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冷器,具体地说是一种中冷器芯体。
技术介绍
1、中冷器芯体包括主片、边板、冷却管及散热带,现有的中冷器芯体中,边板与主片抵接或边板端部折弯后搭接在气室上面,在中冷器芯体钎焊前容易晃动,对中冷器芯体的芯高尺寸造成影响;搭接的方式焊接后强度也不高,车辆颠簸时容易发生断裂。
2、另外,芯体受热后会膨胀;为了适应芯体的受热膨胀,现有的边板上采用冲切断的方式或者冲压加工出镂空部分的方式,冲切断的方式是将边板切断、然后与散热带焊接,这种方式由于边板是切断状态,因此大大降低了芯体的强度;而采用镂空的方式,镂空过少起到伸缩缝的效果较小,镂空过多强度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因边板晃动而影响芯高尺寸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板与主片插接固定的中冷器芯体,较现有中冷器芯体增加了结构强度,保证了装配后的芯高尺寸。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本技术包括主片、边板、冷却管、散热带及扰流片,其中主片及边板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板位于两个主片之间、并分别与两个主片连接,两个所述边板之间设有多个冷却管,每个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片连接,相邻两所述冷却管之间以及冷却管与边板之间均设有散热带,每个所述冷却管内均设有扰流片;所述边板的两端均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上开设有插孔b,所述主片对应插板的位置开设有插孔a,所述边板上的插板由主片上的插孔a穿过,并在所述插孔b上插入插销,进而实现所述边板与主片连接固定。
4、其中
5、所述边板每端的插板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插板上开设有插孔b。
6、所述边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折弯部,每个所述折弯部均插入与冷却管之间的散热带内。
7、所述折弯部向中冷器芯体内折弯,所述折弯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边板的宽度。
8、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9、1.本技术采用了边板与主片通过插销连接的结构设计,避免边板与主片装配后发生晃动,既提高了钎焊后整体强度,又保证了芯体装配后的芯高尺寸。
10、2.本技术的边板上设计了折弯部,既保证了边板强度,又适应了芯体的热胀冷缩。
11、3.本技术边板上的折弯部装配在散热带里,不凸出边板的外侧面,不影响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冷器芯体,包括主片(1)、边板(2)、冷却管(3)、散热带(4)及扰流片(5),其中主片(1)及边板(2)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板(2)位于两个主片(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主片(1)连接,两个所述边板(2)之间设有多个冷却管(3),每个所述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片(1)连接,相邻两所述冷却管(3)之间以及冷却管(3)与边板(2)之间均设有散热带(4),每个所述冷却管(3)内均设有扰流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2)的两端均设有插板(6),所述插板(6)上开设有插孔B(9),所述主片(1)对应插板(6)的位置开设有插孔A(8),所述边板(2)上的插板(6)由主片(1)上的插孔A(8)穿过,并在所述插孔B(9)上插入插销(7),进而实现所述边板(2)与主片(1)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7)为“L”形,所述“L”形的竖边插入插孔B(9)内,所述“L”形的横边与插板(6)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2)每端的插板(6)为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所述插板(6)上开设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2)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折弯部(10),每个所述折弯部(10)均插入与冷却管(3)之间的散热带(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冷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10)向中冷器芯体内折弯,所述折弯部(10)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边板(2)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芯体,包括主片(1)、边板(2)、冷却管(3)、散热带(4)及扰流片(5),其中主片(1)及边板(2)均为两个,两个所述边板(2)位于两个主片(1)之间、并分别与两个主片(1)连接,两个所述边板(2)之间设有多个冷却管(3),每个所述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片(1)连接,相邻两所述冷却管(3)之间以及冷却管(3)与边板(2)之间均设有散热带(4),每个所述冷却管(3)内均设有扰流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2)的两端均设有插板(6),所述插板(6)上开设有插孔b(9),所述主片(1)对应插板(6)的位置开设有插孔a(8),所述边板(2)上的插板(6)由主片(1)上的插孔a(8)穿过,并在所述插孔b(9)上插入插销(7),进而实现所述边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涛,石铁光,徐家钜,曲祥东,关越,陈曦,钱宏林,孙续强,黄亚伟,董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华铁异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