模式相比较, 有非常显著的节油功效, 1、改变了传统技术中将扭矩先输入轴间差速器,由轴间差速器分配给主动元柱齿 轮和贯通轴,然后再分别传输至中桥和后桥,并全时工作在此种驱动模式上的技术路线,而 是用齿套将两根轴啮合连接,使发动机扭矩直接驱动中桥或后桥,其余传动部件均不参与 传动和啮合。直至路况需要双后桥同时驱动时,通过气动拨叉拖动齿套,使扭矩传输路线改 变成传统技术状态即轴间差速双桥驱动状态。 2、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成本低廉,于目前市场的双后桥总成相比,只需 做很少的部件变动与添加,即可实现,并很容易与目前市场任何品牌的贯通式双驱桥总成 实现匹配。其积极意义在于可以节省燃油且效果非常明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中大齿套分别与突缘输入轴和贯通轴均花键啮合状态 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方案中大齿套与突缘输入轴花键啮合,并且小齿套与轴间差速器上的前伞齿轮花键啮合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方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是 第一种方案 本专利技术包括输入突缘1、输入突缘轴2、主动元柱齿轮8、与主动元柱齿轮8配合的 齿套14、从动元柱齿轮9、中桥15、弧齿轴12、贯通轴3组成,其特征在于 a、输入突缘轴2和贯通轴3通过大齿套4分别与突缘轴花键17和贯通轴花键18 连接,在大齿套4内设有一处空刀槽19,空刀槽19大于贯通轴花键18长度,在大齿套4上 通过圆形楔键16与小齿套5连接,气动拨叉6与大齿套4连接; b、在贯通轴3从轴间差速器7中间贯穿,小齿套5滑动与轴间差速器7前伞齿轮 10啮合; c、主动元柱齿轮8上端外花键与轴间差速器7的后伞齿轮11相啮合; d、中桥半轴外端是非驱动轮边离合装置13 ; e、轴间差速器齿套14滑动与主动元柱齿轮8下端花键分离或啮合。 工作过程是 当气动拨叉6拖动大齿套4、小齿套5工作在A区时,发动机的扭矩通过突缘输入 轴2、大齿套4、贯通轴3单独驱动后桥总成,安装在中桥半轴外端上的非驱动轮边离合装置 13,使中桥半轴与轮毂脱开啮合,不参与传动。当气动拨叉6拖动大齿套4、小齿套5工作在 B区时,发动机的扭矩经突缘输入轴2、大齿套4、小齿套5通过轴间差速器7将扭矩分配成 二路,一路通过贯通轴3传递给后桥总成;另一路经主动元柱齿轮8、从动元柱齿轮9、弧齿 轴12传递给中桥总成15。 第二种方案 a、突缘输入轴2上安装有主动输入齿轮20,主动输入齿轮20下端的外花键与安装 在弧齿轴12上的输入齿套21上端的内花键滑动啮合; b、主动输入齿轮20与从动输入齿轮23啮合,从动输入齿轮23安装在轴间差速器 7的花键轴22上,贯通轴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后桥商用汽车节能驱动装置,包括输入突缘(1)、输入突缘轴(2)、主动元柱齿轮(8)、与主动元柱齿轮(8)配合的齿套(14)、从动元柱齿轮(9)、中桥(15)、弧齿轴(12)、贯通轴(3)组成,其特征在于:a、输入突缘轴(2)和贯通轴(3)通过大齿套(4)分别与突缘轴花键(17)和贯通轴花键(18)连接,在大齿套(4)内设有一处空刀槽(19),空刀槽(19)大于贯通轴花键(18)长度,在大齿套(4)上通过圆形楔键(16)与小齿套(5)连接,气动拨叉(6)与大齿套(4)连接;b、在贯通轴(3)从轴间差速器(7)中间贯穿,小齿套(5)滑动与轴间差速器(7)前伞齿轮(10)啮合;c、主动元柱齿轮(8)上端外花键与轴间差速器(7)的后伞齿轮(11)相啮合;d、轴间差速器齿套(14)滑动与主动元柱齿轮(8)下端花键分离或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航张纬川
申请(专利权)人:张纬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